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农发行江苏省盱眙县支行转变服务方式,拓宽服务范围,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取得初步成效。盱眙县支行积极利用国家"促投资、稳增长"重点建设基金政策,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协调,积极配合地方有关部门和企业,累计申报了水利、交通、城镇化建设、棚户区改造、供水供电供热、污水处理、园区和港口建设等36个项目,争取低成本、还款期长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耕地保护政策演变及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保护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耕地保护政策在耕地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耕地资源变化情况和耕地保护政策演变历程展开分析,探索耕地保护政策优化方向和路径。研究发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耕地数量阶段性增减交替,耕地质量下降明显;中国耕地保护政策演变过程可以以《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历次修订和《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的制定为关键节点,划分为概念性政策提出阶段、体系化政策探索阶段、体系化政策初建阶段、体系化政策完善阶段和"三位一体"政策强化阶段等5个阶段;在耕地保护政策演变过程中,耕地保护逐步实现了从政府意识到国家意志转变,从单一治标向体系治本转变,从政府主体向多元共治转变;耕地保护政策在体系完善、政策创新和执行到位等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对此,本文提出:耕地保护主体应从政府向农民转变,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和企业参与的耕地保护模式;推进耕地保护政策与利用政策有机统一;建立监测指标口径一致的耕地资源大数据管理平台;设立耕地保护专项基金。  相似文献   

3.
试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政府职能是国家地方行政机关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地方机构改革的重点,这种转变主要是政府社会、经济职能的转变;其宗旨是使政府的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从过去的无所不管、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资不分,真正转变到制定和执行本地区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本地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整治模式转变与公共品供给之间组织层面的制度激励关系。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4省的土地整治政策及案例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当土地整治项目"控制权"在地方政府而不是部门,"晋升偏好"由经济需求向民生需求转变,土地整治模式综合度较高,公共品供给激励较强。土地整治模式的转变由与公共产品供给激励相关的控制权分配和晋升偏好的变化驱动。研究结论:地方"控制权"分配和中央"晋升偏好"的双重转变对公共品供给产生积极影响,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以及有更高的自主性并利于解决资金限制。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过程,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是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近些年来,我国全面开展城市化建设工作,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化建设工作,将城市化列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城市化与地方政府治理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地方政府重新角色定位与治理转变的过程。在本文中,笔者从深入探讨城市化下我国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与治理转变,并就促进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转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三农"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农发行作为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如何在山西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用好用足农业政策性金融政策,推动政府财政资源与政策性资金有机结合,在新农村建设、水利、交通、环保等领域与地方政府进行广泛深入合作,形成全方位支农格局是迫切需要破解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进一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机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进行了界定和说明。本文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定义阐述和政策依据为切入点,探讨现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做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政策扩散是政策创新在地方政府间传播被其他地方政府接受并采纳的过程,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研究的关键方向。府际关系在政策扩散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力作用。文章以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变迁过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为例,分析政策创新在全国迅速扩散过程中府际关系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自主空间的拓展是政策创新的行动前提;中央政府"东重西轻"的倾斜分权在"大气十条"政策扩散的时空特征中体现明显;尽管地方政府在中央放权让利过程中获得了较多的自主权限,但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仍是"中央主导"型,中央政府在政策创新和政策变迁过程中依然占有绝对多的主导权。此外,随着政策系统的逐渐开放,公众、非官方组织等力量在政策扩散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9.
曹爱军 《农村经济》2012,(7):101-104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文化陷入"贫困"与"滞后"的困境。中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模式演变,是以社会基础结构的转型为背景,伴随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而进行的,整体上实现了从计划控制模式向政府主导模式的演变。当代中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要实现农民的文化发展权,就需要继续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模式的嬗变,使其逐步由政府主导型向参与式治理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财税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就是处理财权与事权的关系,也就是如何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划分财权与事权。而对于"财权与事权要不要统一"一直都是学界争论的问题。文章从财权、事权、财力的概念出发,对"财权与事权不应统一"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并认为在我国坚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利于推进我国的政治民主化建设;有利于进一步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方政府在建设市政投资项目时,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融资,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稳投资""补短板""促基建"等领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论述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展现状和政策制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4月30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国发〔2014〕18号)文件,要求"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政策下发后政府融资平台功能如何实现转变、农发行如何创新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发展新模式、如何推动中长期业务持续有效地开展,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根据我国财政部定义,PPP融资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  相似文献   

13.
正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措施。今年7月,中央农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要求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农业农村规模,支持包括高标准农田在内的11个农业农村重点领域补短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从战略意义、实际需求和政策选择上看,都是一举多得、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正农发行基础设施贷款业务打破单一模式的"瓶颈"约束、实现转型发展,是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政策金融职能作用的关键一招。当前,国家严格清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金融监管部门强化监管措施、外部政策环境持续收紧,尤其是棚改专项债券的发行,对棚改贷款业务影响较大,且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随时可能叫停。农发行基础设施贷款业务实现转型发展亟需破题。一、基础设施业务转型应遵循的原则(一)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政府主导行为,农发行应紧密结合各地区乡村建设需求,积极寻求银政合作机会,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沟通与合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主导型"已经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主要模式,在实践中却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降低政府公信力、导致国家财税流失、以及环境破坏问题。在政府对招商引资提出新的要求后,地方政府必须积极转变在招商引资中的职能才能促进工作的顺利稳定开展。针对此研究中提出了市场化招商模式,积极培育中介招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老龄化与城镇化相互叠加催生了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老年人群体,超过5 000万的农村留守老年人正面临严峻困境,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实践中,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政策体系、地方政府行为、市场机制、社会力量、社群观念、居家照料等多方面的困境和挑战。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治理手段必须从简单化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必须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多种机制,动员和协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组织、社会工作者、公众等多方主体和资源,从农村留守老年人问题发生的宏观背景、政策体系、主体行为等多个维度化解困境。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动因及结果:基于制度创新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本质上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创新,创新的内在动因在于市场经济下资源优化配置、规模效应等所孕育的巨大制度收益空间.该项制度创新,促进了农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农民、企业、地方政府、国家"四赢"结果.尤其是实现了由传统农民向市民的巨大转变,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生活福利水平.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最终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深入推进,对粮食主产区而言,当前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是显而易见的,这让地方政府无不松了一口气:抓了多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总算出了成效。农民收入增加了,对地方政府多少是个安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非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加相比,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上扬靠的不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而是国家扶持、粮价上涨的直接结果,地方政府的作为有限。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我国的乡村建设由传统社会管制向现代社会管理转变。其中,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乡村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构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然要有地方政府行为治理现代化作为保证。因此,从地方政府行为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入手,探讨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就此提出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因地制宜是国家政策得以落实的关键,是中国特色的治理经验。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地方政府自身的特征与行为,而对其产生的结构性条件重视不够。本文试图将其理论解释拓展至制度、政府与社会关系等结构性要素,并建立了"适应性治理"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从过程逻辑厘清了因地制宜的发生情境、制度空间与实现机制。个案研究发现,武陵大卡村的危房改造项目发生在中央政策与地方实际双重约束的情境下,运作于"松散耦合"的制度结构中,并依赖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委托代理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因地制宜主要是中国政策实施重视弹性规则的制度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