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武汉城市圈重点工业产业是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研究武汉城市圈重点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武汉城市圈重点工业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孝感市是武汉城市圈中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湖北省的副中心城市,及其资料的可得性和代表性,以孝感市为例研究武汉城市圈重点工业产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区域物流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高的关联性.本文根据2011年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的12项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武汉城市圈物流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圈内各城市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排名.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城市的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物流水平差异明显.城市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武汉市物流相当发达,其他城市与其差距很大.针对结果,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武汉城市圈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力发展内河水运,通过水运带动城市经济,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湖北省政府强调争取到2030年建成具有产业支撑力的以武汉新港为核心的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为探究武汉城市圈产业与武汉新港港口物流协同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采用优化耦合协同度模型对2008—2017年武汉城市圈产业与武汉新港港口物流耦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探究内河港口物流与区域产业耦合度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各市产业发展差距明显;港口物流与武汉城市圈产业耦合作用显著;各市港口物流与区域产业耦合类型空间差异明显;港口物流与区域产业关联性强。  相似文献   

4.
王丽 《致富时代》2011,(9):26-27
2008年湖北省确立《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武汉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成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城市圈成员政府部门主动拆除市场壁垒,搭建合作平台,建立一体化的政策框架,提高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武汉城市圈城市密集、经济基础较好,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和经济实力最集中的地区。但是由于地区发展水平的程度不同,对一体化进程会有影响。该文对城市圈农民收入构成进行研究,以期找出收入增长水平差异的原因,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是在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中实现的,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作为地区发展极的城市圈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因此,推动城市圈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对于城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武汉城市圈作为我国中部规模最大的经济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研究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武汉作为九省通衢,全国交通枢纽,经济增长的外贸依存度较一般中部城市和西部城市要高,而由其带动的武汉城市圈的外贸状况对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近期国家外贸重心的转移对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巨大。武汉城市圈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其产业结构尤其是制造业结构近年来出现了趋同倾向,这种趋同在某方面进一步带动了武汉城市囤的经济繁荣,在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不少负面效应,如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等,这些负面效应会导致经济发展不协调,对武汉城市圈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产生许多障碍,成为发展的“瓶颈”。国家贸易重心的转移正好给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机会,贸易转型主要在引进外资、技术创新等方面对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贸易模式转变能加快引进引资结构,改变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贸易模式转变促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正成为继珠三角城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圈之后的第四极,其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研究外贸转向情形下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结构调整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10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这标志着国内第一个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不仅将有力推动武汉城市圈经济加快发展,也会给圈内金融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研究武汉城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武汉城市圈2009年经济发展现状出发,运用数理统计、区位熵、结构相似系数等分析法研究得出:武汉城市圈九城市产业结构类型分三二一结构和二三一结构,圈内各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从城市圈各中心城市产业对地域经济的影响和贡献率看,已初步形成各自的优势产业;九城市的产业结构十分相似,产业同构现象突出,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综合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从武汉城市圈人力资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本这一增值最快的重要因素.以促进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结合武汉城市圈的发展特点,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的C2R模型,计算了2006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对效率值,从相对有效性的角度对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为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创新是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开发开放的强大动力。目前,武汉城市圈的金融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自主创新的活跃期,圈域金融业人力资源较丰富,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电子化技术较发达,金融组织体系较完备,信贷合作也初具规模,金融协作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城市圈经济金融创新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外源融资能力弱小、分工定位不准、人才流动不活等,特别是金融创新乏力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武汉城市圈既要着眼于圈内各城市内部经济金融的良性发展,又要放眼于圈内经济金融的高度合作,其如此。必须充分发挥金融创新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区域经济联动协调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城市圈处于长江流域中游与下游地区,通过两大城市圈的联动发展,有利于推动武汉城市圈的建设,进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城市圈经济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获得普遍认可。受历史、环境、政策等因素影响,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规模较大的城市圈。其虽然在中国多个城市圈中成绩斐然,颇有建树,但与世界性城市圈的目标差距依旧显著,为实现长三角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同时也为国内其他城市圈发展总结经验,本文主要致力于阐述长三角城市圈目前发展瓶颈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的构思。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城镇等级体系中处于顶端的核心城市,具有综合服务、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对外开放和人文凝聚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综合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关键在于郑州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其周边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相比,目前,郑州经济发展存在经济总量偏低、经济投入偏少、经济集聚力不够等问题。加快郑州经济发展,必须加快项目引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城市融合发展等。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武汉"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建设,"建设成为全国宜居的生态城市圈"的主要目标等,给我院园林技术专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在学院"围绕三圈、服务三业"的总体思路指导下,园林技术专业将立足"光谷"核心圈,面向武汉都市圈、辐射"1+8"城市圈,为武汉"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建设,为建设全国宜居的生态城市圈,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园林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轴辐物流网络理论与模式,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提出武汉城市圈物流网络体系,即以武汉一黄石为核心节点(轴心)城市,以鄂州、孝感、黄冈为二级节点城市,潜江、成宁、仙桃、天门为三级节点城市的武汉城市圈物流网络体系,并对轴辐式武汉城市圈物流体系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武汉城市圈的城市规模结构和功能结构两个方面构建了分析框架,对武汉城市圈的城市结构及建设思路做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城市结构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面临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刻,武汉城市圈应该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在构建"两型社会"过程中,促进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中部发展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8.
罗弘毅 《中国市场》2014,(12):113-116
发展聚集经济圈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形式,城市群则是聚集经济圈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群的发展本质上依赖于区域内部各城市间的功能定位和交互关系,城市群通过在政府引导和政策的支持下逐步释放经济效应,从而提升区域的整体经济实力。本文采用城市流强度测算方法,度量武汉城市圈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城市流的空间流动,分析武汉城市圈城市外向功能所产生的聚射能量、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影响的数量关系,揭示武汉城市圈城市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探索武汉城市圈未来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9.
人口因素是决定城市圈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圈城镇体系的质量,进而影响着城市圈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1。京津冀城市圈是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长期以来,京津冀城市圈三地的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巨大,城市圈内部各城市之间没有形成有序的发展梯度。北京、天津的综合实力最强,成为区域发展的"双核",其余城市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与两大直辖市形成巨大的落差2。  相似文献   

20.
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决定。从地理位置上看,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由半径在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咸宁、黄冈、仙桃、潜江、天门市构成的城市群。从经济总量上看,提供了超过全省60%的生产总值,是湖北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核心区。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增长极的中部经济板块,成为继珠三角城市圈、长三角城市圈、环渤海城市圈之后的中国第四增长极。为积极支持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我们武汉工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实现执法资源共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