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建梁 《金融研究》1985,(11):11-15
纵观近二三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动向,境外货币市场和离岸金融中心已成为吸引国际资金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已开放了十四个沿海城市,随着外国企业与年俱增地进入,对外经济交往的发展,外国银行在我国扩大业务范围,增设分支机构,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外国银行可以跟随外国工商企业到来,也可以作为先行者疏导外国企业和资金的进入。引进外国银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政策。在我国,是否可以创办类似的金融特区,是当前对外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郇志坚 《新疆金融》2008,(12):31-33
随着外国银行在我国的发展,东亚银行已进入我国最西部的新疆。本文构建了简单的产业组织模型,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了在华外国银行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在华外国银行的发展一方面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我国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华外国银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鲶鱼作用,谨防其鳄鱼效应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常人视野中,外国银行机构进入中国,应该是整体机构的进入。事实却大相径庭,在其前台客户业务大规模展开时,其后台办公室职位及相关结算、通关、监督等管理事务和职能却被留在了母国。时至今日,外国银行后台办公室预期将迁移中国,祸兮,福兮?这应该引起业界和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4.
邓娟 《金融博览》2007,(1):72-73
19世纪末.继第一家外国银行——丽如银行在中国成立以后.各国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于是.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提出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银行.以抵制外国资本的入侵,盛宣怀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1897年在盛宣怀等人的努力下,近代中国首家华商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5.
外资私人银行叩击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梦 《中国外资》2005,(11):40-42
<正>在持续逾四分之一世纪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作为财富效应之一,中国的高收入人群数量也迅速增长,习惯于在欧美发达国家为最富裕人群服务的、通常门槛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外国私人银行(PrivateBanking)也开始叩击中国市场。9月2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专门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瑞士友邦银行上海代表处正式开业,这也是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私人银行。瑞士友邦银行首席执行官利文德表示,继日本之后,中国已经成为太平洋地区高端客户数量最多的国家。他表示,根据该行对中国内地市场长期跟踪,有数据显示,中国流动资产超过百万美元的富翁人数已在30万左右。随着中国富裕消费人群的扩大,财富管理已经成为金融服务产业的重要增长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6.
外国银行进入中国两年后可与中国企业开展本币业务。进入 5年后可从事零售银行业务。外国银行与中国银行同样享有在各地区开展业务的权利 ,也就是享有国民待遇。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都将在 5年内取消 ,外国银行将可设立分支机构。在证券方面 ,少数合资企业可从事与中国公司一样的基金管理业务 ,中国公司新增的业务 ,外国公司机同样可以从事。这种国民待遇是极期重要的。少数合资企业也可以从事国内证券的发行和以外币计价的证券交易 ,包括债券和股票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协议涉及的银行业内容  相似文献   

7.
跨国银行海外经营动因研究——基于中国市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不同时期进入中国的各国银行的面板数据,分期讨论影响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不同阶段影响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因素不一致,但跟随客户动机是跨国银行进入中国的主要动因,中国经济高速成长产生的市场机会也对跨国银行的进入起到了积极的影响。1985~1996年样本期内,跨国银行进入动因区位优势假说得到了实证的支持;同时,不同阶段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及中国市场的风险因素也影响到跨国银行的进入速度。第二阶段的数据检验表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翔  钟磊 《上海金融》2012,(12):89-91,122
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基础上,本文以国别银行为切入点来探讨跨国银行的进入策略。首先研究改革开放后意大利银行拓展中国市场的路径。然后结合对在华意大利银行的实地调研,归纳和分析意大利银行进入中国市场采用的关键性进入策略。最后解释了意大利银行相对于其他欧洲跨国银行在华参与度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加入WTO“后过渡期”结束以后,市场开放和营销国际化成了中国银行业必然的选择。我国银行不仅要承受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本土带来的竞争压力,而且还要在人家的土地上与外国银行竞争。中国银行进入国际市场,并不只是与当地银行争夺市场,还要与其他国际银行抢占份额。产品.市场.顾客的国际化,使银行面临的不是要不要全球营销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全球营销的问题。银行要在所面临的全球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才能够生存下去,否则在竞争中势必会处于劣势,甚至威胁到自身的生存。根据我国银行整体实力处于劣势的实际情况,借鉴日本.韩国等国银行在自己处于弱势期间采取的营销战略累积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银行国际化营销中应采取利基战略的明智性及如何实施利基战略进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没有银行,只有钱庄和票号。鸦片战争后不久,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就有一家外国资本银行进入中国;稍后,五十年代有四家英商银行来华设立分行;六十年代上期,又有五家英商银行和一家法商银行在中国出现。我们把1845—1885年进入的银行称之为早期外国资本在华银行。一、丽如——最早开设在中国的外国银行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最早发达起来的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的英国,1820年时占了世界工业总产额的一半。随着工业的高涨,规模日益巨大的企业投资已非单个资本家所能承担,股份公司形式的企业就产生了。这种股份企业在金融业中发展也十分迅速。1841年,英格兰和威尔斯在321家私人银行之外,已有115家股份银行。这种股份银行的潮流,也从西方涌向东方。英国和印度合资的西印度银行(Bank of Western India)于1842年出现在印度孟买,不到三年,总行迁到英国伦敦,更名为Oriental Bank(原应称为东方银行,由于以后它的上海分行称作丽如银行,丽如就成了通行的中文名称),与总行迁英的同一年即1845年,就在香港和广州设立分支机构,成为最先闯入中国的外资银行。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金融》2013,(1):62-63
<正>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深入,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日趋激烈。研究中外资银行竞争状况,探讨中资银行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概述目前,外资银行主要是采取设立代表处、代理处、中外合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附属行等形式进入我国市场。截至2011年末,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1家银行在我国设立209家代表处;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我国设立37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245家分行)、2家合资银行(下设7家分行,1家附属机构)、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26个国家和地区的77家外国银行设立94家分行(见表1)。外资银行在我国27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足迹     
《国际金融研究》1997,(2):12-15
历史的足迹中国银行自1912年2月5日成立以来,今年已是85周年了。她沿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经历了坎坎坷坷、风风雨雨的斗争和磨炼,由一个在受外国银行垄断的中国金融市场中诞生的旧式银行逐渐发展成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能榜上有名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银行,她...  相似文献   

13.
喻军 《金融论坛》2002,7(8):58-60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和金管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放本国的零售银行业市场,由此形成了本国银行同外国银行的竞争格局.许多专家认为,新加坡银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新加坡若要保持其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政府就要进一步放宽监管政策,允许银行有更多的空间进行创新和在行业内开展全面竞争,但这难免让人担心在新加坡会出现所谓"新西兰效应",即外国银行最终买下本地银行,并在本地市场占主导地位;反之,若新加坡选择不要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又恐难与香港、悉尼等城市竞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新加坡银行业犹如正站在十字路口,面临艰难的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市场日益开放,跨国银行在中国市场发展迅速。本文分析了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并着重探讨跨国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隋聪  李恒 《金融论坛》2014,(5):30-37
本文利用2003~2010年间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本土银行和外资银行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在模型设计中,本文引入3个虚拟变量,分别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前后中国银行业净利差变化、本土银行与外资银行净利差表现差异、参股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外资银行净利差表现差异。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利率管制和市场份额有限,外资银行进入并未体现出竞争效应;在中国市场环境下,外资银行的技术优势并不明显,相反劣势更加突出;参股投资的外资银行仅利用资本的投入就能通过本土银行网点、客户方面的优势分享收益。  相似文献   

16.
在加入WTO后的第一个五年期间,中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网点、网络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外资银行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混业经营、业务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由于双方各具优势和不足,因而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外国银行要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更快进入中国市场,必须利用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Bushman和Williams(2012)的研究模型验证了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中确实存在市场约束效应,表现为银行经营者会根据资本市场反映的银行风险水平变动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率;而且银行自身股价同步性会影响这一关系的敏感性,说明银行向市场披露的自身信息越多,市场约束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席涛  胡家戍 《银行家》2002,(2):56-59
多年苦心 从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被批准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外国银行.到1993年,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一花旗银行率先将中国总部由香港迁到了上海,外资银行在中国业务一直处于健康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曾把银行称之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精巧和最发达的产物。”鸦片战争前,在中国还没有出现银行。鸦片战争后,上海正式对外开埠,外国商人纷至沓来,外国银行很快进入中国。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又称东方银行(Orienta Bank)在香港设立分行,并在广州设立分理处。1847年,在上海设立分行,这  相似文献   

20.
文摘·资料     
《国际金融研究》1987,(1):60-61
各国对外国银行活动的管制邱连中在《世界经济》86年第7期上撰文谈各国对外国银行活动的管制,要点如下: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国银行活动的管制对外国银行活动的管制在形式上可以分成两大类:进入管制和经营管制。进入管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1)只准设立代表处。代表处不能从事正常的银行活动,只起到联络、传递信息和了解行情的作用;(2)禁止设立分行。分行是母行的直接组成部分,它既有利于母行控制和支持,又能行使所有的银行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