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建军 《秘书》2012,(8):24-25
据传,东汉时候有个陈蕃,十五岁那年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其独居一室,屋内杂乱,龌龊不堪,便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室乎?"不料薛勤反问一句:"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旧唐书·文苑列传》则记载了一个叫席豫的人,说他"性尤谨",处处谨慎行事,不肯马虎随便,即使写给晚辈的文字也从不潦草。他认为给别人看潦草的字迹是对人不尊重,也是不尊重自己。有人问他这么细小的事何必介意,他回答说:"细犹不谨,而况巨耶!"  相似文献   

2.
陈椒 《上海企业》2005,(5):24-25
食品安全与卫生,随着"毒火腿"、"空壳奶粉"、"脏猪血"等问题的曝光,尤其是近期"苏丹红"事件的发生,已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21世纪经济报道》在2005年3月24日头版发表"'苏丹红'事件谁负责?"的署名文章,其刊头语发人深省:"谁应该为'苏丹红'事件负责--是跨国公司、他们的中国供应商还是分工不清检测标准滞后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经历过"SARS事件",以及看到其它重大工业安全事故处理的人们都应该知道,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重大  相似文献   

3.
正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机会是一种稀缺资源,一旦失去就可能与我们终生无缘,求职也是如此。一日,到一家书店购书,正在选书时恰巧遇到一位中年妇女到书店应聘。她对书店老板说:"您好,请问这里招书店管理员是吗?"老板打量了她一下说:"是的,你说下自己的条件吧!"那位中年妇女向老板做了一番自我介绍,并送上了一份自己  相似文献   

4.
营销小故事     
我家门前有2家卖老豆腐的小店.一家叫"潘记",另一家叫"张记".2家店是同时开张的.刚开始,"潘记"生意十分兴隆,吃老豆腐的人得排队等候,来得晚就吃不上了.潘记的特点是:豆腐做得很结实,口感好,给的量特别大.相比之下,张记老豆腐就不一样了,首先是豆腐做得软,软得像汤汁,不成形状;其次是给的豆腐少,加的汤多,一碗老豆腐半碗多汤.因此,有一段时间,张记的门前冷冷清清.有一天早上,因为我起床晚了,只好来到张记的豆腐店.吃完了一碗老豆腐,老板走过来,笑着问我豆腐怎么样.我实话实说:"味道还行,就是豆腐有点软."老板笑了笑,竟有几分满意的样子.我说:"你怎么不学学潘记呢?"老板看着我说:"学他什么呀?"我说:"把豆腐做得结实一点呀!"老板反问我:"我为什么要学他呢?"沉思了一下,老板自我解释说:"我知道了,你是说,来我这边吃豆腐的人少,是吗?"我点点头.老板建议我2个月以后再来,看看是不是会有变化.  相似文献   

5.
成功学中有句名言,叫做"机遇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市场千变万化,不知道什么时候幸运之神就会来到哪位老板的身边,但问题是谁能把财神留住.  相似文献   

6.
成功学中有句名言,叫做"机遇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市场的发展千变万化,不知道什么时候幸运之神就会来到哪位老板的身边,但问题是谁能把财神留住.  相似文献   

7.
企业谁不想把自己的产品打到国际市场上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过,不知行情,不了解老外的好恶,谁又敢先做出些东西在那压着?"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你正发愁的时候,就有人来"帮忙"了,找你合作出口某某国,而且绝不压价。碰到这等好事,您绝对要带着十二万分的小心。天上掉馅饼的事是不太容易碰上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8.
正一次毕业典礼上,校长一句话也没讲,手里却高举着一张10元钞票,对着1 000多名毕业生问:"谁要这10元钱?"一只只手举了起来,可是校长谁也没给,而是将钞票揉成一团,又问:"谁还要?"仍有人举手。校长又把钞票扔到地上,踏上一只脚,用力地踩,用力地碾,然后拾起那张已经又脏又皱的钞票,再次高声发问:"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9.
曾经有一位年轻的企业家向管理大师德鲁克请教:"我如何才能成功?"德鲁克回答说:"如果你不改变你提问的方式,那么你注定不会成功."年轻的企业家问:"我该如何提问呢?"德鲁克说:"只有你先问'我该如何贡献?'你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谁是中产?上个世纪的时候,北京人打招呼会问"您吃上小康了吗?"到了本世纪,他们的问候改成了"您进中产了吗?"这说明"中产"已经成了21世纪最热门的词汇.你有钱了,你买好车了,你住进花园洋房了,那就说明"你已经是中产阶层了".  相似文献   

11.
忽然一笑     
一个妇人同丈夫商量:"我想在钢琴上放一座音乐大师的塑像,你看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之中谁最合适?" 丈夫回答:"当然是贝多芬了。" 她高兴地问:"为什么?" "因为他是聋子。"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的媒体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自北京来的记者朋友,见了我就出言不逊:"你们浙江的老板像‘缩头乌龟'似的."  相似文献   

13.
活学活用MBA     
张小平 《英才》2003,(8):66-66
当问道:"你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坐到了这么一个位置上,是否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茅忠群的回答比较有意思:"你说过去的皇帝,他出生在一个皇帝世家,是幸运还是不幸?尤其有些不是做皇帝材料的却要硬着头皮去做皇帝的人?"茅忠群强调自己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还在读高一的时候就到学校宿舍去住了,所以在家里呆得时间很少,暑假回去的时候就像客人一样。但血缘关系是任什么也阻隔不了的。1994年茅忠群自上海交大硕士毕业之后,就被父亲"请"回了飞翔集团。在不声不响地呆了一年以后,便开始担任集团的总经理。任职前,他们父子之间曾有过"约法三章",其中有一条:如果遇到观点达不成一致的时候,尽量  相似文献   

14.
论语数字     
"在外国元首因多吃一道菜可能被迫向国人道歉的时候,我们还在为‘政府招待费'是不是机密、能不能说而争论不休,不知道,这是国情不同,还是差距太大?"——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肖余恨。  相似文献   

15.
信念是人生的灯塔,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想委任一名大臣担任一个重要的职务,就召集了所有官员,领着他们来到一座谁也没有见过的大门前,对他们说:"你们看到的这座门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你们之中有谁能把它打开?"大多数的大臣都对着大门摇了摇头,其中的一些大臣也只是走近看了看门,但谁也没有尝试着去打开.……  相似文献   

16.
某企业老板刚招了一名新职员,板凳还没坐热,就急着向人家要业绩,甚至还责问:"这些问题为啥还没解决呢?""下滑的绩效指标为啥还没改观呢?"失望感随之而来,匆忙扔下一个"不能胜任"的结论,便决定放弃使用.实际上,这个问题不是出在新职员身上,而是恰恰出在了老板身上,是他不知道新员工都有一个"过渡期".  相似文献   

17.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在对一些问题进行追责时,往往会追到老板头上,只要当事者说一句“这是老板决定的”,几乎就万事大吉了,很多责任问题最后也都因此而不了了之,久而久之,老板自然也就成了企业很多问题的“护身符”。因为公司是老板自己的,每一次犯错也都是由老板自己买单,就是赔钱也是老板赔,所以也就无人提醒、无人追究而已。有些问题就是老板要求去追究,最后也会因为追到自己头上而哑口无言。可是,老板和下属可能都不知道,很多时候老板在管理上犯的错其实都是由下属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对话国务院参事汤敏:"在一个不规律的世界中谁能够率先把握新的规律,谁就抢占了先机,谁就成为脱颖而出的‘乱世英雄’……"如今,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成为常态,这印证了西方的一句谚语"谁都不知道闪电什么时候发生"。在这样一个"浑沌"的时代,研究不按规律出现、不为已知世界所掌握  相似文献   

19.
《楼市》2014,(15)
正中都老板的"失联"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说明在如今这样的大环境下,做地产,特别是做商业项目要清楚自己的综合实力(资金、资源、人才等),才能做适合自己的项目,绝对不能"屁股决定脑袋",盲目乐观,不然还会有更多的地产老板"失联"。近日得知中都百货关门了,老板"失联"了。对于这个公司这样的结局,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中都在开始做百货的时候,很多人就不看好,我也是其中一员。商业地产特别是百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每次这些老板都是在人才流失的时候才意识到人才的重要呢?为什么每次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呢?为什么要等到我走得时候才说爱我呢?其中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表现在几个方面.一、老板对待人才的观念意识;二、对内部管理流程的规范不具体和管理执行力上没有很好的下工夫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很多的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迅速崛起.由开始的几个人一下子发展到几百人或者几千人、万人.由于这些老板以前就没管理过这么多人的公司,就存在以下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