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公共住房价格的确定是公共住房制度的核心.运用公共住房及其价格管制的基本理论,对部分发达国家公共住房价格管制实践经验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我国公共住房价格管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畸高,会进一步诱发住房供应结构性失调、建筑市场投资增长过快、土地虚拟资本性质加强,土地所有者和最终投资者权益受损等后果.为此,从住房价格形成机制、机理及其构成要素等方面剖析住房价格过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解决我国城市住房价格过高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乔林  初春莉 《商业时代》2012,(16):126-128
本文通过建立住房价格影响因素模型,利用2000-2009年10年间我国33个城市面板数据来实证检验我国住房价格高涨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因素贡献度方法衡量各影响因素对房价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提高房地产调控政策有效性、实现住房价格平稳的途径。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人口和收入增长是影响住房价格最重要的因素;土地市场的"紧平衡"和住房总量中保障房比重过低使我国住房市场呈现出结构性失调的特征;此外,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投资投机行为也是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本文据此提出相应的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薛梅 《中国物价》2007,(10):3-5,8
政府平抑住房价格的意志和决心不容人们怀疑,但是效果不尽人意,我国的住房价格还是在持续上涨。文章从供求关系的角度对我国住房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这一现象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平抑我国住房价格持续上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章驰 《致富时代》2010,(1):192-19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住房作为市民赖以生存的安居场所,住房价格又是房地产的一条生命线,贯穿于住房的销售与使用当中,因此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6.
李伟 《商场现代化》2006,22(32):201-2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大中城市的住房价格一路攀升。为稳定住房价格,保证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国务院和一些中央部委自2002年以来出台了许多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政策。这些政策存在着许多明显缺陷。笔者认为,要稳定住房价格,必须明确住房价格稳定的目标;完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构建住房梯级供应制度;加强对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的统计方法与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洪玉  吴璟 《中国市场》2012,(37):75-82
住房价格问题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最关注的热点之一,这也突显了在我国住房市场中实现高质量住房价格统计的重要性。本文首先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三种主流住房价格统计方法在我国新建商品住宅市场中的适用性,指出当前我国住房价格统计中主要使用的非同质性方法("商品房平均价格")和样本匹配方法("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均可能存在对住房价格真实涨幅的系统性低估,特征价格法则更有可能实现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走势的准确反映。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利用特征价格法和全样本真实交易数据,首次计算得到35个大中城市2006年至2010年间新建商品住宅同质性价格指数。统计结果显示,这一期间各主要城市——尤其是若干东部地区热点城市持续处于住房价格快速上涨过程中,且这种上涨已经明显脱离了经济社会基本面的支撑,需要特别警惕可能由此引发的住房价格泡沫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房改以来,我国住房价格一路攀升,出现了过度繁荣的景象.导致这一同题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供给,因此本文重点剖析了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供给原因:政府垄断和房地产业的区域垄断.并从定量的角度计算了房地产市场的勒纳垄断指数,最后针对现状给出了建议:增加土地和住房供给;考核绿色GDP指标;最高限价法调控.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我国住房价格问题,用系统工程的思路,从调控观念的系统化、调控主体的系统化、调控对象的系统化、调控手段的系统化四个方面寻找科学调控我国住房价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误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高林 《消费经济》2007,23(4):14-17
住房价格的上涨离不开旺盛的住房需求。有些城镇居民片面求大求阔、一步到位的消费观念和理财理念,导致住宅面积越来越大、住宅私有率越来越高、住宅购买越来越早、住宅投资越来越多,从而推动住房价格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1.
以武汉市8个城区住宅增量与存量价格的季度数据,运用谱分析探索了增量与存量住宅价格的周期及其领先-滞后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以增量交易为主导的住宅市场结构中,增量住宅价格周期普遍短于存量住宅价格周期,增量住宅价格波动比存量住宅频繁,增量住宅价格较存量住宅处于领先或同步的关系。因此,政府应在严控房地产投机行为的同时,通过调整结构、增加增量住宅供应、完善存量住宅市场等途径强化市场调控。  相似文献   

12.
从房价收入比变动趋势及其所处区间范围的视角对全国1998年~2010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上升且趋于合理,这一结论与社会现实中的普通购房者"望楼兴叹"现象似乎构成了一对难以解释的矛盾,原因在于城镇居民家庭间收入差距巨大,导致60%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部分热点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及保障性住房的历史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13.
构建固定效应变异系数模型,利用2002~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与商品房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1)地区层面上,东中部地区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住宅非市场化供给加大会引起商品房价格的上升,而西部地区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住宅非市场化供给增加能够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上涨;(2)时间维度上,短期住宅非市场化供给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存在一个反向响应,其供给增加有利于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上涨,而从长期来看,其供给增加反而促进了商品房价格的上升。  相似文献   

14.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岳龙  张瑜 《财贸研究》2010,21(2):27-33
针对目前社会上关于房价与地价之间沸沸扬扬的纷争,在对各方观点进行系统梳理后直接研究房价对地价的弹性。研究认为:地价是一种需求价格,如今的高地价是由于高房价而产生了对土地强烈引致需求的结果。而房价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由于容积率的调节作用,使得短期内地价对房价不产生明显影响,房价更多地与楼盘所处的区位、面临的经济形势等经济基本面因素有关,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国土资源部最新公布的一组关于2006年至2008年间,全国105个城市536个楼盘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支持。住房供给的空间垄断、异常旺盛的住房需求和地方政府的不作为是导致房价飚升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地价推动下的房价上涨逻辑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目前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问题,从作为二线城市的哈尔滨近年来房价异常的走势也能够得到印证。形成高房价及房价泡沫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利益的幕后推手,并由此形成了地价推动下的房价内生上涨机制。高房价的负面影响很严重,尤其在民生和潜在政治危害等方面。彻底治理高房价及其泡沫的出路是改革现行土地出让金分配方式,由中央财政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动态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城市房价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市商品房价格研究为例,通过建立动态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城市住房价格影响因素,指出住房价格和影响住房供求的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分析影响西安住房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提出稳定住房价格的具体建议,同时指出住房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依据2012年数据测算,黑龙江的房价收入比为6.5:1,辽宁省为6:l。从省会城市看,哈尔滨市的房价收入比10:1,远高于沈阳和长春的8:l和7.7:l,这表明黑龙江房价水平相对偏高。供给和需求是黑龙江房价居高不下的两大主要影响因素,政府、商业银行、城市经济发展等都起到了推动作用。高房价对民生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严重,必须下定决心彻底治理。  相似文献   

18.
房价在历史上的信贷危机中大都表现出巨大的起伏变化,在本次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中尤为明显。从理论上来说,房价与银行信贷之间存在多层次的双向因果关系,但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却相对缺乏且结论不一。因此,文章结合相关面板数据分析我国房价与银行信贷间的联动关系,并从货币政策、银行经营及监管等角度探讨维护金融稳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吴龙龙  黄丽明 《商业研究》2006,(14):146-149
银行信贷活动能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住房价格。信贷投向失当、信贷投量控制乏力和信贷对象筛选依据不充分,是造成近年来房价上涨过猛的信贷原因。要有效地调控住房价格,就必须调整住房建设项目贷款政策,用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引导住房需求,严格控制信贷投量,并强化信贷审查力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9-2012年31个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房价和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房价的上涨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两者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具体表现为:财政分权对东部地区房价上涨的影响要大于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依次递减;房价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