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西方哲学关于主体性研究的发展,翻译中的主体问性研究开始登场。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担负着多重身份,他们对原作的翻译既是“创造性叛逆”,又是一种“误读”,“创造性叛逆”往往寓于误读之中,并以误译的形式出现。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也蕴含了主体间性特征,并且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叛逆”是以主体间的互动与制约为基础而呈现的。因此,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既是一种主体性事实,也是一种主体间性事实。  相似文献   

2.
译者主体性一直是国内译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译者虽成功地摆脱了其在传统译论中所背负的"仆人"、"媒婆"、"翻译机器"等身份,转而成为翻译活动中不可忽略的主体性存在,但译学界长期以来以单一实体为主导的研究倾向却也时常导致对译者主体性无节制地过分张扬。本文依托哲学阐释学理论,从主体间性的高度重新审视译者主体性,依次论证了译者主体的回归及其间性存在,强调译者主体性正是在主体间性的对话即视域融合的过程中才得以真正彰显。同时指出,要确保译者主体充分发挥和谐的创造作用,就必须在对话过程中坚持平等性,并尊重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模式的视角下来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问题。从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和图式观的角度来详细论述翻译股从衡中,译者自身经验对于翻译效果的影响。翻译教学应该注重译者的主体性,突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来春燕 《致富时代》2011,(12):143-144
翻译中不同策略选择是译者主体性体现之一,该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索译者为了实现最佳关联的传递,如何使用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角度对翻译的研究,使得译者的主体性问题逐渐受到关注。翻译过程可分为准备、解码与组码三个阶段。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作的优劣。  相似文献   

6.
《边城》具有浓厚诗学色彩和民族风情,自出版以来被译为多国语言,倍受世界各地读者喜爱.本文从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动态理论出发,探讨戴乃迭、金介甫《边城》英译本中译者的主体性,以期为研究译者主体性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外宣翻译时如何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是实现宣传目的、取得宣传效果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中西方企业文化外宣文本的特点和差异,探讨了如何从语言、文化层面有效发挥译者主体性,从而为企业文化英译的策略选择和技巧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以来,译者的主体性在各种框架下得到研究.随着哲学阐释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其主要观点对译音角色定位的进一步认识有着独到的启示.本文拟在分析古诗<送别>的七种译文的基础上,以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思想为指导,来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所折射出的译者文化双重身份性(即作为阐释者的译者身份),以及译者的这种双重身份性对不同译本的生成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商》2015,(1)
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对译作做出的尽可能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在非任意性的前提下,翻译批评可以是多角度的。美国兴起女权运动之后,女性主义批评也渐渐从历史的长河中凸显出来,为翻译批评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和方法。它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建立在性别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了女性主义翻译观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因此这种翻译批评方法强调性别意识,重新界定了对译者"身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张昆群 《中国电子商务》2010,(12):275-275,277
在对制约儿童文学翻译的规范探讨中,译者的儿童文学观常被忽视。本文以周氏兄弟在“五四”前后的儿童文学译介活动为研究材料,通过对比分析周氏兄弟不同的儿童文学观,指出译者的儿童文学观是制约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1)译者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与目的;2)译者对译介作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世纪初翻译研究开始发生“社会学转向”,将翻译活动置于社会网络中进行考察,分析译者或译品与出版人或代理人及翻译市场的互动关系。著名翻译理论家切斯特曼提供了一套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实践分析方法,以期发现翻译实践的因果关系如何运作并影响翻译活动的发生、发展与完成。采用切斯特曼的翻译社会学思想(四因观、实践观和应用观)为理论视角,以译林出版社的《疫苗竞赛:人类对抗疾病的代价》(2020)一书的译介活动为个案,使用访谈的方法获得译者罗爽从事翻译实践活动的一手资料,考察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实践活动在社会网络中如何运作并在社会语境中完成建构,获得社会和读者的正面反馈。  相似文献   

12.
《商》2015,(5)
20世纪70年代,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彰显。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识解理论从详略度,辖域或背景,视角,三个角度来分析并结合《洛丽塔》的两个中文译本来研究认知语言学识解视域下,对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意识形态视角,探讨“主体性失落”和“主体死亡论”。通过马克主义意识形态“元批判”学说,澄明以语言为载体的意识形态的遮蔽和笼罩下主体性的颠倒与失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去”语言和意识形态“遮蔽物”。对自己置身于其中的意识形态获得自觉的批判意识,实现“主体与主体世界”认识的历史性和现实性超越。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在严复“信达雅”的基础上提出译者在翻译中应负的责任。本文从林语堂提出的译者责任角度出发,通过两音翻译标准比较,探讨林语堂和严复翻译理论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口译要求的特殊性促使口译员在传递各种信息时要采取恰当的商务口译策略并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主体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引入口译研究,旨在通过考察口译的特性,探讨口译主体性的跨文化意识构建、主体性发挥的层面与限度以及非语言特征的主体性等内容。跨文化商务往来主要使用的英汉语言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对跨文化商务往来进行译员主体性素质研究,提高商务英语口译的正确性,减少乃至消除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失误,使跨文化商务活动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结合的产物,借助这一理论可以探讨译者性别对译本的影响。本文从性别与翻译视角出发,以《钟形罩》两译本为例,对比分析男女译者在翻译女性主义作品时,对原文中女性主义意识的不同理解以及采取的不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学生的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变革,一个人能否适应这种激烈的社会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主体性水平的高低,随着对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深化,教育理论界关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进而主张确立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主要分析学生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的含义,教育的双主体性特征,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主体性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实施的必然性,进而探讨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变革,一个人能否适应这种激烈的社会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主体性水平的高低,随着对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深化,教育理论界关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进而主张确立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主要分析学生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的含义,教育的双主体性特征,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主体性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实施的必然性,进而探讨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19.
外宣译者应发挥译者主体性,适应由外宣翻译目的、源语文本功能、源语与译语的语言结构与表达方式等众多元素构成的生态环境,灵活应用变译策略,实现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选择"三维"适应度高的译文。以南通市对外宣传资料为例,探讨了外宣翻译中"三维"适应与选择转换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朱平 《北方经贸》2006,(9):127-封3
文章认为,新时期高校“两课”教育质量评估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教育理念是否坚持“以人为本”;二是教学方式是否坚持“主体性”教学;三是教学效果是否注重学生的智慧开发、科学精神的培养与思想道德素质、哲学素质、政治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