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造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塑造大学生公共精神的主要途径是要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素质,营造浓厚氛围;提倡大学生自主自律,加强其公共精神的自我修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育其志愿服务精神;加强生态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志愿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道德实践的精神形式。大学生志愿精神具有引导人、激励人、教育人、凝聚人的多重功能。而加强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需从推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构建长效机制、营造舆论环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浅谈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论述了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它是大学生个性培育和发展的根基;是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家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地.  相似文献   

5.
孝德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孝德教育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高校要以具有时代性的孝德教育为内容,通过传统孝亲尊老文化教育和生活实践教育的途径来加强孝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思想精髓。对高校而言,围绕新时代劳模精神内涵培育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强化劳模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引领、重视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精神熏陶、加强大学生劳动实践技能的培养路径,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邹柳云 《企业家天地》2012,(12):128-129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公共精神现状堪忧,基于这一现实,必须加强其公共精神的培育。本文在阐述加强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现状,并就培育大学生公共精神的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公共精神兼有政治品德和社会公德两方面内容,网络的出现对大学生公共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高校公共精神培育带来契机和挑战。网络空间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应贯穿在公民教育内容中,采取课堂教育与网上教育相结合、理论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注重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形成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9.
疫情背景下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要充分把握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深刻把握好四个时期培育和弘扬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主要通过用好线上课堂讲好中华民族精神、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创新教育形式、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激发中华民族精神、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条件践行中华民族精神,提升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涵摄了信仰坚定、立志为公、批判继承、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德性要求。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既是培育人民公仆的基本要求和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客观需要。新时代,培养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基本思路为:一是因势利导,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公仆意识;二是以文化人,增强灌输教育与自觉学习的合力效应;三是倡导实践,促使公仆精神在大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定位不准、实践经验匮乏、就业综合能力不足等问题。高校应加强专业技能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提升就业软实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育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加强校企联系,提高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大学承担着建设和谐文化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的"无家可归"造成了作为承载着社会文化因子的个体之于整体社会文明的归属感缺乏,使建设和谐文化的社会主体缺位。为此,大学建设和谐文化应全面加强大学生归属感教育,即以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充分突显大学生主体价值;以大学行为文化建设为主体,充分彰显大学生主体精神;以大学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充分张扬大学生的主体个性;以大学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实现大学生的"诗意栖居",培育具有和谐精神的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13.
“四自”精神是全国妇联为激励女性奋发图强,立志成才而提出的。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优秀群体,对其进行“四自”精神教育与培育非常必要。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有很多制约因素影响着女大学生“四自”精神教育与培育。针时这些制约因素,本文以湖南女子大学为例,从五个方面对女大学生“四自”精神教育与培育的基本构想与措施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当下网络舆情背景,阐述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涵及网络舆情的归因,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并梳理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困境,提出通过畅通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优化网络监管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对策,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响应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以区域文化资源为重要载体,发挥地方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整合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并指导其创业实践,以实现区域文化的传承,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校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劳模精神既是中国精神、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和集中体现,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对大学生劳模精神的培育路径进行研究,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因此,高校需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立足高校自身特色,创新高校培育方式,从而有效发挥劳模精神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培育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既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开拓创新意识缺乏、独立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缺失成为阻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培养创新教育文化理念、注重个人创新文化素养养成和涵育科技创新型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立足点,以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为论题,指出在国际大变动和国内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在青年学生中培育民族精神的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紧迫性和必要性,详细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立足点,以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为论题,指出在国际大变动和国内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在青年学生中培育民族精神的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紧迫性和必要性,详细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