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阐述了河南省进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四大制约性因素:观念、产业结构、能源技术、能源管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PVAR方法,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90-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都是相互促进关系,而发展中国家两者之间的影响更显著;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总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对等的,经济增长受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更显著一些;石油、煤炭、天然气单个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规划,把5年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20%左右作为约束性指标,这对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单靠这一指标还不能控制住能源消费总量,因为它还取决于GDP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4.
能源消费预测是政府制定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的重要依据,是经济发展质量预测的一种间接反映.针对河南省的特点,本文将经济发展质量纳入能源消费系统内部,全面研究经济发展各方面质量与能源消费的因果关系,建立了河南省能源消费需求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能源消费需求总量进行预测分析.文章最后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实现河南省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杨涛 《电子商务》2013,(3):14-15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40亿吨标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能源综合效率提高到38%。为了确保"十二五"目标的实现,一场"节能减排"风暴已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掀起。本文主要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与能源现状,构建了基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目标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对该地区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确保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达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目标。并探讨能源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协整分析技术,对1978--2008年陕西省能源消费总量和经济增长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陕西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陕西省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单向的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对河南省2004—201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能源消费总量(TEC)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能源消费量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选用我国30个省份2002年—2012年能源消费总量与总产出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对各省份的能源消费总量与总产出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得出我国30个省份的能源消费总量对总产出存在正的效应。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各省份的能源消费量对总产出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1994-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能源消费等数据,应用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了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关系。进一步地,对各产业部门进行了细分,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能源消费总量以及GDP与细分产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郭海华  夏志均  周元 《中国市场》2010,(45):145-147
本文研究了1985—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证明了我国能源消费是国内经济增长格兰杰原因,经济的增长就必须以能源消费为代价,但是经济增长并不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原因,即存在着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的结论。建立了长期动态模型,结果表明可以用能源消费总量滞后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滞后值来预测未来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月6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十二五”能源发展将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为指导思想,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1978-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长期内,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并针对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能源有限导致供应紧张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矛盾。只有对二者间的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持续发展。本文对北京能源消费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依次进行了ADF检验、协整检验,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最后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由此得出北京能源消费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存在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与能源供给、消费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产业结构变化面临能源供给约束(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带来了对能源需求的大量增加从能源消费总量看,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开始摆脱负增长,之后一直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1999—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一直都超过了能源生产量,能源供应都出现了缺口。从增长率来看,2002年能源消费增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1978-201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与G D P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考察能源消费与GDP在纵向时间维度上的内在依赖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能源消费总量变动会引起实际GDP增加值和实际工业增加值的变动,究其深层次原因,是由于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在工业生产中的大量消耗。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第一产业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长期效应为负,说明第一产业的耗能较小;第二产业的变化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最大,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第三产业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接近22亿吨标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71%;工业部门能源燃烧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电力和热力消费所导致的排放计入能源消费部门)约48亿吨,约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0%。由于工业部门在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均占有重要比重,因此在节能和减排领域也担负着首当其冲的作用。一、推广使用工业低碳技术的难点(一)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挑战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化发展阶  相似文献   

18.
《商》2015,(27)
能源消费量在社会持续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1995-2013年陕西省能源消费总量建立时间序列模型ARIMA(2,2,1),并且对未来的能源消费总量进行了预测,得出相关结论。结果表明,陕西省能源消费将持续增长,也为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控制是事关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安全生产、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应对气候变化碳减排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涉及煤炭总量控制目标内在影响因素及煤炭进出口贸易外在因素的综合分析,给出了我国不同阶段煤炭生产总量的控制目标,对于国家指导煤炭总量控制工作,制定总量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亚 《商》2012,(3):141+143
本文以1978年~2010年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GDP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