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林 《消费导刊》2011,(1):124-125
利益衡量原则主要是在与的抉择上通常会选择能满足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和解决办法。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各种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一些相关的行政法律法规还不太完善,这对于行政部门的裁决也是一种考验。面对着在行政法中出现各种案件的利益纠纷,法律则需要采取一种正确的理论方法来指导行政法具体的实践应用,利益衡量原则的出现满足了行政法发展的需要,帮助解决了很多行政案件占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益衡量是民法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影响着民法解释理论和民事审判实务的发展。多变的社会情势、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的共存与冲突及法治类型的转变,是利益衡量产生的深刻根源。但是,利益概念的宽泛性、评判标准的不确定性、结论正当性基础的模糊性及权衡考量与法学思维定位的偏离又使其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我们认为,利益衡量并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或自足的法学方法,但其于司法实践中法官法权感的形成及审判效率与判决合理性的提高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容否认。  相似文献   

3.
利益衡量作为强调价值判断的法解释方法论,因为可以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中法律缺位性、滞后性的现象,所以,一俟提出即在理论界与实务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与争鸣。本文尝试在司法应用的视野下,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利益衡量的概念、现状出发,论述了利益衡量在我国民事审判中的实践价值,并对该理论在民事审判实践中如何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方磊 《消费导刊》2014,(7):201-202
传统的司法克制主义已经不能完全应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复杂案件,法官在裁判过程中能动地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司法裁判过程中,符合公平、正义标准的利益衡量为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一种适当的思考基准,帮助裁判者选择优先予以保护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利益衡量视角下的绝对免赔额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利益出发点的差异是绝对免赔额制度出台后引发广泛争论的根源所在。绝对免赔额制度涉及到多层利益,在不同利益层面上进行利益衡量是厘清利益关系的关键所在。按照不同利益之间的实现的优先性来确定整个利益系统和谐与否,不仅是拥护或反对这项制度,也是进行制度完善的理性的依据所在。  相似文献   

6.
王秋石 《商》2012,(11):106-106
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活动是民法基本原则的基本准则和最高的价值准则,也是构成民法的伦理准则,是民法的核心。学术界对民法的理解也逐渐变的理性化,认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平等的、公序良俗的、诚实信用的、禁止权利滥用的以及私法自治的原则。民法基本准则的司法适用是符合社会价值的,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的。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民法准则的适用是法官的立法,也就是说,法官如果滥用司法权力,那就会违背民法基本原则的真实目的和效果。由于法官自身对民法基本原则的使用是存在隐性和显性适用之分的,显性则体现在立法的基本原则,而隐性则是法官自由裁定的。因此,本文就民法基本原则的司法适用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实现法律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确定性与模糊性的统一结合。  相似文献   

7.
李琰 《商业时代》2007,(27):76-76,64
保险利益是保险法的核心要素,不仅涉及到保险金额,更决定保险合同的效力和履行。保险利益,亦称可保利益,是保险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是保险合同的客体。保险利益的功能是保障保险活动的健康发展,决定保险合同的主体资格,影响保险合同的内容与效力。保险利益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因物权而生的利益,因债权而生的利益,因现有利益而生的期待利益和因特定法律关系而生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袁雪平 《消费导刊》2012,(9):227-22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收入的大幅增加,个人对所增加的财富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和运用是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诠释投资理财的原则和步骤以利于居民如何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甚至成为百万美元富翁。  相似文献   

9.
不可量物侵害涉及侵害者及受害者、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公民的生命健康、正常生活等各种利益,在不可量物侵害的处理上,我国立法与实践中"零或全部"的传统救济模式已不能适应利益均衡保护的需要,因此引入新的调和性救济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就不可量物侵害中的衡量补偿请求权这一中间责任形式从性质、适用条件、补偿数额及方式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11.
《商》2015,(14)
在结束不久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依法治国第一次成为全会的主题,为司法公信力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了契机。本文以依法治国为精神指向,从利益平衡入手,分析利益的冲突与平衡对我国司法公信力树立的影响,通过分析司法公信力建设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指引新路。  相似文献   

12.
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原理或真理,具有高度抽象性、普遍适用性、相对稳定性等特性,它是法治精神的精华和集中体现。它与法律规则相比有自身的特点,在司法实践中是否具有可诉性,如何具体适用到司法实践中,有很大的争议。通过法律原则的可诉性、司法适用的必要性,具体的适用程序及限制等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借鉴国外的相关制度,旨在完善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董华英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6):231-232
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原理或真理,具有高度抽象性、普遍适用性、相对稳定性等特性,它是法治精神的精华和集中体现。它与法律规则相比有自身的特点,在司法实践中是否具有可诉性,如何具体适用到司法实践中,有很大的争议。通过法律原则的可诉性、司法适用的必要性,具体的适用程序及限制等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借鉴国外的相关制度,旨在完善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一、可保利益原则概述可保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因具有各种利害关系而享有的为法律所承认、可以投保的经济利益。可保利益原则是保险合同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指在签定和履行保险合同的过程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必须对投保标的具有可保利益。1.构成可保利益的条件并非投保人对保险的任何利益关系均可作为可保利益。构成可保利益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投保利益必须是一种已确定的、可实现的利益。已确定的利益是指现有的利益,可实现的利益是指将来可以获得的利益,而非主观臆断可获得的利益。——可保利益必须是可以以货币计…  相似文献   

15.
宋宏飞 《中国市场》2007,(44):54-55
纵观保险制度之历史沿革和各国保险法的发展,保险利益原则之创设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发生道德危险,从而更好地实现保险"分散危险,补偿损失"的职能。虽然现今各国保险立法多已将保险利益原则确立为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对于保险利益原则的根本内涵及其适用的理解却存有差异,相应地对保险实务也必然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分析保险利益原则的内涵及相关问题,对于保险理论、保险实务以及保险立法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余笑冰 《现代商业》2011,(24):43-44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的频繁加息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速,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如何对利率风险进行管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金融市场利率风险构成、衡量方法及风险管理原则进行了阐述,以期引起人们对利率风险及利率风险管理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19.
张弛 《消费导刊》2014,(2):172-172,174
社会以诚信为本,人无信不立。在民法领域中,诚实信用也作为最主要的原则之一,被人们誉为“帝王条款”。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司法水平的不断提高,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愈发体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仅就诚实信用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功能与适用条件等问题进行浅析,并在文章结尾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张弛 《消费导刊》2014,(1):172-172
社会以诚信为本,人无信不立。在民法领域中,诚实信用也作为最主要的原则之一,被人们誉为“帝王条款”。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司法水平的不断提高,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愈发体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仅就诚实信用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功能与适用条件等问题进行浅析,并在文章结尾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