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合理成本谋求粮食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安全具有著名管理学家赫茨伯格所说的非激励的保健因素特性,它要求人们以合理成本谋求粮食安全,中国应通过导向粮食消费、降低粮食成本、发展大粮食经济与确保粮食口粮安全等方面的种种努力,使粮食安全进入一种既能够得到良好保障,而又使成本尽可能低的合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收益、成本与均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安全收益具有一个不被人们重视的保健因素特性,它与粮食安全成本构成粮食不安全经济、粮食既安全又经济与粮食安全但不经济三种状态。粮食既安全又经济的类型充分体现了现代经济学中的均衡思想,其基本要求是以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它意味着一个国家有能力解决粮食安全,且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粮食过剩的情况下,更应从经济节约的角度来考虑粮食安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江苏在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始终把粮食安全保障当作非常重要的工作来对待,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粮食安全成本增长速度较快,且具有很大程度的波动性的情况。由于粮食不安全与过安全都是要力求避免的情形,因此在江苏粮食比较劣势明显、粮食供求形势总体较好,且保障粮食安全能力较强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增强粮食生产地区综合生产能力等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粮食突发事件,但与此同时,也应该把降低粮食安全成本看作与它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事情来看待,即在以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上下功夫。为此,应十分注重粮食安全规律的研究与运用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粮食安全底线必须国内确保,在底线之上的奢侈性消费的满足则需要考虑两个因素;进口贸易“大国效应”的显现和粮食安全成本。特别是通过大量统计数据的处理分析表明;我国目前粮食进口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而国内粮食生产的成本已经很高,因此,进一步利用国际市场进行粮食交易,会更有利于粮食安全保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创新粮食安全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粮食的特殊性范围已基本原先的整个粮食缩减为居民的口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根据口粮的特殊性要求进行生产保证,如何根据非特殊粮食口粮的性质要求进行二路竞给,如何根据市场变化的要求进行粮食安全风险的认知与防范,就成了未来中国能否在保证粮食安全与成本优化之间进行有效平衡的创新要点。  相似文献   

6.
粮食流通的特点和粮食商品自身的特性,要求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行业结构,以保障粮食流通各环节的顺利对接,实现粮食安全。粮食行业结构优化与否与粮食生产的发展和粮食消费保障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阐述了粮食行业结构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粮食行业结构的现状,指出了现行不合理的粮食行业结构对粮食商品流通和粮食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就新时期如何进一步优化粮食行业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分析了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及问题,以及新冠疫情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冲击与影响,探讨了后疫情时代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基本思路与市场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无论是数量型、质量型、还是可持续型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且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重心正由数量型粮食安全向质量型与可持续型粮食安全方向发展;此次疫情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际与国内市场两个方面,且对国内市场产生的无形影响有助于提升中国社会的风险应对能力和改变中国民众的膳食理念,推动中国粮食安全的优化升级。后疫情时代,中国应以数量型粮食安全为基础、质量型粮食安全为保障、可持续型粮食安全为目标,现实操作中,可倚靠粮食进出口市场、生产市场、营运市场和消费市场"四大市场"的支撑和保障,由此实现中国粮食保障的长久性安全。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新时期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传统粮食安全观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大食物观”的新内涵。但中国粮食安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结构性紧缺矛盾、国际市场风险等严峻挑战对新发展阶段如何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国内要全方位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从耕地、农田、科技、利益、责任等角度入手,构建系统完整的保障体系;国际上要构建多元化进口格局,积极参与粮食国际合作与治理,以高水平开放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粮食储备是调控粮食供给以及防止战争、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粮食安全是指粮食的供给要能够保证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基本需要。粮食安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正常情况下,粮食储备的功能表现为:当市场上的粮食供大于求,粮食价格大幅下跌时,就要购进粮食增加储备。当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时,就要向市场抛售粮食减少储备。通过增加或减少粮食储备来调节市场的粮食供给量,平衡粮食市场的供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原则与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应该遵循最大限度地保障、最适度地保障、最小成本和代价地保障、最公平地保障及最佳可持续地保障等原则。具体要求为:保障任何人都能体面地生活;保障基本的消费安全;适当降低粮食自给率和耕地红线指标;主动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节中央与地方、产区与销区、粮农与非粮农之间的利益平衡;实施专业化生产和专业带推进战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补贴,增强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应该遵循最大限度地保障、最适度地保障、最小成本和代价地保障、最公平地保障及最佳可持续地保障等原则。具体要求为:保障任何人都能体面地生活;保障基本的消费安全;适当降低粮食自给率和耕地"红线"指标;主动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节中央与地方、产区与销区、粮农与非粮农之间的利益平衡;实施专业化生产和专业带推进战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补贴,增强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粮食部门要围绕宏观调控目标,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完善粮食宏观调控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既是建立规范有序的粮食流通市场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今后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仍要立足于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和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区域不平衡,及我国粮食发展高成本的数量安全状况.认为粮食生产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经济及人口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我国粮食安全,要通过国际贸易市场,出口我国有比较优势的粮食产品,进口我国没有比较优势的粮食产品.在一定限度内,通过进行国际粮食贸易,既增加了我国粮食安全,同时也降低了我国粮食安全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商玉罡 《齐鲁粮食》2008,(11):11-13
全球粮食危机的蔓延虽未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冲击,但凸现出来的粮食安全却正是我们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逐步完善和动态发展的,因此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粮食购销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就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不改革就无从谈发展,粮食安全也就无从保障。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介绍粮食安全成本的相关理论与现实意义出发,对粮食安全成本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对狭义的粮食安全成本与广义的粮食安全成本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与分析,并对江苏省粮食安全成本与粮食总产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描述。在此基础上,选取2000~2014年粮食总产量与粮食安全成本(政府成本)的相关统计数据,建立样本的回归方程来观察总体的情况,运用Eviews6.0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粮食安全成本对粮食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但江苏省粮食安全成本投入太多,已经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多投入的成本并没有使产量得到预期的增加。对江苏省粮食安全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归纳为:粮食生产成本高、政府对国有粮企的补贴高、耕地资源不足及流失严重。并提出降低江苏省粮食安全成本的对策是通过实行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实行国有粮食改革,淘汰僵尸国企以减少政府对国有粮企的财政补贴及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粮食短缺时代结束,粮食收入功能弱化后,粮食安全与经济收益的矛盾应该放到新型的动态的粮食安全框架中去分析。对于江苏这一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来说,保持一定的种植面积,是获得粮食安全的前提条件,但粮食安全决不意味着自我产出量越多越好,与自给自足、封闭式自我平衡的传统方式相比。建立新型的粮食区域分工合作关系、利用外部市场是保障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流通市场放开与粮食安全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影响粮食安全的不稳定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流通市场放开后 ,保障粮食安全的五项措施 :保护好粮食生产能力 ;完善粮食储备系统 ;推进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适度开展粮食的国际贸易。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就是粮食生产的安全、粮食流通的安全和粮食消费的安全。这个概念既指粮食生产的总量问题,也包括通过进出口调剂、库存的吞吐、保证市场供求平衡的问题,还有怎样保障低收入贫困人口食品安全问题,但是生产的安全无疑是整个粮食安全环节中的基础,为流通安全和消费安全提供保障,对整个粮食安全系统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情粮情的改变对粮食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传统粮食安全观转变。然而,同以构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观为目标,最终确立的新粮食安全观选择性采纳了理论界的部分成果,与理论期待在内涵和功能上仍有较大差距。基于相关文献研究,本文梳理了粮食安全观转变的理论探索与现实偏差,并探究了粮食安全观选择性转变的内在逻辑,进而为构建更加高效可行的粮食安全观提供思路。研究发现,立足供给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限制了决策层对更合理粮食安全观调整方案的采纳。在不改变供给主导型粮食安全保障框架下,通过构建双重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可有效缓解阻碍粮食安全观完善的诸多限制,让转变后的粮食安全观在粮食安全保障指导方面发挥更大效用。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清晰而明确的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实现这一国家战略目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第一,全面推进实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确保粮食产能作为根本要求,建立有利于实现粮食产能与资源保护的体制机制与市场环境,保障国内粮食供给在数量、质量和多样性方面都能够基本满足市场需求。第二,统筹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探索粮食进口合理途径,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发展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