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振文 《价格月刊》2012,(10):68-71
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把赣南振兴发展纳入了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帮扶老区尽快脱贫致富,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通过分析赣南苏区经济、民生发展现状和当前面临的价格困惑,提出了运用价格杠杆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价格策略。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的正式出台,标志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机遇。如何抓住机遇,是实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战略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金融是现代社会资金运作的核心领域,将有效提高区域资源、政策的配置效率,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研究以赣州市为例,试探讨金融支持赣南苏区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印发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川陕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或规划,促进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实现。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赣南脐橙产业多年以来存在着一些令人堵心的软肋,比如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储藏力滞后,果汁产品少;难御天灾、惧畏危机;交通不便,产业愁流通;等等。恰逢此时,赣南的脐橙产业迎来了国家的支持战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本文对《若干意见》中国家对赣南脐橙支持战略最重要的四点精华进行了全面剖析,并就如何策应国家对赣南脐橙的支持战略,论述了四项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具产业,家具产业是南康的名片,国务院在《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南康家具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本文认为,南康家具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使其难以再跨台阶,当务之急是借助优势平台发展品牌产业。  相似文献   

6.
安远,位于赣南山区,辖10乡8镇、151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是建立苏维埃政权最早的县之一,是赣南苏区13个全红县之一。1932年6月,党中央在会昌筠门岭建立了会寻安中心县委,并派邓小平同志担任第一任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安远与会昌、寻鸟两县一起,成为当时中央苏区的南大门,为中央苏区的建立、巩固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本刊编辑部再次将目光聚焦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于是有了此次安远之行,此时距离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整整4个月。  相似文献   

7.
随着赣南苏区振兴规划战略的实施,江西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资金,金融业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在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将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出击,勇担责任,助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但原中央苏区发展中的一些特点和农发行自身的一些不足也给农发行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发展较为滞后,且与全国差距仍在不断拉大中.为进一步提升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社会发展水平,通过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建了一套适用于测度苏区居民获得感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问卷开展人民获得感水平评测,检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效果,其中共回收有效问卷603份.检验结果表明:苏区振兴策略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中央苏区人民获得感水平;中央苏区政府、群众仍需在家庭消费多样性、家庭消费可得性、资产收益、工资收入、教育公平、生活保障以及水质状况方面持续发力,以提高中央苏区人民群众经济生活获得感、社会生活获得感与生态生活获得感.  相似文献   

9.
朱挺强 《消费导刊》2013,(11):73-73
随着农村税费综合改革的推进,涉农税费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农资金日益递增,特别是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国家对贫困地区加大了扶持力度。赣县作为国定贫困县,显然十分受到国家各部委的关注。然而随着国家对我县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大,资金使用绩效理应提上议事日程。下面笔者拟结合实际就如何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谈谈。  相似文献   

10.
从2014年起,商务部启动了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江西作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首批八个试点省份之一,首批获得资金支持的有7个示范县,特别是2015年中央再次支持赣南15个试点县后,实现了原赣南中央苏区包括8个国家级贫困县在内的16个县的全覆盖,这充分体现了商务部对老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热情厚望。  相似文献   

11.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是党中央对赣南革命老区提出的新要求。实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必须遵循新常态发展的"大逻辑",准确把握新常态的特征趋势,在新常态下把握新机遇、构筑新优势、再创新辉煌,不断开拓振兴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苏区在战争史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苏区精神在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成为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抚州市原中央苏区既有全国中央苏区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文章通过分析抚州市主要原中央苏区的现状、机遇与挑战,进而为提高抚州苏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抚州苏区振兴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价格月刊》2012,(7):104
作为一所地处赣南革命老区的高师院校,赣南师范学院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致力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以苏区精神办学育人,先后在苏区历史研究与苏区文化开发、"红色班级"和"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的创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江西省赣州市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稳物价"工作重点和助力赣南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大局,凸显价格举报体察民意的"寒暑表"和维护社会稳定"减压阀"作用,全力做好价格举报工作,有效解决突出问题。据统计,全市价格举报中心共受理12358价格举报和政  相似文献   

15.
2008-2015年,国家层面出台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多个支持广西发展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性文件,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西的极大关怀与厚爱,凝聚了国家有关部委对广西的巨大支持与帮助,是广西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温丽萍 《市场周刊》2020,(14):0070-0070
2019年12月26日昌赣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赣州市进入高铁时代。这条贯穿原中央苏区的发展线、振兴线、扶贫线和幸福线,将会对赣州沿线周边区域带来深刻久远的影响。文章将探讨高铁时代背景下,赣州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给予相应策略,使老区人民加快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产能过剩问题再度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从2009年年初发布《船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2009年9月出台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均显示出政府对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对新时代做好革命老区振兴工作明确了任务和要求。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问:请介绍新时代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意义?答: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大部分位于多省交界地区,很多仍属于欠发达地区,抓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让老区人民逐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印发实施,这是继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出台实施后,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丰富、深化和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支持力度,增强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发现:红色资源是革命老区宝贵的特色资源,具有独特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不仅是革命先辈留给老区人民不可多得的物质财富,更是不可复制的精神与文化财富。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不仅有助于革命老区保护红色文化遗产,也有助于其传承红色精神、繁荣乡村文化,更有助于革命老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面振兴。革命老区要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红色产业助力老区振兴。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业的发展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对红色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管理;运用数字技术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赋能;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打造红色乡愁产业;做强红色文创产业,延伸红色价值链,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