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圣经》是西方文学创作的一个源泉,也是康拉德写作的灵感来源。《吉姆爷》一书中,康拉德从原罪主题、赎罪主题以及新生主题三个方面对圣经原型进行了阐释和创新。通过重现圣经的原罪故事,康拉德展示了人类的罪恶也突出了他对人性的关注和理解,他没有仅仅停留在接收惩罚这个层面上,而是把主题上升到勇于接受苦难,积极面对生活的精神层面,认...  相似文献   

2.
康拉德的《吉姆爷》讲述了主人公吉姆在遭遇帕特纳号事件之后,漂泊于各港口之间并最终来到了给自己生命划上句号的帕图森的故事。弃船事件留下的阴影加上与周围人的格格不入,让他深感孤独,渴望着他者的认同,同时小说中叙述者马罗反复强调"我们中的一员",传达着一种强烈的种族优势感信号。本论文从帕特纳和帕图森两词的拼写入手,结合康拉德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小说的的主题之一,解读作者创造这两词的独特匠心。  相似文献   

3.
康拉德小说的悲剧性以及悲剧韵味一直以来是国内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作者在深入研究康拉德海洋小说后认为:悲剧性并不是这些作品的唯一标签。本文以康拉德海洋作品中的代表作:《"水仙号"上的黑水手》、《影阴线》为例深入剖析乐观主义这一主题以及小说作者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的悲剧是世俗的悲剧,全书弥漫着浓浓的悲剧意识。金圣叹本着自己对水浒英雄的喜爱,腰斩《水浒》,把历史停留在聚义的豪情之中,这说明作者实际上并不看重传统为世人所选的道德之路,而更看重的是英雄本身。他不要忠义理想在现实血腥面前的苍白与破灭,而是借卢俊义的一梦,表达他对梁山梦的失落与怀念。  相似文献   

5.
《卡斯特桥市长》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体系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哈代在创作中受到希腊悲剧,特别是 亚里斯多德悲剧主角“过失”说理论的影响,小说具有凝重的悲剧色彩。《卡斯特桥市长》以俄狄浦斯王的神话故事为 悲剧模式展开情节并完成对亨察尔这一悲剧主角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无疑代表了张恨水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然而,这三部作品无一例外地都走了悲剧的路线,在研究中笔者发现这与他的个人的人生经历有很密切的关系,同时这种悲剧情结对他的创作道路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学理论早期杰出代表,《诗学》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学说的开端。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和性格论出发。对赛珍珠作品《大地》中的女性人物阿兰的个人命运悲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茶花女》描写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取材于当时巴黎一名妓的真实故事。在这部作品里,两个主人公背叛了彼此应有的生活轨道,而演出了一场百年不衰的经典故事,但这两个人自身的弱点正是造成这部悲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在其作品《诗学》中阐述了有关悲剧的理论,提出五点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特征以及悲剧主人公和悲剧人物性格,他认为悲剧主人公应是出身高贵、品德居中、犯有错误和过失的中间人。这些悲剧理论反映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尤其是《奥塞罗》的创作中,从《奥塞罗》的情节布局,即情节的严肃复杂、有机组成和结局效果等方面可以看出莎翁对亚氏悲剧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学作品中以男性为视野,在不同国度出现相似的作品,这些作品的特点是以女性对爱情不屈不挠、忠贞不渝的追求而响彻在文学史上,作品不是以通俗小说的大团圆结束,而是以让人扼腕叹息的遗憾结局。以奥地利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法国小说《茶花女》、意大利小说《格拉米格纳的情人》为语料,旨在探讨男性作家视角下男女爱情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带来的爱情悲剧。男性作家视角下的女人是悲剧的,她们为爱而生,为爱而亡,为了爱情而飞蛾扑火,以一生守护一份不可能的爱情,以身体的劳累和心理的痛苦为代价换取内心对爱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从通常的人情人物、普通的世故、境遇中揭示出哲学、历史层次高度上的人生悲剧,这也显示作者曹雪芹精神世界的广阔和崇高。而宝钗作为“红楼十二钗”中举足重轻的一个人物,在文学史上一直占有浓重的一笔,其性格特点一直是红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之一。其实,宝钗的性格特点可以通过钗黛关系窥见一斑,在二人的交往中,处处可见宝钗机敏聪慧、巧于心机的性格特点。即便如此,她却仍然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结局,也只不过是封建大厦倾倒时的一个完美的陪葬者。  相似文献   

12.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小说中饱含激情地塑造了苔丝这一悲剧艺术典型,揭示了造成苔丝悲 剧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宗教的迫害、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摧残及其性格的弱点等合力。  相似文献   

13.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杰伊.盖茨比是美国梦的牺牲品,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性的色彩,他的经历是美国20世纪前半期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的这种梦想也是美国人当时心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苔丝是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女主角。她的悲剧源于其出众的容貌和高尚的品格。从苔丝之美的角度来解读苔丝的悲剧,更能深刻体会在男权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的抗争。  相似文献   

15.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历来被认为是一个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他的性格既具有喜剧性又具有悲剧性因素。喜剧性来自他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的错误认识,悲剧性来自他那企图改变现实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和他身上某些美德的毁灭。  相似文献   

16.
吴松 《嘉兴学院学报》2010,22(1):22-24,28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给悲剧价值论建构起了“欲—解脱”这样一种二元结构,这一悲剧价值观念有着中西思想来源,它的形成是中西思想相互借鉴的产物,这些因素使得王国维悲剧理论中带有浓厚的价值论特质。  相似文献   

17.
祥子的悲剧体现了一种文化形态的悲剧。这一悲剧的形成首先表现为市民社会不能容纳和接受,导致祥子文化无意识心理模式的毁灭;其次,主体内省意识的缺乏也是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文化形态的悲剧和作家的死亡意识密切关联,表现了作家对病态社会中秩序话语丧失的忧虑。  相似文献   

18.
悲剧《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哈姆莱特是这个悲剧的主人公,他不仅仅是一位封 建丹麦王朝的王子,其天性也不简单是沉思和软弱,恰恰相反,是一个人文主义学者和战士。  相似文献   

19.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海明威一篇独特的小说,精心刻画了一位挣脱现代生活的种种羁绊而成长起来的硬汉形象。前期的麦康伯有钱却懦弱,显露出性格上的胆怯与人格上的卑劣,展现了战后"迷惘"时期表面的浮华和喧嚣,金钱的腐蚀与欲望的诱惑构筑起生存的陷阱,让人失去了尊严与自由。转变后的麦康伯勇敢而独立,认识到只有那些直面命运的悲剧而保持优雅风度的个体才能洞察到生命的本质与价值,成为现代生活中真正的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