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为核电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空间. 提出碳中和目标的意义 1.是我国顺应并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决策 疫情后实现"绿色经济复苏"已成为世界广泛共识.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在各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2.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2030年,我国风、光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风、光等新能源被赋予更重大的历史使命.当前,实现风、光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发展的首要挑战在于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但新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其未来的高比例消纳对电...  相似文献   

3.
在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行业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煤炭行业必须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符合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分析我国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及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两大目标下碳排放及相关行业面临的挑战,探讨煤炭行业未来发展路径及对策,以期为制定煤炭行业未来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正从2017年10月,五部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至今,储能产业已成为能源电力领域的新热点,产业生态也跟随政策走向和形势的发展而跌宕起伏。随着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提出,"万亿储能市场""碳中和风口"这样的热词更是频频见诸媒体。最近,两部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又一次推高了储能发展的热度。  相似文献   

6.
人物介绍:卢强,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动态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2003年当选IEEE Fellow;2006年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2060年碳中和已奏响中国能源发展最强音,围绕这一目标,一场有关经济、能源以及技术体系的伟大变革就此拉开大幕。碳中和已是既定目标,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也是必然方向,但有关碳中和的实施路径,仍然有待进一步清晰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我国能源转型提出了明确的方向,相关研究表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到2050年左右实现能源系统的近零排放。实现该路径的技术选择包括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核电的使用,以及化石能源使用的CCS技术(碳捕集与封存)。不同的研究对这些技术的前景给予了不同的判断,也提出了各不相同的产业技术选择。主流的研究成果包括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以及CCS技术应用的情景。截至目前,各方研究对实现近零排放时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特别是高度安全性的讨论还不多,本文将就这一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能源供应高安全度前提下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进一步明确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系统再构建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世界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近年来,由于人类对化石能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化石能源走向枯竭,同时大量碳排放导致温室效应日益加重。为应对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世界各国纷纷作出承诺,将加强对清洁能源的开发,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碳中和是指个体或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者间接回收的碳氧化物量大于或等于其所排放的碳氧化物量,即碳氧化物的静排放量小于或者等于零。  相似文献   

9.
碳中和,成为我国未来全面实现碳减排与气候治理的发展蓝图核心.然而,我国现阶段在经济与能源结构上,始终对化石有着较大的依赖度,为顺利实现碳中和愿景,就需要从煤炭行业发展着手,明确未来发展的危机.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碳中和远景下煤炭行业的发展危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行业发展情况与碳中和愿景之间的差距,并且针对行业未...  相似文献   

10.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天然气在中国能源转型中的角色定位、发展路径发生一定变化。与全球天然气发展趋势不同,众多机构预测“双碳”目标下中国天然气需求在2040年前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天然气发电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工业部门和城市燃气领域天然气需求也将有较大增幅。安全性、经济性、融合性是“双碳”目标下中国天然气利用的关键词。结合中国当前的天然气利用政策体系,建议一是明确天然气优化利用政策导向,在保障居民用气基础上重点推动天然气调峰发电、交通用气等领域发展;二是鼓励以天然气为补充的低碳供暖模式应用;三是完善促进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机制设计与配套政策;四是加大对水运行业应用LNG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3月15日,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提出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将相关任务进行分解,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的雄心壮志。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各地、各行业积极制定各自的碳达峰及碳中和路线图,本次财经会议再次为双碳目标定调。可以预见,进入"十四五"以后中国的能源转型即将由"快速路"驶向"高速路",转型速度进一步提升。这一转换过程中能否平稳运行需要一系列规则,碳交易制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双碳”目标下我国核能发展面临的形势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核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气候变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表明,核能是世界发达经济体最大的低碳能源选项,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核能贡献了一半的低碳电力,帮助降低了二氧化碳的长期排放增速,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碳达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化石能源的有限性与人类能源消耗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分析,提出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迫切性与现实性。作者描述了新能源的特点与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与目标,阐述了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政府重回《巴黎协定》后,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核能作为解决气候变化与重建美国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核能行业呼吁核能政策新变革,积极发展核能,助力美国2035年电力系统脱碳、205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为积极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网河南电力安阳供电公司遵循"开新局、高质量、可预控、新系统"的工作思路,通过开展新能源政策研究,滚动分析消纳能力,完善并网运行技术体系,加强储能并网运行管理,深度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新能源与电网协调发展。为解决安阳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不足、新能源局部消纳困难、新能源聚合体带来的系列问题,以及新能源增长带来的电网运行问题,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安阳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安阳公司")积极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探索新能源调控智慧管理模式,做到整体实施、持续推进、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6.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彰显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决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入加速期。化石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实现碳中和目标、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量将对传统化石能源企业形成巨大挑战。从微观角度研究碳中和背景下的企业行为,分析了碳中和对煤炭企业的影响,企业应对宏观环境变化的策略。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方向和技术布局多为基于煤炭产业的跨界布局,产业已经具备了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煤炭企业仍需实施技术创新推动转型、聚焦新领域细分环节形成竞争优势、积极引入外部风险投资资金促进创新和产业发展、发挥企业家队伍的引导作用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为实现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的"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长期目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表示,全球需在205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碳中和),2067年前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计划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但各国推进速度存在较大差异。据BP统计,欧盟(前身欧共体)碳达峰是1990年,美国是2007年,之后碳排放量逐年下降。2020年11月,欧盟27国领导人就更高的减排目标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8.
化工行业是中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较大的领域,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行业之一。在中国双碳气候目标的背景下,化工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减碳压力。因此,文章分析了化工行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及化工行业减碳的可行性及前景,探索碳中和背景下化工行业绿色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众所周知,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制出第一台发电机。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可用实用的自激发电机。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建立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电力生产和远距离输送成为可能;同年7月26日,我国上海第一台12千瓦机组发电。19世纪70年代,电动机问世。自此,电力获得广泛应用,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相似文献   

20.
正碳达峰、碳中和是能源体系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更是实现中国快速发展换道超越的重大机遇。2021年将是中国启动终结近170年来人类依靠化石能源时代的元年。氢能不仅是动力的重要来源,更重要的是其能源属性可以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能源)系统。发展氢能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固态氧化物电池(SOC)是实现氢能利用的关键途径,既可以电解水产生氢,又可以共解二氧化碳,还可以提供低碳(零碳)电力,实现跨季储能,美国和欧洲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发展SOC及其相关技术,是未来新技术、新产业的重要选项。我国应以欧洲碳中和脱碳之路为鉴,超前布局"绿色氢""绿色碳""绿色电"等低碳技术,进而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能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