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王晶晶 《魅力中国》2014,(14):72-73
本文通过对曹禺剧作的女性解读,挖掘出曹禺作品中与同时代的作家们不同的创作的特点。用人性化的笔书写女性的生存境遇,解剖了男权社会中女性悲剧的实质。曹禺通过一系列女性人物的塑造,表现了只有改变不平等的男性社会,女性才能真正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2.
赵可薪 《中国经贸》2010,(12):236-236
曹禺先生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重要开创者,其话剧创作具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学者们对其创作艺术的研究也一直没有中断,然而关于其作品中丰富意象的探求则比较少。此篇文章即对曹禺作品中丰富独特的意象进行了分析,解析其作品中意象的内涵,意象设置的独特性以及其体现出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3.
陈睿宣 《魅力中国》2013,(20):122-122
摘要:曹禺(1910一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出生于天津。《雷雨》是曹禺的话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范之作。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一发表,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剧情描写五四以后一个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黑暗生活,以封建家长和资本家的周朴因为中心,展开了他所直接和间接造成的各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旧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的罪恶。  相似文献   

4.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对传统小说样式有许多的突破与创新。单小说情节这一方面,就摆脱了传统小说对于戏剧情节的依赖,摈弃了基于情节巧合的戏剧性,把细节上升为情节、情节上升为整个故事。本文就从故事性的消解与戏剧性的隐没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契诃夫小说的情节特色。  相似文献   

5.
契诃夫的经典名著《套中人》,象征的运用帮助作品从对生活现象无情的痛斥上升到对生活哲理的感悟。契诃夫对象征的运用是由点及面,由表面到本质进而深入到社会的生活政治层面。从象征某一个人,某一社会现象到象征社会的这类人,乃至整个社会,层层深入,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6.
张梁 《黑河学刊》2014,(12):36-37
契诃夫在作品中多描写了现实社会的小人物,表达了对这些下层社会群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的情感,并用这些小人物的形象揭露当时社会急需变革的腐朽与弊病。契诃夫的思想穿越时代的变迁,至今仍然有极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梅香 《魅力中国》2010,(33):134-134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曹禺:像陈白露一样掉到坑里,可又跳不出去》:晚年的曹禺有许多未了的心愿,他曾试图完成抗战期间写了一半的《桥》,还留下了《黑店》、《孙晤空》等戏的提纲和草稿。有一段时间,他一小时一小时趴在桌子上写,女儿万方留有那时曹禺写的纸条,上面写着:“为什么一个字也写不出。……譬如我总像在等待什么,其实我什么也不等待。”也许是他忘了父亲用一生痛苦总结出来的箴言:“千万不要做官,万万不要做官。”而这旬箴言也真的成了儿子的谶语。看着曹先生的悲剧,联系到教师的特殊地位,作为教师,不读书,不常读书,有一天,真的会失去自己的本分。  相似文献   

8.
契诃夫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取材广泛,思想深厚。他在作品里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的形象,早期和中期作品里的知识分子,有些是封建社会卫道士,有些是苦闷、迷茫的庸俗人;后期作品里的知识分子终于觉醒,开始勇敢反抗黑暗制度,奔向美好的新生活。契诃夫作品里的知识分子随着创作阶段发生演变,体现了作者不断探索社会出路的艰辛和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望。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天津有很多值得一书的风貌建筑和名人故居,其中曹禺故居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处.中国话剧,因一部《雷雨》的问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或者说,新文学的话剧艺术几经艰难探索,到了曹禺的出场才真正开一代之风气.本文从曹禺故居概貌、曹禺家庭背景以及曹禺在故居中的成长历程三方面来讲述现代戏剧大家曹禺与故居的不解情缘.  相似文献   

10.
刘超 《走向世界》2016,(5):110-111
March3月曹禺经典话剧三部曲演出时间:3月3日、5日、6日曹禺经典话剧三部曲《原野》、《雷雨》、《日出》将作为此次城市话剧季的开幕演出,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已经走向成熟,那么成熟的标志之一,则是出现了曹禺和他的戏剧。此次由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三部经典剧作,以其深邃的内涵、圆熟的技巧,作为城市话剧季的开幕演出,也是对中国话剧界的致敬之意。  相似文献   

11.
文章解读了我国作家曹禺的话剧《雷雨》中主人公繁漪,她是曹禺浓墨重彩塑造的一个最为成功且极富魅力的典型形象。在封建势力的压抑下,她的人格扭曲畸变,她既是封建势力的受害者,也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摧残无辜的侍萍和四风;她的言行更有着鲜明的特征。她的典型之处,就在于她的"雷雨"式的性格,她简直就是"雷雨"的化身。  相似文献   

12.
李楠 《黑河学刊》2012,(10):45-46
试述曹禺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悲剧命运,进而从东西方悲剧意识的角度深入探讨其戏剧中悲剧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超 《魅力中国》2013,(9):25-25
《套中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契科夫通过对主人公这个“套中人”典型形象的刻画,有力的抨击了当时的社会制度,而且揭示了得以滋生这种现象的温床,正是源自当时俄国封建社会的欺压与专制性,同时还有弥漫于当时俄国社会中渗透于人骨子里的极其浓重的漠视心理,这篇小说对世人具有很大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4.
提起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很自然让人想起他笔下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契诃夫在短短的篇幅里,以讽刺的手法,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一个把自己和他人都束缚在"套子"里的典型形象。这部小说和别里科夫这个形象在13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着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错误”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不少优秀企业家,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一口气要承包一百多家造纸厂,雄心虽大,壮志难酬,打了一个败仗。所幸的是“凡是犯过错误的地方,也就积累了经验”(契诃夫语),  相似文献   

16.
吴维香 《理论观察》2006,5(2):58-59
在传统框套型故事中,第一叙事仅仅作为一个叙事框架而存在。它的作用在于,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导引出其它的故事,就其本身而言,并无其它特别的意义。契诃夫的框套型故事则与此不同。由于第二叙事人物叙述者能动性增强,第一叙事获得了主题意义,因而,第一叙事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叙述框架,它取得了与第二叙事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契诃夫的框套型故事突破了同类传统。  相似文献   

17.
《走向世界》2013,(40):127-127
<正>台北新剧团的新编大型京剧《原野》根据曹禺的原著加以移植。由著名导演李宝春任导演,剧中主要角色由李宝春、赵扬强、黄宇琳、常贵祥饰演。曹禺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誉。他的著名三部曲《雷雨》、《日出》和《原野》犹如丰碑矗立于剧坛上。《原野》创作于1937年,是曹禺剧作中一颗独放异彩的明珠。全剧围绕着有杀父夺地之恨的仇虎这一人物展开,深刻地反映了伦理道理、封建迷信观念对人性的摧残和吞噬。李宝春出身戏剧世家,祖父李桂春(小达子)、父亲李少春、母亲侯玉兰,都是戏曲名家。他10岁进北京戏剧学  相似文献   

18.
周朴园是曹禺剧作《雷雨》 中的核心人物,作品中跌宕起伏的剧情,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都和他紧密相连.剧作的前半部分,他怀念旧爱,想要接近儿子,似乎是一个有地位有身份有教养的上等人.剧作的后半部分,他对工人冷酷无情,即使是亲生儿子也不例外,对妻子,对旧爱,只要危及利益,他便无情冷辣,说明他是一个残暴凶狠说一不二贪婪无情的封建资本家.  相似文献   

19.
曾珍 《魅力中国》2011,(3):112-112
曹禺的剧作《雷雨》,表现了一种对宇宙许多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懂憬和礼赞,在对人类情怀探幽和把握之间显示了其独特的追求。命运对人的主宰和人对命运的抗争,构成了《雷雨》更深层次的矛盾冲突。雪雨,有雷有雨。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爆发了三十年来这个大家雇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典型的环境塑造典型的人物性格,这群不同性格的悲剧性人物,在那个雷雨夜之后,有了各自不同的归宿。  相似文献   

20.
熊怡 《今日重庆》2010,(8):60-61
寇焰正炽,国运艰危中,重庆打造着为正义而战的文化盛宴。 重庆成为大后方戏剧运动的中心,话剧运动在这里形成了空前的高潮。一大批名作家、名导演、名演员云集,堪称“梦幻阵容”——剧作家有郭沫若、田汉、夏衍、洪深、老舍、曹禺,导演有焦菊隐、应云卫、孙坚白,演员则有赵丹、白杨、张瑞芳、舒绣文、秦怡、项堑、王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