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空间功能分工指数对中国城市群功能分工进行了测度,并对其时序演变与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3—2011年,城市群功能分工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且呈现出金字塔式分布特征,东部地区城市群功能分工程度远远高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从城市群功能分工区域差异来看,四大区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中西部城市群基本上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态势,而东部城市群则呈现出波动中持续下降的趋势。从城市群功能分工时序演变特征来看,城市群功能分工演变态势大体上以2010年为拐点,出现了整体上由波动中上升向迅速下降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旅游行业的发展,人们受到现代快节奏生活及工作的压力,渴望放松身心追求娱乐的享受方式,因此建立医疗美容与休闲娱乐综合功能的医疗旅游产业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逐渐得到发展壮大.现阶段社会对医疗旅游追求的目标不断升级,这对发展新时期的医疗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分析了海南先天的资源和环境优势,以期对医疗旅游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建议结合政府的支持政策,争取把医疗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独特的亮点.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区域文化与文化发展的空间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宇  沈山 《经济地理》2006,26(5):892-895,809
在阐释区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区域文化类型进行了划分,探讨了新时期江苏省文化发展的空间组织,并将其概括为:1个文化发展中心,2个文化发展副中心,4类文化发展区域,5条文化发展轴线,7个历史文化名城,50个特色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4.
海洋功能区划与海域生态环境:空间关联与难局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功能区划是现代海洋治理的基本构成,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统筹发展是其重要旨归,但当前我国海洋功能区划正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采用空间分析方法,选取11类(二级类)共110个主要的国家级海洋功能区,结合2013年全国海洋环境质量数据发现,我国海洋功能区划大量分布于生态环境较差海域,以开发为主的海洋功能区基本满足水质要求,而以保护为主的海洋功能区则超标严重。难局的形成主要受制于空间与体制双重维度影响,毗邻功能区相互掣肘、功能区管理尺度错位等影响显著。鉴于此,促进海洋功能区划与城市规划等的衔接、强化海洋功能区的规范引导与协同治理、加强海洋功能区的法规与制度体系建设是破解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难局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南省区域旅游经济区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湖南省14个市、自治州的旅游经济综合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湖南旅游经济发展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文章选取40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所列市(州)旅游经济区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上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结合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文章解释了该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存在的原因,提出缩小区域差异,加强合作以发挥各市(州)旅游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竞合模式的江苏沿江旅游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区域之间同时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旅游空间竞合是指邻近区域在竞争前提下的有机合作,实现一体化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基于竞合模式的空间组织强调在不同旅游区域之间建立一种稳定和谐、互惠共赢、动态平衡的空间竞合关系。以江苏沿江为例,文章探讨了基于竞合模式的旅游空间组织,并分析了江苏沿江旅游区与其它相邻旅游区域的竞合格局。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北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布局为基础,探讨适合西北地区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提出了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县域为研究单位,对西北地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分析评价,然后进行空间分析(如主成分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的综合区划方法,以此为依据制定西北地区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提出各类型区的发展方向与政策。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振兴的区域发展与空间组织战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凤君  楚波 《经济地理》2008,28(5):756-759,886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是我国首个获国务院批复通过的大区发展规划.文章阐述了在该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过程中,为了达到快速振兴的目标,基于国内空间发展的趋势和东北的发展现状,确定出空间结构的优化思路;同时本着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和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的,确定出区域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东北地区空间结构的合理构建和重点区域发展方向的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9.
钟高峥 《经济地理》2011,(5):839-843
老少边穷地区是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的空白区,其功能区划对落实我国整体主体功能区划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典型案例地湘西州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主体功能限制开发背景下区域空间功能区划的思路、指标体系、区划方案等内容。基于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评价基础上,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部署,提出了2级3类的功能区划方案,可为其它同类型区域的功能区划提供典型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经济区与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国  赵群毅 《经济地理》2004,24(1):8-12
首先通过对山东既有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思路的评述,结合目前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以城市经济区为基础进行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的基本思路。然后通过对山东省城市中心性的分析确定了6个省域中心城市,并对6个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了提出了山东省城市经济区划分方案。最后文章提出了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框架,并对各城市经济区的区内组织和以四条主要联系通道进行区际协调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陈建设  朱翔 《经济地理》2012,32(12):163-168
县域旅游空间布局对县域旅游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县域旅游空间布局既要处理好县域内的旅游空间结构关系,也要处理好与县域所在区域的旅游空间结构关系。文章深入分析了县域旅游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决定机制、县域旅游空间布局的要素及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县域旅游空间布局的SDEIF模型,对县域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组织理论主要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理论。耗散结构的出现需具备一定条件,远离平衡态、开放系统是必要条件。在区域旅游空间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开放式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微扰及涨落都是造成区域旅游空间重构的必要影响因子。分析了区域旅游空间自组织演化机理、区域旅游空间系统分岔嬗变过程以及区域旅游空间组织嬗变趋势,在自组织与他组织的交替作用下,区域旅游空间系统完成螺旋式上升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湖南的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初现端倪。但是湖南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还存在着资源分散、雷同开发等问题。湖省旅游产业集群现在大致处于集群成长阶段,集群应该朝着政府主导型、市场导向型、景区中心型等方向演进,分别以长沙、张家界、衡阳为中心建立三个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同时建立起旅游产业运行机制、协调管理机制、旅游产品创新机制等完善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开阳县拥有丰富的资源.长期以来,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出口磷矿石及初级加工产品,优质的气候资源、富硒土壤资源和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同时,开阳县地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面临着严峻的植被破坏、石漠化风险.近年来,采矿业引发的地质灾害、矿产粗加工导致的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对富硒土壤和旅游资源形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一现状对开阳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生态化要求,生态经济功能区划工作由此被提上日程.这项工作对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方面进行了详实的分析,指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朝辉  汤陈松  乔浩浩  张伟  邢露雨 《经济地理》2020,40(3):225-233,240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而在乡村旅游流领域研究相对不足。以湖州乡村旅游地为案例,通过对大样本数字足迹的数据处理,分析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总结空间行为偏好。结果表明:①乡村旅游数字足迹呈现全年双峰值、月度差异不大的时间特征,"双核"多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古镇、古村、民宿等带有文化符号旅游景观导向的空间偏好特征;②网络密度0.27的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由连接度高的34个节点构成,除核心吸引的双核外,民宿集聚区构成了网络结构的核心点;③传统旅游吸引物、民宿集聚区等节点呈现较强的网络中心性,节点的网络结构特征反映乡村旅游流空间呈现的地理临近性,以及区域空间集聚、扩散与联动发展效应。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与发挥节点集聚扩散功能,增强节点对数字足迹的有效吸引力,提升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戢晓峰  张玲  陈方 《经济地理》2015,35(2):202-208
在分析运输通道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从通道的运输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交通服务水平三个方面,定义了旅游运输通道演化的三个阶段,即完备型旅游运输通道、发展型旅游运输通道和滞后型旅游运输通道;并在分析旅游运输通道演化机制的基础上,对云南省旅游线路进行统计分析,从旅游运输通道演化对旅游景点出现率、旅游线路选择集中度、旅游线路重复系数、旅游线路空间模式四个方面,实证分析旅游运输通道演化对区域旅游空间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运输通道技术装备水平和交通服务水平的改善能提高旅游景点选择率;2旅游线路的选择集中度随着通道发展程度的改善而逐渐增大,而区域内其他通道的演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增长幅度;3旅游运输通道的发展程度与旅游线路重复系数具有一致性;4旅游运输通道内交通方式的完善使得交通服务水平提升,进而对旅游空间模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分析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我国2007年省域旅游经济数据,对我国省域旅游经济总体和局域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较大的空间正相关特性表明了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存在;(2)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关联模式可分为扩散效应区(H-H)、极化效应区(H-L)、过渡区(L-H)和低速增长区(L-L)四种类型;(3)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资源禀赋呈正相关关系,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旅游资源禀赋。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艺  郑林  王成璋 《经济地理》2012,32(6):162-166
文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2000—2009年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空间效应的影响下,我国旅游经济增长具有空间依赖性,其中2000—2008年出现正的空间溢出效应,2009年出现负的空间溢出效应;旅游业发达省份旅游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欠发达省份,低增长和高增长省份在空间上聚集。旅游接待设施数量的增加、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旅游景区数量的增长对旅游经济的增长作用不显著;而交通里程的增长对旅游经济的增长具有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旅游政策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旅游政策在空间层面的效应是旅游政策有效调控的前提,有利于提高政策设计与配置的有效性、适用性。基于非平衡推进理论,以省级旅游目的地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各类目的地空间演进规律,研究了政策与空间演进的互动机制。以期揭示政策对空间演进的作用以及空间演进对政策的需求,为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旅游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同一旅游政策在不同的空间作用不同,不同的目的地空间发展需要不同的政策支持;省级旅游目的地空间演变为点状、线状、面状三种形态;旅游政策通过作用于要素资源影响空间结构演化,新的空间结构对政策供给提出新的需求,应当依据各地旅游业发展实际配置引导性旅游政策,谋求地方旅游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空间组织构架与模型构建、区域差异和区域分工以及区域结构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归纳,分析认为:未来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应着力完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尤其是微观机理的研究以及促进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政策体系研究、全面展开对区域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