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下学而上达     
儒家著作《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意思是说,不要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一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就可以理解生活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达到成功的彼岸。短短11个字,精辟地阐述了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怨天尤人是一种浮躁之风,只能使人蹉跎岁月.浪费光阴;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意义上的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目的不能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消极情绪状态,如焦虑、沮丧、失望、消沉、愤懑等。显然这是指个体的内部心理状态,当然也涉及引起这种状态的客观障碍,即挫折情境。因此,准确地说,心理学意义上的挫折应称作挫折感。引起挫折的原因分为两大类,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3.
成功推销术     
文心 《中外企业家》2001,(12):75-75
业务人员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每天都要遭受拒绝的痛苦,意志力薄弱的业务员常常就此意志消沉而打退堂鼓.有人说,业务人员每天最常听到客户的话是"不要",不要被"不要"吓倒,因为"不要"两个字暗藏玄机,只要你努力把"不要"的"不"字拿掉,客户就会说:"要!"换个角度来看,"不要"其实是达到"要"的一个过程.要当一名成功的业务员,就一定要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不要"的事实,仔细分析一下,"不要"两个字,客户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辞别烦恼     
辞别烦恼挫折、不如意是人生路上自我反省的一面镜子,是每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有的经历。但只要有了正确的思想,人生的烦恼就会自然远离而去,以下这些就是社会学家、心理专家们的建议。不要对人喋喋不休说不如人意的事在单位里受到领导的批评、在外遇到不愉快的...  相似文献   

5.
这五年和之前的五年我们犯了无数的错误,遇到了无数的挫折,前20年不错才是奇怪,错是不奇怪。但是这20年企业的挫折未必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战略都遇到了挫折,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全球化的思想。20年的企业本身就有很多的问题要面对,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发展等等问题需要解决。全球化只是一个更大的槛,过了这个槛才能真正面临成功。  相似文献   

6.
少点烦恼     
人生在世,总要遇到许多烦恼事。如何对待随时都会降临的烦恼呢?一是要心胸宽阔,泰然自若,大事看小,小事看了,有一种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这需要良好的心理修养,经过挫折与磨面方可习得。二是要充分认识烦恼的危害性。烦躁的情绪不利于身体健康,好端端的一个人一烦恼就会生出几分房来;烦恼不利于家庭的安定团结、与同事的和睦相处。因为一旦烦恼,看什么事情都不顺眼,在家里常会摔东掷西,在单位闷闷不乐,造成些不必要的误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生产时还易发生事故,从精神到经济上都遭受损失。暑天烦恼,会觉得空气更燥热…  相似文献   

7.
外刊精揽     
越储蓄 越变穷? 不要花得比赚的多,不要买那些不需要的东西。如果美国人的生活遵循这个简单的规则,那这次的金融危机就不会发生了。  相似文献   

8.
赢在低谷     
死去的都是在低谷中死去,生的辉煌都是从低谷中走来做企业,难免会遇到低谷。今天,低迷、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给企业发展增添了难度,一些企业会因此步入低谷。该怎么对待低谷?低谷是一种逆境、一场磨难,其实也是任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态。它就像成人礼一样,每次洗礼都使企业越磨越坚强,越练越不怯懦,逆境,只有逆境才能锤炼出来伟大公司。  相似文献   

9.
从事党委办公室工作,要认真处理好七种关系.   一是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的关系.办公室工作无小事,对小事要重视,遇小事要举轻若重,大事寓于小事之中,成败寓于细节之中.诸如接个电话、编条信息、收个电报、发个文件等,看起来是小事,但件件都与党委日常运转紧密相连,办好了是小事,而出现纰漏或闪失,就成了大事.办公室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必须高度负责,一丝不苟,认真认真再认真,细致细致再细致.对难事要藐视,遇难事要举重若轻.如果遇到难事缺乏自信,难事就会越来越难;遇到难事手足无措,难事就会越办越乱.要把难事看小,遇到难事时要冷静对待,准确判断,精心谋划,从关键处着手,从要害处发力.……  相似文献   

10.
“我马胜利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和风浪,永远不会消沉,永远要奋斗下去”。记者:3年前听说你被免去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免职是1995年10月的事。当时我的顶头上司——石家庄市轻工业局领导跟我谈话。那天上午快11点了,他们把我找了去,说“厂里的经济效益不...  相似文献   

11.
首先是接受     
遇到挫折怎么办?首先是接受,只有接受了才是好的,拖着不是办法也没有出路。接受之后就要想下一步怎么办,应该准备什么应对策略。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难过的,因为之前的付出已经白费了,而未来的收获却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2.
首先是接受     
《企业家信息》2012,(10):40-40
遇到挫折怎么办?首先是接受,只有接受了才是好的,拖着不是办法也没有出路。接受之后就要想下一步怎么办,应该准备什么应对策略。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难过的,因为之前的付出已经白费了.而未来的收获却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营销实战中,展业难!开拓中高端市场难!增员难!新人留存也难!指标年年涨,完成任务难!主体年年增,竞争难上难!客户成长快,签单难难难!在“难”声一片中,难道我们就真的只能望难却步,迎难而下吗?!领导不答应,事实也不可能。那么,唯一的正确的办法是望难思策,迎难而上,越难越不要忘了关键要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销售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销售员工在工作中相对要遇到更多的挫折,因此容易感到沮丧,并丧失信心。销售队伍的重要性.无一不说明销售  相似文献   

15.
眭达明 《秘书工作》2013,(12):51-53
挫折,每个人都会遇到,并无多少稀奇。然而,有着中兴名臣和道德完人之称的曾国藩,总结一生四大挫折,居然把一次公文写作引发的尴尬列在其中。这就不免让人好奇,究竟是怎样的遭遇令他如此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6.
我认识一位老伯,他一生多灾多难,要是让别的人碰上他这么多倒霉事,也许会被压得早趴下了,可他却总是那么从容自然,眉宇舒展,整日乐呵呵的,好象什么烦心的事都没有发生过。如今,他已年逾八旬,依然红光满面、思维敏锐、精神矍烁,行动自如。我问他:"老伯,看您这精气神,好象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烦心的事?"他笑笑答道:"黄河还有九曲十八弯,何况人生呢。一个人遇到烦恼、挫折、失败、坎坷都是再正常不过了。要紧的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千万不要愁眉不展,忧心忡忡,那样非但于事无补,反倒有碍身心健康。我呀,遇到不痛快的事,就…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年轻人就这么爱跳槽?你还在纠结要不要换工作,他们却说跳槽是常态.工资太低,没有发展前途,职场"潜规则"太多,办公室没有空调,食堂伙食太差……调查显示:90后就业者中,超过50%的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没有干满一年,40%的人不能坚持六个月,能坚持三年以上的仅占11%左右.当下的职场中,跳槽不是天大的事,但希望跳槽者不要陷入越换工作越迷茫的职场怪圈.  相似文献   

18.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以来,党中央很重视局势的稳定,人心的稳定,一再号召各级干部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可是落实到企业,由于遇到的困难太具体,生产经营难以维系,企业领导焦虚,职工思想情绪沉闷。一个好的企业就要在危难之处见精神,越有挫折,越要挺起胸膛抓思想政治工作,越要让企业精神闪跃光辉。  相似文献   

19.
居民购买了商品房或房改房后,就有一个房屋要不要参加保险的问题。参加了保险,被保险人的房屋在遇到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后,得到相应的补偿,他的重建或修理房屋的计划,也就可以付诸实施;反之,这种损失就要自己承担。如果你想参加保险,就要正确确定房屋的实际价值,也就是房屋保险的金额。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对于房屋保险金额的确定很不统一。有的条款规定保险金额以“商品房销售合同载明的价格”确定,在确定房改房的保险金额时有的条款以一当地房地产交易市场参考平均价格来协商确定”;有的条款规定保险金额由保险人自行确定,但在赔偿条款中又规定:如果出险时房屋的实际金额大于保险金额时保险公司将按规定进行比例赔偿。诸如此类的规定如果投保人不搞清楚一旦出险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按商品房合同我明的价格确定目前房屋总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地价,二是房价。地价因级差地租的高低而有贵有贱从价格的角度来看土地的商品价格不随自然风险的大小而升降,而易受市场认同程度所左右越靠近市中心越接近商业繁华地段的土地地伏越高反之越低。据测算,北京的地价在房屋总价值中平均占到30-60%。将地伙当房价来确定保险金额。其不合理成份就是房屋保险条款中的保险责任是针对房屋...  相似文献   

20.
创业的基本前提是什么?不是投资。不是有一个好的产品。这个前提存在于创业者的内心。 创业是一件残酷的事情,1%的成功者是从99%的失败者身上跨过去的。而不成功的原因可能也并不是因为创业者不够聪明、不够优秀,而只是运气不好,时机不对。古人说”未思进,先思退”,创业过程尤其是这样,所以,创业之初首先要对失败有思想准备,对困难有提前认知,怎么估计都不保守,这样在遇到苦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那么难以接受。一个企业家经过十年获得了成功,你有没有决心把这十年的苦自己也吃一遍,甚至比他更苦,甚至还是不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