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向国家社会的发展中伴随着社会权力向国家权力的演变。但是,在国家权力取代社会权力而对社会发展起主导性作用的同时,社会权力又有很大保留。作为社会权力中的社会经济权力在法律层面上就独立于国家权力而存在。社会经济权力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公共利益的独立性及其与国家利益不同质性。国家在保护阶级利益的同时,维护确认了部分社会利益,在此基础上才形成了社会经济权利。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在未来五年将进入关键时期,如何使中国由传统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是目前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就我国未来改革的基本趋势,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市场体系的发育、完善及新的分配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5.
入世深层次的改革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与世贸组织要求的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是世界性的潮流。它的成长对国家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际交往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国情,加快创新步伐,大力推动公民社会的成长。 培育公民社会的意义 “Ciyil Society”一词在国内有三种不同的译名,即“公民社会”、“市民社会”和“民间社会”。其中“公民社会”是一个褒义的称谓,它强调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涉及观念及现实利益方面的阻力,起点高,难度大。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彻底变革观念,以政府职转变为核心,进行一系列配套的内涵式改革,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权利政府,使政府行使职权与经济利益彻底脱钩,与责任挂钩,建立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8.
社会利益博弈中的政府官员与政府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就是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这个变化首先是从党的政策的变化开始的,因为在中国,一切社会变化的开端都源于党的政策的变化,这是由中国的政治结构的特点决定的.当时,由于文化革命所造成的恶果,把社会经济拖到了崩溃的边缘,于是,改革开放便成为摆脱经济危机、挽救社会主义的唯一选择,而改革开放政策中最为关键的一项政策就是允许除公有制之外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第三部门的兴起被认为是二战以来的世界社会范围内一场重要的变革,对此,有学者评价认为,“我们是置身于一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之中,历史将证明这场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19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1]考察建国以来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社会权力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国家权力是社会权力的保障;另一方面,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又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制衡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社会的有序运行本质上是一元国家权力与多元社会权力博弈与综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要走出机构改革的怪圈,就必须突破简单缩减规模的传统做法,对政府组织进行再造。从世界范圈看。政府组织范式主要有传统范式、官僚制范式和后官僚制范式三种。借鉴国外经验,立足于本国国情。我国政府再造应以完善并超越官僚制范式作为目标,通过转变职能目标、合理配置权力、强化责任机制、优化激励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及更新组织化来完成再造。  相似文献   

12.
政府会计是以政府整体和政府机构为主体,以政府及政府机构的财务活动为核心,核算和反映各级政府及政府机构的财务活动情况,对政府在预算执行阶段发生的财政交易、财政收支、经费收支、业务收支活动及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进行确认、记录和报告的一种专门的会计。近几年,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开始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要求政府会计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决定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把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自已目标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也将产生巨大而探远的影响.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的要求,高校后勤改革的最后目标应是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需要政府体制改革相配合,那么今后改革的重点将从企业转向政府,而公共服务是政府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因此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就成为政府体制改革的关键。这就要求政府将其定位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努力为市场主体服务并为全社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国围绕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目标,在财政管理方面进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并取得了显成效。政府收支分类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以及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项财政改革的不断深人,现行科目体系的弊端日益显现,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相对滞后问题已成为财政体制改革的瓶颈。为完整、清晰地反映政府行政活动,经国务院批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于2007年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必将对各部门预算执行产生深远的影响,本就其对卫生预算执行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企关系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我国二十年经济体制改革历程,我们发现:政企关系是改革的核心,政企关系状况是判定经济体制改革是否沿着正确方向进行的依据。在改革实践中的表现是,当政府在改革中表现出较大主动性时,改革就太踏步往前推进,而当政府表现出某种改革上的犹豫时,改革就出现“小打小闹”式的停滞不前。1992年以来,在宏观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宽松环境中,国企改革未见有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实现本世纪末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要加快改革步伐。我们已被推到了不得不对政企关系进行制度创新的最后关头。  相似文献   

17.
18.
纵观20世纪中国政府机构的改革,并没有切实转换政府职能,未能体现服务的角色。中国政府的机构改革应定位于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是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要转变观点,确立“小政府”、“大服务”的理想格局。因此在转换途径上,应使政府职能正位,政府机关要改进工作方式,并搞好消息化建设,实行“政务超市”。  相似文献   

19.
必须以公共利益和市场失灵两个要点来界定政府社会职能的范围。我国政府履行社会职能的改革模式应该是“政府购买划桨人”。  相似文献   

20.
适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适应WTO规则、扩张性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制度实践和经济体制改革对税制改革的要求,我国将展开流转税、所得税、农业税和其他税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税制改革。通过结构性调整来完善税制,理顺政府税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