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构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实践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把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策略。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现实基础、目标及预期绩效,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实障碍,在此基础上从宏、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推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雷彩云 《现代商业》2020,(11):20-21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实力增强以及世界经济交流深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实现其国际化战略。但由于在跨国并购方面起步较晚,中国企业尚缺乏经验,且其中隐含诸多潜在风险因素,很多并购交易并未获得理想的经济效应。本文以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摩托罗拉移动为例,分析并购后联想集团历年的证券和销售市场概况以及财务业绩等表现,深入剖析此次并购整合未达预期的原因,并由此为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活动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可谓风起云涌。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实现跨国并购是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跨国并购是风险与机会并存的。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面临的四方面主要风险,并指出我国企业应正视自己的弱点,理性对待跨国并购,并针对跨国并购的成功实施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经营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取恰当的指标建立跨国并购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对样本公司的跨国并购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跨国并购并没用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超过一半的企业并购后出现经营业绩下滑。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对海外的扩展速度越来越快,开展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竞争优势重要的方式.据研究并购关键是整合中有效组织与安排,才能实现企业并购的目标,获取控制权.整合不能在并购后开展,在并购谈判时就要考虑好整合的问题.本文对并购动机、控制权与并购绩效的概念进行简单的简述,探讨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控制权与并购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今,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方式,而跨国并购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顺利实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商》2015,(47)
多哈木锤的敲定让中国正式入世,随着中国企业对跨国并购参与程度的加深,跨国并购融资风险管理问题也提上日程。对融资风险的管理不仅关系到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影响到跨国公司的经营效益,因此在跨国公司理财业务中,融资风险管理不容忽视。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改善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风险管理现状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加速,各国企业争夺市场日趋激烈,海外并购是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途径。中国企业正是这股并购浪潮中的涌流。然而,企业并购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行为,并购交易的对象是集技术、人才、设备及市场为一体的动态资产,同时跨国并购面临着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多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可观的预期效益下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我国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跨国经验和投资规模远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并购风险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动因、海外并购面临的风险、并购成功的决定条件及成败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规避风险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峥  韩平 《商业研究》2007,(10):71-73
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跨国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实践的进一步发展,除了企业自身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外,还有赖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所以,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整合实践中,应采取恰当的整合策略,以减少跨国并购的风险,从而提高跨国并购的成功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竞争对手不断成长、国外企业大量进入和许多行业增长速度放缓,跨国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方式。智力资本构成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智力资本协同效应的含义及影响因素,结合案例分析,并提出我国企业智力资本协同效应实现的相关策略,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并购。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有利于获取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短缺资源和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品牌和市场。目前,国内国际形势和国家政策导向都十分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并购。但由于我国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及国内外文化环境、政治经济环境差异大,企业跨国并购也面临许多障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在并购主体、目标市场、并购行业、并购对象和并购方式等方面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同时,我国政府也需要出台一些相应的扶持和鼓励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并购正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实施自身国际化战略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有关跨国并购的政策十分缺乏,且相关的法律制度没有得到完善,政府职能还不健全。企业内部战略决策不科学,并购经验不足。政府应加快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和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完善市场机制,开放资本市场,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努力与国际接轨;作为企业,一方面要努力增强竞争实力,加强实际考察,科学选择并购企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与跨回公司实行并购重组及合资合作模式,促使企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崔彩周 《商业研究》2008,(6):101-105
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方式多样。当前中国的跨国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发展规律和国际市场变化,选择恰当的进入策略。即应注意从多角度考虑合理选择新建投资与跨国并购;国际战略联盟;生产一体化等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4.
跨国并购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涌来的一股巨大浪潮,它给发展中国家及其企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更多领域对外资开放,跨国并购的影响将会愈加广泛和深入。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跨国并购浪潮的席卷之下面临强大的冲击,必须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萍 《北方经贸》2014,(8):171-173
国际化经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展跨国经营,成为国际化的企业。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川酒企业如何跨越"文化差异",开展跨文化管理,实现跨国经营,是川酒企业在国际化征途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取得并保持新的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鼓励国内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地"走出去",但是由于国内企业的海外投资经验与垮国经营经验的欠缺,因而很多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对金融投资风险以及跨国并购中的诸多风险估计不足.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些风险最终成为了残酷的现实,致使我国很多海外投资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熊小奇  邵娟 《财贸研究》2012,23(1):130-133
当前,中国海外R&D活动存在"主体性"缺位、大企业跨国R&D活动与中小民营科技企业之间存在体制性阻隔、海外R&D微观主体的低层次性及其在国际R&D联盟中被"边缘化"等问题。上述问题严重制约海外R&D投入效益及对外投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此,应加强中国海外R&D主体结构的转型升级,构建大企业与中小科技型企业海外R&D互动机制,大力培育"小巨人"跨国公司,并使其逐步成为中国海外R&D的微观主体。  相似文献   

18.
跨国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模式:理论与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超华 《商业研究》2005,(1):155-157
以方兴未艾的第五次全球跨国并购浪潮为背景,在分析前人有关并购整合的理论的基础上,按照新的划分标准提出有关企业文化整合模式的新的观点。此外,还对在当前以及未来的经济环境下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资能对今后我国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银行跨国并购的效应预期及中国银行国际化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伟 《商业研究》2006,(10):152-154
作为尚处于跨国并购初级阶段的中国银行业,既要合理预期跨国并购在推进中国银行业产权制度改革、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资本市场的完善等方面的正面效应,也要合理预期跨国并购在威胁中国经济安全、国有资产流失、资源浪费等方面的负面效应。要成功地实现中国银行的国际化,打造国有银行的强势身份、选择合适的并购东道国以及合适的并购方式、注重发展跨国银行的长期竞争优势是一些有效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0.
Till now, there are 79,000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790,000 foreign branches all over the world. Having a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taled US$15 trillion, these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 take a share of 40% in global production, 60% in trade, 70% i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90% in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So,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 ar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s for global economic growth, their global operation strategies are boosting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i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are helping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refore, if the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 can firstly overcome the eco- nomic crisis, they will lead the recovery and revitalization of global economy. In the recent sub-forum of Think Tank Summit hosted in Beijing, high-level government officials, senior executives from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well-known econom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 had discussions on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global economic revival, global M&A and global industrial consolidation,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Chinese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etc., under the theme of Cooper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against the World Economic Crisis. On the closing ceremony, several leaders from Asia-Pacific chambers of commerce, including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together drafted Beijing Initiative, calling for against trade and investment protectio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