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利率常态     
未来,利率水平的走高将会成为一种常态,银行间市场利率的大幅波动还会频繁出现。2013年中国经济相对平稳,但资金市场却频现波澜。6月份的"钱荒"使得7天回购利率创下30%的历史高点,10月份以来国债收益率也持续走高,12月底银行间利率再度大幅攀升。这一系列"钱紧"的现象是偶发,还是一种趋势?央行货币政策不再宽松无疑是触发利率走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又是一个黑色星期一。2013年6月24日,这是中国股民雪上加霜的一天。沪深股市双双暴跌,沪指更是一举击穿2000点这个中国全体股民的心理支撑点。此次股市的暴跌,直接的原因是"钱荒"。6月20日可能会成为许多银行资金交易员在今后的职业生涯里经常要提到的一天。当天,隔夜回购利率一度飙升至30%,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隔夜利率暴涨578个基点,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我国平均法定准备金制度,从理论模型和实证结果上分析了常备借贷便利与央行逆回购操作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由不同期限,按其投放数量作为权重得出的逆回购加权利率的上升,会对货币市场利率产生正效应的影响;(2)银行局部流动性水平与开展逆回购操作概率的变化,使常备借贷便利与逆回购加权利率的调整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具有时变特征;(3)逆回购加权利率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在50%左右,常备借贷便利的影响弱于逆回购,但随着常备借贷便利申请数量的上升,其影响不断增强;(4)与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相比,隔夜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最顺畅,因此可作为央行利率操作目标.  相似文献   

4.
简要回顾和评论三种主要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我国货币市场上银行间质押式回购、银行间买断式回购以及银行间拆借产品三大类1年期至30年期共计90小类产品,在1999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的月度数据对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我国货币市场上三大类产品相同期限产品种类利率高度正相关,同大类产品长短期利率之间也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不同产品并不存在明显的市场分割现象,利率期限结构较好地吻合预期理论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5.
从选择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的角度出发,运用单位根检验以及格兰杰检验等统计方法,详细分析比较了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回购利率的市场性、稳定性与基础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稳定性方面,债券回购利率与同业拆借利率差异较小,而在市场性以及基础性方面,债券回购利率则优于同业拆借利率,且目前债券1日回购利率最适合作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6.
冯磊  马刚 《中国市场》2014,(8):53-54,67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关于基准利率的选择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利用2013年6月到2004年1月的加权平均月度数据,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回购利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目前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更适合作为我国市场上的基准利率,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曹松  孙雯 《商业时代》2006,(18):57-57,71
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回购利率期货的标的选择问题。通过对目前回购市场上交易占主导地位的几个回购品种的分析,得出一天回购期货最适合作为回购利率期货的标的。  相似文献   

8.
邹毅 《现代商业》2012,(23):32-33
从2012年6月8日到7月6日,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央行两次降息并扩大利率浮动区间,证明其"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一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式的制定,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有效管理利率风险,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述了商业银行资金转移定价基本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资金转移定价模式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制定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计量工具的定量实证分析,通过建立相对应的VAR模型,研究了我国公开市场回购利率、同业拆借利率与银行贷款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并着重分析了二者对贷款利率波动影响的贡献度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三个利率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调节市场资金流向和货币供求。就银行贷款利率而言,会根据央行公开市场回购利率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完善性,使得这种利率的传导有效性受到了限制,即公开市场利率对银行贷款利率作用减弱了。  相似文献   

10.
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找到合适的基准利率体系。在基准利率体系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市场利率体系。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方面分析了基准利率的选取,形成一个以回购利率为短期基准利率、以金融机构1年期存款利率为中期的基准利率、以3年期国债收益率为长期基准利率的基准利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张欣怡 《中国物价》2014,(5):78-80,88
基于货币市场的历史数据,本文分析了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的特点,讨论了影响其利率波动的因素,研究了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受到利率市场化进程影响所呈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影响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动的短期市场利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丽芳 《现代商业》2008,(11):39-40
本文通过对影响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动的因素的进行深入分析,创新的得出了影响国债收益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对国家政策的预期和市场资金量的变动,即能体现为对国家政策预期的短期市场利率。分析我国的利率市场现状,并对回购利率与中央银行票据的利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七天回购利率是最能体现预期的短期市场利率。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利率市场化涉及了银行的基础业务:存贷款业务。2015年6月2日,中国央行决定推出大额存单产品,投资人包括个人、非金融企业等。至此,中国利率市场化只差放开存款利率这最后一步。本文根据资金利率的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务来探讨存在的影响、发展趋势,优势劣势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如:建立合理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推进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外贸易》2013,(12):10-10
10月31日,中国央行发布公告,当日在公开市场开展了160亿元14天逆回购操作。本周公开市场操作将因此实现291亿元资金净投放,暂时终结了此前连续两周的净回笼。  相似文献   

15.
陈学胜 《商场现代化》2006,(23):354-355
本文主要从国债回购市场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国债回购市场的存在的问题,并从风险和成本效益两方面对两市场的回购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发展趋势看,银行间和交易所的国债回购合二为一是必需的,统一的国债回购市场将有助于国债回购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率市场化是困扰利率改革的难题。关键不是调节利率水平。而是改革利率的形成机制。本文根据近来来货币市场中Shibor的特性及地位的提升,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Shibor与银行间拆借利率、回购定盘利率之间的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短期Shibor具有作为基准利率的条件。这一结论对利率市场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营必读     
<正>邮政储蓄也可办小额贷款据介绍,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是指邮政储蓄机构,向借款人发放的以邮政储蓄未到期整存整取定期人民币储蓄存单,为质押担保且到期一次性收回本息的一种个人贷款业务,分为本人质押贷款和他人质押贷款。邮政小额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半年以下贷款利率5.58%,半年至一年的贷款率6.1 2%。此次邮政储蓄开办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额度为1000元至30万元,贷款期限为1天至1年,每笔贷款不超过质押存单总额的90%。具有手续简便、放款速度快、利率优惠、可用他人存单质押等特点。客户最快可在当天就获得贷款,一般大约在2至3天也就可以发放给客户,能满足客户的紧急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8.
买断式回购是指国债持有人将国债卖给买方的同时,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期,卖方(正回购方)再以约定的价格从买方(逆回购方)买回相等数量、同种国债的交易行为。买断式回购表现为一前一后(一即期一远期)两笔事先约定的反向交易,它实质上是一种"实券过户"的回购交易,具有融资和融券双重功能。它对债券市场最本质的影响就是给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融券做空的机会,增强了债券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了债券市场的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19.
国债回购具有类似于国债风险低、收益稳定、流动性高的特点。由于我国国债以及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在国债现券和回购之间长期存在着大约2%~3%的利差。利用国债现券与国债回购之间的利差进行无风险套利,既规避了金融风险,又充分利用了资金的使用价值,其收益远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在目前理财手段并不丰富的背景下,非常值得向投资者推荐。  相似文献   

20.
利率市场化这个问题现在无论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过分。但同时对于利率市场化的问题,理论界与业务部门的看法也不相同,有些人认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很滞后,所以现在有很多文章呼吁要展开利率市场化;而同时有些文章则认为其实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那么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是怎样的呢?我们从一些重要事件回顾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的过程: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的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