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佩克在三季度继续维持现行产量配额不变的政策并没有引起国际市场油价立即上扬。油价继续在每桶25美元左右波动。俄罗斯和挪威放弃减产、西方库存增加和欧佩克超配额生产,使油价自5月中旬以来一路下跌。三个星期时间大约下跌了3美元,并在6月11日跌到23.32美元。6月份布伦特油价平均24.62美元,比5月份的25.68美元下跌1.06美元。今年上半年,布伦特油平均价格从2001年同期的26.97美元降低到23.45美元,跌幅为13.0%。欧佩克超产,库存上升,加上需求疲弱,使当前市场的供需形势显得相当平…  相似文献   

2.
今年前三季度油价总体呈现逐季上升的趋势。WTI一季度均价429美元/桶,二季度为59.5美元/桶,比一季度上升166美元/桶,上涨389%,三季度均价68.2美元/桶,比二季度又上升了87美元/桶,上涨14.6%。9月份油价有所回落,WTI、英国布伦特原油及亚洲迪拜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每桶694美元、  相似文献   

3.
拨开油价屡创新高的迷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桶60美元、65美元、70美元,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国际油价连创新高,油价在一步一步地接近人们的心里底线,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油价如此肆无忌惮的上涨呢?  相似文献   

4.
油动我心     
今年3月25日,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这是国内油价今年以来第二次调整,也是去年十二月确定成品油税费改革以来,首次调高成品油价。虽然最近一个月国际油价从40美元一桶反弹到了50美元一桶,但国内油价突然上涨仍然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相似文献   

5.
高油价还能持续多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以来,国际油价出现飙升,2005年6月名义油价再创历史最高记录。但是,扣除美元通胀和汇率贬值后的真实价格基本与2000车油价水平相当,且明显低于1979~1986年的平均价格水平。本轮油价飙升的主要原因有,需求增长超出于预期:剩余产能不足、致使供应增长乏力.石油库存量偏低;投机基金推波助澜以及美元贬值:再加上短期因素和突发事件加剧了对借应短缺的担心等。此外,似乎也有政治价格的阴影。从短期看.虽然有利余产能不足、炼油能力薄弱、馏分油库存偏低、风暴威胁生产以及季节性消费等因素影响。但高油价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和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正在显现.预计今年下半年和2006年可能是油价走出高峰的转换期,但月平均油价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从长期看.世界经济的增长正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高油价也将促进石油生产能力和替代能源的发展。2020年前世界石油需求的年增长率可望低于以往的水平,预计未来油价将缓慢向50美元/桶回落。  相似文献   

6.
简要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油价变动的各阶段特征,指出2003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进入了供求关系处于脆弱平衡的"亚临界"状态,其基本特征是:后备产能已近告罄,后备储量尚有富余;油价对任何影响市场供求的因素反应敏感;利益集团追求高额收益,油价显著提高并且大幅波动;高油价成为各石油消费国不得不应对的共同问题,加快节能和替代能源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地缘政治多生波澜,各国协作以求共赢.在分析石油市场"亚临界"状态的主要标志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油价走势的看法.认为近期油价将会维持在50~60 美元/桶的较高水平,难以降到30 美元/桶以下.如果主要产油区地缘政治趋于紧张,则油价可能升到每桶70 美元上下.正常情况下,未来油价走势将稳步上升.如果爆发伊朗战争或类似"9·11"的事件,则油价短期内就可能突破80 美元/桶.应把80 美元/桶看作是油价的"警戒线".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从每桶100美元起步,连续攀升,急速突破了110、120、130美元三个重要关口.大有一飞冲天的态势。依照如此走势,有人预测随着夏季用油高峰的到来,油价可能上涨至每桶150美元.还有人认为200美元才是下一道关口。促使油价上涨的因素很多,看法各异。  相似文献   

8.
国际油价现在的高度是令人瞠目的每桶106美元。7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创下了每桶106.54美元的高价,其后小幅回落,最后收于每桶105美元上方。而著名投行高盛三年前的“狂人妄语”也就此成真。2005年3月,当国际油价还是47美元左右时,高盛分析师便预言油价将冲向105美元。  相似文献   

9.
2006年,国际油价总体保持高位震荡,名义油价多次创出历史新高.国际油价(以美国WTI原油现货年平均价格为例)已连续4年每年上一个台阶:2003年从2002年的每桶26.1美元上涨到约31.1美元,2004年升高到41.4美元,2005年再猛涨到56.4美元,2006年更是达到66.0美元的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0.
回顾 1.原油 4月份,乌克兰国内局势再生动荡,美国与俄罗斯关系持续紧张对油价形成了支撑;美国经济数据强劲也对油价形成利好。但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美国原油库存屡创高位对油价形成了打压。此外,利比亚石油港口重启谈判也造成油价波动。在上述因素影响下,4月份国际油价高位宽幅震荡,美国WTI原油、英国布伦特原油以及亚洲迪拜原油的现货价格平均分别为102.02美元/桶、107.63美元/桶和104.68美元/桶,分别较3月份上升1.49美元/桶、0.09美元/桶和0.36美元/桶。  相似文献   

11.
4月份以来,乌克兰国内局势再生动荡,美国与俄罗斯关系持续紧张一直支撑油价。美国经济数据表现强劲也利好油价,但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美国原油库存屡创高位则打压油价。此外,利比亚石油港口重启谈判也影响油价波动。在上述因素影响下,4月份国际油价高位宽幅震荡。美国WTI原油、英国布伦特原油以及亚洲迪拜原油的现货价格月份平均为102.02美元/桶、107.63美元/桶和104.68美元/桶,分别较3月份上升1.49美元/桶、0.09美元/桶和0.36美元/桶,升幅分别为115%、0.1%和0.4%。近年来国际市场三种基准原油价格走势见图1。  相似文献   

12.
11月20日,纽约市场油价跌破每桶50美元,收于49.62美元,创下自2005年5月以来的新低。从每桶147.25美元的高位,到现在的不到50美元,仅仅4个月时间里跌掉了将近100美元。国际油价下跌的幅度和速度令人惊讶。从上半年的暴涨到最近几个月的暴跌,油价变化表现出扑朔迷离和难以预测把握的特点。未来一段时间油价走势如何,各方观点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3.
去年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并屡创历史新高,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引起了全球的普遍关注。到年底,油价有所回落。2005年的国际油价的走势,现在也成了业内外人士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综合各种因素,我们认为,2005年国际油价的基本走势是将有所回落,但幅度极为有限。预计2005年船期布伦特油价平均值为37美元/桶。船期布伦特油价波动范围为32-50美元/桶。  相似文献   

14.
萧河 《中国石化》2020,(4):79-79
受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石油需求骤降影响,3月6日欧佩克(欧佩克)与俄罗斯未能就延长减产协议达成一致,沙特随即宣布打价格战以抢夺原油市场份额,俄罗斯针锋相对地应战。国际油价应声暴跌,美国WTI油价3月9日大跌至每桶27美元,一夜之间重回低油价时代。随后油价继续下跌,WTI 5月期货价格4月20日狂跌超过300%,收于-37.63美元/桶,历史上首次跌入负值。目前国际油价仍然在20美元以下的低位挣扎。本次油价暴跌后一直在低位震荡,对产油国的冲击远超2008年、2014年的前两次大跌.  相似文献   

15.
回顾1.原油9月份,受美日欧出台经济刺激措施的提振,以及美国原油库存增加、沙特阿拉伯表态压制油价等多空因素交织影响,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呈震荡走势。当月美国WTI原油、英国布伦特原油以及亚洲迪拜原油的现货价格平均分别为94.45美元/桶、112.86美元/桶、111.22美元/桶,每桶分别较8月份上升0.37美元、下降0.5美元、上升2.63美元。三季度,美国WTI原油、英国布伦特原油以及亚洲迪拜原油的现货价格平均分别为92.11  相似文献   

16.
2003~2008年7月国际油价出现了一波强劲的涨势,从30美元/桶升至接近150美元/桶。石油市场研究人员对油价暴涨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归结起来主要有两方面的观点:一是需求推动说,二是投机炒作说。本文通过对油价与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对比分析、油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以及石油需求与油价的关系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新世纪以来的油价上涨是需求推动与投机炒作联合作用下的结果,需求增长是内生因素,而投机炒作是助推器。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世界石油供需增速双降,但基本面总体偏紧;国际市场主要基准油价同比大幅攀升,高位徘徊,布伦特年均油价超过110美元/桶,创有史以来最高水平,WTI与其他基准油价格走势分化。展望2012年,世界石油供需趋于宽松;国际油价总体低于2011年水平,预计WTI油价为90~100美元/桶,布伦特油价为95~105美元/桶,WTI与布伦特油价的价差将有所缩小。  相似文献   

18.
由于美元贬值和投资者预期美联储继续降息,国际油价2月28日大幅飙升,纽约市场油价上涨接近3美元,收于102.59美元,再度创新收盘和盘中最高纪录。而此前,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曾连续收盘时站在了每桶100美元以上。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国际油价不太可能大幅下跌,高位运行将是今年国际油价的总体态势,近期甚至可能在百元价位以上持续运行,进入百美元油价时代。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各国全神贯注防控疫情的紧要关头,国际市场飞出了一只黑天鹅。沙特和俄罗斯在限产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欧佩克+”的限产协议失灵。失去了限产协议的庇护,国际油价瞬间狂跌至30美元/桶水平,跌幅创近20年新高。本次协议失灵,沙特和俄罗斯都有些任性。沙特、俄罗斯及欧佩克成员国基本上是石油财政国家,资源虽丰富且生产成本低,但若考虑社会经济运行对油价的依赖,断然不是目前20美元/桶左右油价所能支撑。基于此判断,本轮油价下跌之后油价自调整机制很快会启动,方向是基于主要原油供应地区加权平均水平的财政油价。虽然在经济低迷时期油价未必能完全达到财政油价的相应水平,但向其靠拢的趋势则是一定的。以沙特为例,国际油价达到每桶80美元/桶以上方能满足其国内收支平衡,伊朗的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20.
需求断崖式下滑,俄罗斯主导了本轮油价暴跌近期油价在短暂反弹后再次跌至30美元/桶之下,即使面对如此低迷的油价,主要产油国沙特和俄罗斯仍纷纷表示要继续扩产抢夺市场份额,完全没有任何退让的迹象,油价向上拐点自然也就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