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亦一  张鹏东  潘越 《金融研究》2019,470(8):77-95
本文首次利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数据(俗称“老赖”)度量地区诚信水平,并以2003—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地区诚信水平对上市公司银行借款比例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诚信水平较高的地区,上市公司在失信环境下能够获得更多的银行借款。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更高、受外部监督更多,能够缓解失信环境下企业违约风险的提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当银行作为原告方的诉讼中“老赖”比例越高时,失信环境对上市公司银行借款比例的作用更加显著;而当企业遭遇行业危机或企业所在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相对完备时,地区诚信水平的影响会被削弱。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本文从银企借贷的视角解释了地区诚信水平对企业融资和发展的作用,也为企业获取信贷资源、缓解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征信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信贷可 获得性的作用机理,并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企业基本信息、财务信 息、商业信用信息等各类信用信息对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和融资成本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 小企业基本信息对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信贷规模影响不显著。企业财务信息、 商业信用信息与贷款可获得性、贷款规模、融资成本支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一个基于代表性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博弈模型,讨论了信用资本的性质、价值度量及其对企业借贷行为的影响。文章认为,信用资本的性质与价值量将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与融资决策行为。信用信息共享为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扩大信贷规模提供了一个基础设施,而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包含有效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信用信息共享体系,这也可看作是对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热潮的一个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4.
黄卓  陶云清  王帅 《金融研究》1981,(收录汇总):96-114
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本文采用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违规行为。实证发现:第一,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显著抑制了企业违规行为;第二,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显著降低了企业违规倾向和被稽查的可能性。同时,社会信用环境改善也显著降低了信息披露违规、经营违规和企业管理者违规;第三,这一抑制作用对于非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较差、内部控制质量较低以及营商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更为明显;第四,社会信用环境改善影响企业违规的机制包括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信息透明度;第五,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和破产风险。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现实问题依然阻碍我国金融服务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信用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能够精准刻画企业信用画像,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促进金融机构优化信贷产品和创新服务。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在融资贷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影响因素,基于信用大数据构建科学合理的信用融资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创新信贷供给模式、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融资担保体系,切实提升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度和信贷产品供给的匹配度,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和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6.
论文对我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回顾,从中小企业融资和小额信贷视角,提出了实现金融基础数据库信用信息共享的现实需求;从理论研究和金融改革实践的不同侧面,文章论证了信用信息共享对信贷市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对信用信息共享的发展障碍和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能有效降低贷款违约率、加强信用监管、预防信贷市场系统性风险,推广基础数据库的信用信息共享意义重大且任务紧迫。  相似文献   

7.
信用债违约事件不仅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还可能通过信用风险传染对非违约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本文发现,在市场出现信用债违约后,同城市的非违约民营企业会进行更多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不过类似的影响在同行业非违约企业中并不明显。机理分析显示,信用债违约事件导致当地企业融资约束增大是非违约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特别是偿付能力更弱或融资需求更大的非违约企业将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并且还发现,向上的盈余管理有效缓解了信用债违约对非违约企业融资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地,盈利可疑或者负面事件缠身的非违约企业会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此外,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规模更大的地区,非违约企业受信用债违约的影响相对更小。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信用征信及查询信息体系,因此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已是当务之急;企业信用制度缺失、机制建设滞后导致信息不对称,加重了企业融资成本;中小企业信用透明度低及信用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因此,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实现全社会信息共享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促其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数据,考察社会信用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失信越严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低;机制检验表明,失信环境主要通过加剧融资约束与增加供应链风险性来抑制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成立时间较短的企业及未受产业政策扶持的企业在失信环境中的风险承担选择更为保守;此外,政府通过加强诚信宣传教育与信用监管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失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全面深入地考察社会信用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并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实施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入分析社会信用与其的交互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社会信用水平的提升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债务资本成本与权益资本成本。路径分析部分表明,社会信用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主要通过缓解企业的经营风险与信息风险实现。进一步分析表明,作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纲领文件的《信用建设纲要》的出台显著促进了社会信用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本文不仅补充了社会信用与企业资本成本的相关研究,而且对于完善我国的信用建设法律法规以及更好地为企业融资服务,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常莹莹  曾泉 《金融研究》2019,467(5):132-151
基于2008至2015年期间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信用评级数据和手工收集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数据,本文研究了环境信息透明度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公司获得高信用评级的概率与其环境信息透明度显著正相关;环境信息传递出公司的特质风险、盈余持续性以及盈余质量等信息,从而影响评级决策。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信用评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内部控制质量高、具有高质量外部审计的公司中更显著。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回归方法、公司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倾向得分配对方法控制内生性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此外,本文发现环境信息透明度可通过影响企业信用评级降低公司的债券融资成本,环境信息透明度对企业信用评级和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在污染行业中显著更强。上述研究发现有助于拓展环境信息披露对市场中介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对认识非财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和推进节能减排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理论分析表明,信息共享程度越低,银行征信成本和小微企业违约概率越高,信贷可获得性越低。建立和完善征信体系,促进信息共享,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弱化信贷配给,提高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目前,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面临的信息制约包括信用体系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信用信息采集共享难度大、信息记录失真和不完整、银行重担保轻信用等多个方面,要通过提升小微企业主的信用意识、创新小微企业征信服务产品、强化征信信息跨部门跨领域共享、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等措施促进缓解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3.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金融研究》2017,441(3):130-144
基于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近期违约事件,本文研究发现:涉事评级机构不仅没有因为涉及债券违约事件而收紧信用评级标准,反而更加高估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并且涉及的债券违约事件越多,高估信用评级的程度越大。但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方式惩罚了涉事评级机构,导致其市场份额相对于非涉事评级机构出现显著下降或者增长较低的态势,同时涉事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意见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融资融券业务为证券信用交易开启了一种全新模式,其交易规模就得到了飞速发展,但融资融券业务的类信贷化,又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信用风险.本文在分析融资融券业务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就融资融券业务的体制风险、证券公司风险和投资者风险作出了分析,并从利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视角上,从风险防控、客户身份识别、关联信息查询和提高整体失信成本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军富 《征信》2016,(11):17-22
中央提出的"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而信用成本不仅是构成企业成本的重要部分,更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主要因素。加强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有效降低企业的信用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视角,分析研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信用成本的相互关系,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信用成本的博弈机制,对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信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等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杨天姿  于雪丽 《时代金融》2015,(2):30-31,33
商业信用是企业外部短期融资的决定性因素,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指标分析法,对我国75家上市建筑企业2006~2103年间的融资途径、规模、成本以及经营现金流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金融危机爆发时,商业信用会受到企业极度重视,对企业融资起到促进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金融危机爆发后,商业信用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进一步减少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7.
强化投资者保护是新《证券法》的立法核心。本文基于新《证券法》审议通过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法治建设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证券法》审议通过显著降低了公司债信用利差。进一步分析发现,提升债券流动性与降低债务违约风险是主要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从债券特征看,当债券融资依赖度高、债券契约条款少、承销商声誉差时,法治建设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降低作用更强;从公司层面看,这一影响在投资者交易意愿低、投资者保护力度弱、信息披露质量差以及违法违规风险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本研究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保障债券投资者合法权益以及防范化解债券违约风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引入界定中小企业自身能力和信息度的变量,建立一个信息不对称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可行性分析模型,着重研究信息不对称因素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文章还探讨中小企业失信后的信贷配给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解释,同时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环境信息与信用评级、信用利差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以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为样本,检验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在债券市场中是否得到利益相关者的回应。研究发现,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信用评级显著正相关,但这种显著性仅存在于环境绩效水平较好的上市公司;总体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债券信用利差的负相关关系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进一步细分后,在环境绩效水平较优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信用利差显著负相关,而在环境绩效水平较差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信用利差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负债成本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以2013-2016年我国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投资者调研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调研与商业信用融资显著正相关,在非国有企业中,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了投资者调研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关系;在国有企业中,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显示:投资者调研会促进企业获得较低成本的商业信用融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