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末清初,战乱和灾荒造成陕南地区地旷人稀、经济凋敝的荒凉景象,同时出现大量流民,为了安抚流民、保证赋税、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大力推行招民垦荒政策,通过蠲免赋税、附籍安插等优惠条件吸引大量湖广移民迁入陕南各地,形成"湖广填陕南"的移民浪潮。汉中府作为移民迁入的重要区域,大量移民的迁入为该地区带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带来先进的生产和灌溉技术,促进汉中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秦巴山区立体农业的形成。但移民刀耕火种的粗放耕作方式也带来耕地贫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失衡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农业危机。  相似文献   

2.
以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为例,从社会资本和能力建设的角度探讨了移民安置过程中存在的失能现象,即移民在外迁安置过程中存在着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方面能量受损现象。通过实地调查和个案访谈,总结了移民在社会变迁中实现能力建设的6个主要途径,挖掘移民自身的潜力,实现外源"输血"和内源"造血"并进,共同促进移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参与观察、民族志、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法来考察移民的社会资本变迁状况及其对移民个体及家庭发展的影响。认为,由于族群文化的不同及政治资本的差异,深刻地影响了移民的发展选择,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移民长期以来具有普遍的"逃离孤岛"的心态,给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为此提出改进安置方式、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关注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外来移民垦荒的角度,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在掌握不同时期垦殖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建国前东北垦殖在耕地规模扩大、耕作方式、种子改良和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对黑龙江垦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水库移民引入参与机制的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文学 《水利经济》2006,24(1):77-80
从公众参与的定义和范畴着手,根据水库移民的性质和特点,论证了水库移民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在农户为基本安置单元的约束下,移民参与可以有效减少移民社会问题,阻碍移民参与的主要因素是移民参与的制度缺失和参与的能力不足。结合中国水库移民特点,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水库移民参与的制度框架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陕南移民搬迁是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以往的移民比较,陕南移民搬迁具有搬迁规模宏大、移民类型多样、搬迁周期长和所需投资大的鲜明特点。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视角对陕南移民问题作一些分析,并指出移民必须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给予移民概念下,研究移民与准移民和打工者的社会现象及评估趋势后得出:尤其西部地区移民的数量激增,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成就标志;同时指出移民和准移民经济等状况相对不发达,这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开展移民与准移民的经济发展工作,能够推进他们在经济等状况与当地村居民无差距或较小,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移民与准移民发展经济措施:国家、地方、社会、家庭等共同协调、配合、努力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的进程,逐步缩小直至消除经济等差别。  相似文献   

8.
在甘肃省自身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针对甘肃省特殊的地质环境,政府推出了生态移民工程,不仅解决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为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甘肃省的生态移民工程不仅关系到甘肃省的脱贫攻坚战,更关系到甘肃省日后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针对甘肃生态移民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移民,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角度思考,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态移民是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现实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概括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移民状况与迁移类型、流域生态移民的相关政策,分析生态移民实践中面临工程建设周期长及资金瓶颈、水土资源紧张、移民参与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情况,从民族文化、水土资源规划、移民人力资本、非农产业发展、城镇化战略等角度探讨流域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黄权生  蓝勇 《中国农史》2007,26(4):103-113
地名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它可以是时代的标志,是历史的见证,因此以地名为手段来研究"湖广填四川"不仅很有意义并且切实可行。四川地名中反映了清代"湖广填四川"移民动因、移民迁移定居、移民后农业垦殖以及手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同样也反映了生产活动与经济的发展对生态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看出,这些沉积下来的地名信息,成为当时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效应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1.
清初,康熙皇帝在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废除圈地令,实行更名田;整顿赋役制度,减免钱粮和赈济饥民;治理黄、淮,兴修水利,奖励垦荒;整顿吏治,严革杂派、私征等,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他“以民生为念”,劝农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水库移民规划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铭 《水利经济》2002,20(3):61-65
水库移民规划既关系水利工程建设本身,更关系当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众多方面,因此在移民项目各部分、各阶段、各层次评价的基础上,既要谋求项目的整体优化,而不苛求一项或几项指标的最优,又要将不同观察角度,不同价值观所得的结论进行综合,为此,必须对水库移民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作者在介绍水库移民规划两种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两个水库移民规划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社会兴建水库、电站、道路等重大工程建设或自然灾害等原因,我国出现了大量农村移民现象。农村移民作为被动离开旧所的减少土地或失地的农民,他们的安置、生计恢复以及社会保障等都是棘手的问题,直接关系农民生存和发展质量以及社会安定。维护这些失地农民合法权益和建立合理补偿机制至关重要。土地作为农村移民安置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有效地解决了这些土地问题才能使移民与安置区原居民相融合,并共同发展致富,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水库移民贫困原因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型应用于水库移民贫困原因的研究中。根据水库移民贫困问题的特点,分别从移民的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对于移民的货币补偿不足以弥补移民的福利损失是导致移民贫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从帕森斯AGIL模式为基础的社会整合理论出发,通过援引河南省丹江口水库移民村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关注移民间内部结构的再分化与社会整合,探讨对移民实施政治整合、经济整合、社会和文化整合的策略和逻辑,以期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押租特别是永佃押租,常与一田二主相牵涉一起,难以区分。押租其实相当于佃户典入田面权,也形成地权的分割和广义上的一田二主。永佃押租以及垦荒永佃形成的"相对的田面权",并非是永久彻底的地权分割,佃户可以退佃但不可以出卖田面,与"绝卖"意义上一田二主的"公认的田面权"相比,其实质区别是相当于土地交易中典与买卖的不同。因此,"相对的田面权"向转化"公认的田面权"的关键是佃户可以出卖田面,而同时地主不再为退佃及退还押租金或垦荒工本费负责,相当于完成典向绝卖的转化。传统社会民间土地市场中,地权可以多形态、分层次、分时段的交易。  相似文献   

17.
“空心村”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各地农村普遍存在着"空心村"现象."空心村"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从聚落空间形态的角度入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空心村"形成的四个主要原因,并探究了解决"空心村"问题的五项对策,以期有为"空心村"改造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梁兵 《水利经济》2015,33(4):39-41
以三峡库区上游巫山段移民安置问题为例,利用SWOT模型分析移民安置中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及面临的挑战。采用实地访谈和问卷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巫山县移民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种植收入和非农工作收入,但由于移民缺少可供耕种的土地和务农技能,且文化水平较低和缺少谋生手段,导致其有效就业率很低,使水库移民搬迁后非常容易出现相对贫困的现象。提出从人力资源充分开发的角度,利用现有资源充分挖掘人力资本潜能,为移民提供技能培训,积极引进外资投资当地特色产品,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自西方开始出现了涉面庞杂的"现代化"进程。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中世纪之前的全新时代,人类的价值观念从对超验力量的信仰转变为对理性与人类自身力量的崇拜与信仰。应用科学的成果成为这种信仰可以延续至今的理由。尽管,思想界的"后现代主义"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石,但是,今天的世界仍旧在"现代主义"的巨大惯性中前行。"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不仅带来了各民族价值观念的趋同,同时也带来了以人口流动为特征的这一特殊现象。无论在一国内部还是不同国家之间,"迁移"与"流动"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这种流动并非以往的简单地理概念上的迁移,迁移的背后有着深层的历史及现实原因。伴随迁移人口的移动带来了很多特殊"空间"的出现,如"难民营""贫民窟"。这类空间的产生同时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人群在迁移至发达地区或国家之后,因为民族,文化,价值信仰不同造成各种冲突与矛盾。思想与理论的出现总会源自人类社会出现的各种不幸。如何认识这些冲突,如何定位由流动人口带来的特殊"地域"?理解与阐释这些冲突,必然要求我们反观以往"国家"及"民族"的概念,重新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与地缘政治相关的各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宏观环境、社会与个体之间的互动,联结个体生命、社会文化与历史背景,生命历程视角为众多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方法。本研究在生命历程分析的基础上,从移民的生命轨迹、移民生命历程的转折点、移民社会融合出发,对人口迁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述。结果显示,众多研究只是将人口迁移和生命历程的某一部分概念相连接,并不能很好地了解移民的行为、解释其行为所产生的累积效应,而这些行为反过来又嵌入在社会结构中并受制度影响。并且,许多方面的移民研究未能形成统一的结论。因此,下一步研究应重点关注移民生命历程的累积效应及其与制度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