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碳酸二甲酯(DMC)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绿色”化工产品,随着国内外环保要求的提高,其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我国DMC行业发展迅猛,产量、消费量、出口量均呈高速发展态势,已成为世界上DMC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8月10日召开的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上,页岩气开发成为热门话题.与会专家认为,中国页岩气开发正面临很好的机遇,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资金不足、定价机制与管网管理、水资源矛盾与环境污染争议等因素,中国的页岩气开发仍非常困难,实现页岩气大发展还需要重点突破三大瓶颈.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杨昆说:"面对气候环境问题,需要改变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未来页岩气和页岩油将成重点发展方向."他表示,中国高度重视页岩气带来的新变化,已制定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让页岩气成为提升中国能源安全水平的一个新契机.  相似文献   

3.
十年前,我国电力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垂直一体化垄断模式,实行“厂网分开”,在发电端放开竞争,组建了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五大发电集团。十年来,中国国电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国电)在市场竞争中历练成长,以新能源和相关产业为特色推动企业转型,在发电集团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由江西财经大学和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联合举办的“中国产业发展与企业改革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1年 8月 1 8日至 8月 2 0日在江西财经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 3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教授和专家共 80多人 ,就会议主题及以下 3个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研讨和交流。1 .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 1 )关于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当前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 ,与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 ,如果用老的理念和方法在新形势下搞结构调整 ,很可能适得其反。因此 ,应区分五种类型 ,即竞争充分、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008两岸产业效率与产业发展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这些观点涉及工业增长与环境协调、环境管制与生产力成长、发展环境与产业绩效以及产业发展与升级等前沿内容,反映了产业绩效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杜赫 《化工管理》2023,(8):45-47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对制造产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电石工业生产新技术在近几年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加快传统电石生产企业升级转型,对整个电石行业的能耗、环保等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电石工业清洁文明生产作出卓越贡献。文章分析了电石化行业发展现状,电石产业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情况、展望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产业转型与产业发展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研讨会的主题涉及现代产业体系与产业升级、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与企业战略等内容,反映了当前产业经济学研究中,有关产业转型与产业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9.
正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是能源转型的基本保证。6月17~18日,以"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绿色引领产业转型"为主题的中国炼油技术高端论坛在京举行。来自石油石化企业、研究院所、高校的院士、专家200余人参加论坛。与会专家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石油化工企业应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正石油化工行业企业应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走集群化、绿色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发展之路。党的十九大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十三五"的目标是实现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的跨越。在当前形势下,石化行业如何有的放矢、脚踏实地地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已成为业界各方关注的焦点。8月16日,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河南省科学技术协  相似文献   

11.
物流形式与产业发展研究——以中国绿色食品产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流业发展是基于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反过来适宜的物流形式能够促进产业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同类型的产业以及产业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物流形式,这是一个动态过程。本文利用产业成长分析模型和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得出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已进入成长阶段的中期和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上结论客观上要求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以促进其整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在物流市场发展与物流形式的选择中,政府的扶持和产业政策的导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工业发展与改革论坛暨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建所30周年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主要涉及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工业发展的总体判断、国有企业改革与工业发展、对外开放与工业发展、由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五个方面,反映了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和中国改革开放中迈向工业大国和工业强国这两个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时代, 高科技产业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具活力的因素, 也是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高科技产业具有与传统产业不同的特征: 如知识和技术密集、研发投资大、附加值高、工业增长率高等, 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技术密集性。本文在界定高科技产业、技术超越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欧洲、美国、亚洲等国在技术追赶与跨越过程中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借鉴进行了梳理, 并据此提炼出技术追赶与跨越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 作者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的3 个主要研究方面以及3个研究空缺与不足, 研究不足将作为以后的研究重点, 为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升级与跨越发展提供理论与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4.
林小  梁莉萍 《中国纺织》2011,(12):98-98
第十五届宁波国际服装节系列活动之一,"201 1中国服装高峰论坛"在宁波东港喜来登酒店举行。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宁波市服装协会会长李如刚、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礼成、宁波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邱波、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健民、上海晨锦服饰资讯有限公司CEO张喆、宁波合和杰斯卡服饰有限公司李淑君等参加论坛。当今社会,世界的距离越缩越小,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整体的经济大环境。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在当前世界经济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诸如国际贸易复杂化、汇率机制不稳定、国内通胀管理、制造业投资环境、品牌运营成本和技术、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第七届产业经济学与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涉及博弈论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以及与互联网产业相关的产业经济分析,垄断与竞争新形势下企业竞争策略的创新,国内外产业经济学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现实研究等内容,反映了当前国内外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动态。  相似文献   

16.
在2009《中国工业经济》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青年学者围绕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产业发展、宏观经济形势与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制度创新和中国产业发展、产业微观机制与企业转型升级等论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综合与会者观点,中心观点有: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金融制度的缺陷,但根源在于产业发展机制障碍;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见底回升,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渐弱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正是时机;中国经济关乎世界经济发展走向,应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修复,形成有利竞争格局;产业发展重在机制和制度创新;修复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结构破坏,要立足于产业微观机制,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亚洲金融风暴对经济理论的冲击可能不比对经济本身的冲击小多少。当然,真正深层次的系统性思考要在这场风暴尘埃落定之后才能完成。但是,已经有不少人试图从中寻找新思维,许多新的认识和观点在出现。 由于亚洲的经济危机,近年来以“出口导向”获得经济迅速发展的“东亚模式”受到质疑,与之相对应的,美国经济的繁荣凸现了出来。 最近,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经济的繁荣原因在于其市场策略的成功: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罗斯福推行“新政”(New Deal),采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8.
<正>2021年12月29日,由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伍德麦肯兹公司协办的“2022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并同期发布《2022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近5000名国内外相关人士线上参会,分享研讨了“3060”目标实现路径、全球油气产业在碳中和目标下的投资及重组变局等内容。与会专家认为,2022年,全球步入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及通胀水平基本触顶,全球产业链持续深度调整、金融市场大幅震荡风险仍在,全球能源化工市场将受到国际政治博弈、供应安全和金融风险的严峻挑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兼顾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将进入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的新平衡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介绍,综述了反垄断、规制与产业组织研究的新进展,涉及纵向限制、双边市场、网络融合、集体谈判等前沿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唯有彻底改变发展模式,方能寻得生存之道。9月27~28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联合主办的以创新、融合、绿色、高效为主题的2017(第六届)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在宁夏银川举办,与会的500余位国内外专家和企业家共同探讨了现代煤化工的创新发展路径和举措。论坛认为,我国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