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为汽车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技术的革新使汽车的各项性能得到极大地改善。汽车电子产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加速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形成的经济规模效应影响范围极广,归功于面向全球化汽车市场的和持续增加的汽车电子价值含量。就目前全球汽车电子产业来看,其前景十分可观,增长速度快,积累市场总量巨大。本文通过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汽车电子的应用水平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张亚明 《经济论坛》2006,(12):28-30
一、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概况1.汽车电子的分类。“汽车电子”是项涉及汽车制造、电子、光电、通讯等技术的系统产品,其整合的关键零组件包括传感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驱动器、通信原件、电源供应器、被动电子组件、显示器等。汽车电子大致可分为车载电子和控制电子两大部分。车载电子包括娱乐、影像、信息处理、卫星定位系统(GPS)等,而控制系统电子可分为驾驶控制、传动控制、安全控制与车身控制系统。驾驶系统包括仪表板、空调、底盘等;传动系统主要有发动、动力传向、车速调节;安全系统主要包括安全气囊、ABS、胎测及其他稳定器件;至…  相似文献   

3.
1.总体情况。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劳动力密集的综合性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汽车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入世的利好刺激以及消费环境的逐步改善,促使2002年、2003年中国汽车需求连续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7.01%和34.21%。  相似文献   

4.
《大陆桥视野》2009,(9):49-50
3.新疆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与投资机会3.1新疆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新疆“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包括: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建全交通运输网络;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我国电子通讯产业投资控股趋势明显。本文拟从实证角度对其主要绩效进行分析。一、外商控股明显增加了其投资额电子通讯产业中的“三资企业”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特别是1994年我国允许跨国公司在华成立投资控股公司)以...  相似文献   

6.
吴明革 《当代经济》2007,(8X):83-86
文章以东盟市场机会识别和特征作为出发点,依据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数据及其市场经济增长的机会条件来对东盟市场进行机会诊断;此外,还从对东盟进行细致的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必要性、根据东盟市场的现状和特点来选择直接投资方式、充分认清企业自身实力和动机等方面,对中国企业应如何把握对东盟市场进行直接投资的机会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冯淑娟 《财经文摘》2008,(6):104-104
人们都知道,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然而,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在一些特殊领域,中国汽车的发展仍很缓慢,甚至存在着不少空白点。  相似文献   

8.
《经贸实践》2006,(4):F0002-F0002
万向集团创立于1969年7月8日,目前是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之一。集团主业:致力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已拥有万向节、轴承等速驱动轴、传动轴、制动器、减震器、滚动体、橡胶密封件8大系列及悬架、制动2大系统产品。  相似文献   

9.
《资本市场》2014,(2):49-52
<正>在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能源、环保、高铁、轨道交通、电信、医疗、文化传媒、金融、地产将面临新的投资机遇。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这一点正在当前的A股市场中逐步得到印证,无论是闻风而动的地产股还是受益相关基础建设投资的水泥建材,仅仅是新型城镇化目标的明朗化就足以在A股中掀起一轮颇具规模的波涛,那么究竟什么是  相似文献   

10.
吴明革 《当代经济》2007,(16):83-86
文章以东盟市场机会识别和特征作为出发点,依据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数据及其市场经济增长的机会条件来对东盟市场进行机会诊断;此外,还从对东盟进行细致的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必要性、根据东盟市场的现状和特点来选择直接投资方式、充分认清企业自身实力和动机等方面,对中国企业应如何把握对东盟市场进行直接投资的机会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汪冠辉 《经济论坛》1999,(14):13-13
一、跨国公司投资我国电子产业概况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到1997年底,我国电子产业共有“三资企业”1万多家,协议利用外资额123-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0亿美元。1997年电子产业“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30亿元,完成销售收入1200亿元,完成利税118亿元,1996年列入全球500强的60家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跨国公司,有多家在华开展了投资与合作,如摩托罗拉公司投资12亿美元生产半导体芯片和移动通信设备,联合技术公司投资2-5亿美元生产电梯、自动楼梯、空调机,松下公司投资5亿美元生产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掀起,信息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地发展起来,发达国家已先后将信息产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加入WTO使我国经济更进一步地融合于世界经济当中。那么,我们应如何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呢? 一、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必然性 从国际来看,信息产业已成为国际性的经济增长点,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研究跨国公司产业结构效应出发,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认为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对于促进和提高我国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利用跨国公司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利用跨国公司发展高科技、培养和发展自己跨国公司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北伟 《技术经济》2001,20(4):26-29
一、我国液晶产业的发展现状1、我国液晶技术的研发情况。我国液晶显示技术研究起步于 196 9年 ,基本与世界同步 ,2 0世纪 70年代初 ,清华大学和长春物理所就率先研制出液晶显示屏。但是七、八十年代由于LCD研究未能列入国家科研攻关项目 ,经费不足 ,研究工作出现了低潮 ,拉大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只是到了 90年代 ,情况才有所改善 ,LCD相关机构发展到 10多家 ,其中有国家科委在南京 55所建立了国家平板显示工程研究开发中心 ;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北京市科委与清华大学联合建立了北京清华液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计委、科委与南…  相似文献   

15.
各国宽带计划的最终目标和实施手段不尽相同,但各国宽带网络的发展呈现出多阶段和尖端性特征,且纷纷提高宽带普及率作为计划实施的第一个目标计划。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目标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国家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非金融类境外企业和对外企业投资取得了重大进展。截止1999年全年新批境外非金融类企业310家,与1998年(309)相比,数量基本相同;新批境外企业和投资项目的中方协议投资额为6.19亿美元,增幅达131.8%。现在,中国的非金融类境外企业总数已达5976家,协议投资总额达104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为69.5亿美元。上述境外企业及境外投资行业包括:贸易、交通运输、旅游、承包劳务、咨询、工业生产加工、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资源开发等。但是,目前我国境外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0.15%,与我国经济大国的身份很不相称;吸引外资与对投资的比例为1:0.09,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1.14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1,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1:0.13的水平,可以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有选择、有重点、有步骤地扩大对外投资,加快国内产业结构和经济调整,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当前我们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能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对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生物能源是未来社会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在技术、资源和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植、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示范基地等措施.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建设生物能源的原料基地、产业基地,带动我国能源农业、能源林业和生物能源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但由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建筑企业传统施工业务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以投资发展延伸产业链和寻找新增长点成为大多数大型建筑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本文在分析大型建筑企业投资业务的重要性以及投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后工业时代,经济周期的波动和产业的变革正深刻影响着当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如何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产业变革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了近年来我国营林公共投资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营林产业增加值、营林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公共投资额、营林产业的实物量成果来分析产业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阐述了我国营林产业发展的制度动因是集体林权改革和国有林权改革,以及林业行政组织和财政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