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春天以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期”。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和无需人员直接接触的优势,在今年“非典”期间凸现出来,我国电子商务在这一次偶然事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检验和快速发展。在“非典”疫情之后,电子商务能否再接再厉继续发展,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先进的贸易方式促进国内贸易和进出口的发展,是需要我们在“后非典”时期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您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您到布料市场买布时,有的布售货员只需将其剪一个小口,便能“嚓”地一声将其非常爽利地撕开;可有的布却不行,必须用剪刀一刀一刀地剪,才能剪开。在金属材料性能试验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那就是“缺口敏感度”。“缺口敏感度”是指当被检验的材料出现缺口时,对缺口的敏感程度。今年春天,“非典”突如其来地袭击了我国,无疑于给我国的经济撕开了一个“缺口”。应该怎样紧急并正确地应对,才能不因局部的破坏而影响全局?“非典”是人类的一场灾难,在带给我们痛苦和恐惧的同时,痛定思痛,我们人类应孩从中反省些什么?为什么有些国家及其企业对突发事件早有一整套防范措施?而我们在“非典”流行初期却并不十分清醒?我们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国民素质在“非典”的突袭下暴露出了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愿望,本刊这一期特辟“直面非典”栏目,以下就是我们推荐给您的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3.
危机管理     
中国人在半个多世纪里已经很少提“国难”二字了。但是,自今年4月下旬以来,“国难”二字却频频见诸报端。而引发这一提法的,正是我们所面临的“非典”危机。可以说,“非典”的蔓延正在给中国人上一堂学费高昂的危机管理课。中国人确实具有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医护人员在此次防治“非典”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献身精神,就非常值得我们尊敬!问题在于,这是不是我们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如果我们建立了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机制,“相关部门的疏忽促成流行面扩大”的事情也许就不会发生。近年来,中国一直很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奥运申…  相似文献   

4.
石信 《数据》2003,(7):4-7
3月中旬,一场非典疫情突然袭来,严重冲击了北京市的社会经济生活.疫情究竟给我们造成多大的损失?全市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效益怎样?全年经济目标能否实现?市统计局分析专家以上半年的统计数据,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镇企业》2003,(5):57-58
“非典”疫情出现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目前正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与”非典“做斗争,是全世界人民和全中国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为此,本刊从这一期开始,特辟”抗击非典“栏止,着重介绍防治”非典“的有关知识,并希望能为战胜”非典“尽我们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或吃惊、或叹息、或紧张、或镇定……不管我们变幻什么样的表情,”非典”这一”天灾”终究还是主宰了许多人的情绪。面对这一全人类的灾难,政府、群众、科学工作者、医护人员……大家都在行动。“用科学战胜非典”,这是我们的信心保证,也是我们的决心所在。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董辅Nai认为:非典的影响可分为可弥补和不  相似文献   

7.
再识投机     
在物资短缺的年代,投机商囤积居奇,牟取暴利,扰乱市场,因此大家痛恨之。现代汉语字典把“投机”解释为“利用时机谋取私利”就不言而喻了。然而,时光流逝到现在,科技高度发达,信息快速传播,物资生产能力巨大,法律制度比较健全,物资短缺不再令人头痛,也难以给居奇以牟利机会,给消费以受损的痛苦,投机的收益不再来自于消费或需求的血汗,而来自于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而实现的消费或需求的喜悦的剩余。即:现代投机的成功以他人受益为前提,遵守既定的社会法则的结果,在“利他”中实现“利己”。这样的投机,我们不欢迎难道还要拒绝?我们还要始终认为,投机是一种难以容忍的现象或行为,把它与投资对立起来吗?还需要把它理解为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取不义之财”、“扰乱市场秩序”的同义语吗?  相似文献   

8.
5月27日,北京一家媒体打出一则不同寻常的招聘广告,广告标题冠以“战胜非典,我们有信心,善待康复者,我们有责任,诚邀非典康复者,白衣天使子女加盟婷美集团”的大标题。婷美集团总裁,著名策划人赵强对此解释,婷美此次招聘是为美国JB牌世纪汽车保护用品,脉冲超细粉自动灭火装置两项新产品上市进行人员准备。有人算过这样一本账,“全国确诊的非典病例就几千人,掐头去尾,除了七老八十的,不懂事的和有饭碗的,其中又能有几个懂婷美的那些高科技汽车用品呢?就算真的招到了非典康复者,效果又能否保证呢?北京某大学优先录取抗非典一线员工子女,本来…  相似文献   

9.
哲学上有“秃头论证”的理论.它含有这样的问题: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秃头——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回答说还不行。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成为秃头了,而这在一开始是遭到否定的。成为秃头的界限是头发1万根?100根?10根?1根?  相似文献   

10.
非典之后,与人们最为密切相关的医疗行业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仅仅一句“改革”就能解决吗?如果只是这样,事情就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中华民族面临着突如其来非典病魔严峻的考验,我们在这次“战斗”中,对我们心灵的震憾是什么?想到是什么?值得我们关注。人类在自身的发展历史中从来都是曲折的,也是艰辛的,但人类从来没有被阻碍的各种因素和灾难所吓倒,总是昂首坚毅,面对难险不断地战胜,从灾难的泥潭中走出来。今天面临“非典”,我们关注的问题不是“非典”的这一事件,而是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意志,这是我内心和思想特别感动着、关注着。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和走向辉煌,不是这个民族有多么丰富的资源和多么优势的环境,而是这个民族自身的民族精神。这次“非典”…  相似文献   

12.
防治“非典”要靠科学这是一个全民皆知的道理。如果再问一下,防治非典要靠什么科学。可能99%以上的人会回答,要靠医学,要靠自然科学。至于社会科学,可能绝大多数人会说,那和防治非典没什么关系。笔者在此要郑重指出:防治非典,不仅要靠自然科学,而且更要靠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在非典防治中具有战略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的春天注定将成为一种记忆铭刻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当这场史无前例的抗击“非典”之战渐渐趋于尾声之时,人们在不可彻底放松的情况下脸上开始泛起了往日的笑容。在这场战争中,各行各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了恢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受损的行业,并引导其健康稳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各级政府雷厉风行,迅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行业的救助措施……风雨过后,阳光初现。真正的复苏,还在于我们企业自身的调整和创新,面对新的道路,面对新的挑战,作为企业的舵手、行业的的精英,您或许正在思考。我们还缺少什么?我们还需要什么?我们该如何应变?我们怎样选择?为此,本刊特邀请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写下了对这次举国上下抗击“非典”之战的分析和反思,以及所属行业及自身企业在经历非常时期之后的发展。希望能引起业界及相关企业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东方企业家》2005,(1):143-143
我们一直在强调,所谓战略就是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有一些企业长盛不衰,而有一些企业昙花一现?但对这样一个问题的回答却无法回避一个前提,这就是企业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业主委员会的法律性质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业主委员会(下称“业委会”)在物业管理中的法律地位引起了广泛争议,业委会能否同物业管理公司订立物业服务合同?能否在物业管理诉讼中成为原告或被告?各地实践差别很大。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对业委会的法律性质的准确界定,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具体分析,以期对立法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速度致胜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反馈回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把石头掏空”,有人说“把石头置于木板上”,更有人说“石头是假的”。这些答案张瑞敏均摇头,最后有一人站起来回答出两个干脆的字眼——“速度”!  相似文献   

17.
“非典”已成为一种生活政治的极端表现。非典时期也成为我们观照生存背景的一种有效坐标。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现在干什么?如果没有非典,我们的生活是否仍会受摩尔定律的支配,从奔腾到安腾,一路狂奔下去?据我所知,许多人已经陷入囚徒的困境。他们被一种巨大的恐惧所覆盖,他们自我看管、自我医治、自我反省。  相似文献   

18.
“非典”是突如其来的灾害,它对我们提出了挑战。我想,人类经历的大灾大难数不胜数,最后我们都走过来了,这一次,我们也一定能战胜“非典”。然而,令人担忧的是,“非典”无形之中命中了我们的软肋,使我们的一些弱点在“非典”面前暴露无遗。看来,可怕不是疾病,而是我们自己。我们平时痛恨的官本位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报刊文摘在4月30日头版头条位置转载一篇题为《“非典”冲击官本位》的文章,作者冯雷撰写的文章称:“‘非典’突发之初,由于旧有的工作作风、官本位意识作祟,有的地方防治工作不力。党中央及时发现,正确决…  相似文献   

19.
金融界棋局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三个非常经典的提问: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乍一看,这是三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恰恰因为简单,这样的问题几乎很少被人提起,以至于很少有人会认认真真去思考和回答这样的问题。其实,所有企业的经营自始至终无不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而展开,这是一个战略制定与执行不断磨合和修正的全过程。不论是在企业的初创阶段、发展阶段、腾飞阶段乃至深陷困境,无时无刻都需要企业明确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德鲁克说:“成功地回答这三个问题是企业成长和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而中国专…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减少碳排放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人们开始追求“低碳生活”。这是一种新的生活质量观,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对环境影响更小或有助改善环境的生活方式。气候变化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