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社会转型加速期的时代背景,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由行政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变革进行了系统地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推进社会转型加速期城乡和谐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3.
在研究国内外金融结构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两方面特性,对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金融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业经营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对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更具有防范系统风险的作用,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在监管缺失下更容易发生危机.因此,展开金融业竞争、加强法制、在合理监管体制下促进金融创新和提高金融体系运作效率是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结构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张一  刘文灵 《价值工程》2011,30(24):179-180
本文提及的教师交流策略包括城市学校选派"名师团队"到农村学校进行"帮扶"工作,农村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城市学校进行"浸润式"学习;采用"波纹式"互动方式,由点带面、邻近互动;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师交流时间不能太短,要在农村学校的师生习惯于新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以后才能停止;以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后期服务、培训等工作不能间断。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由产品导向向服务导向的转变,互动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功能正日益得到更广泛的关注。本文在梳理相关互动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网络的视角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四方互动模型,并运用山东方兴物流公司的单案例研究方法,验证了该理论模型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路径在实践中的适用性,即在服务主导型供应链的运行中,服务品牌或价值的形...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有两个重要的支柱,一个是政企不分、产权不明的国有企业体制,另一个是城乡分割、工农分割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8.
城乡统筹背景下土地流转与城市化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国家一项重大决策,城乡统筹要求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从而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需要协调土地流转与城市化过程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产生良好的互动机制。本文首先在分析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剖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些热点问题,以及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缺陷。然后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提出土地流转和城市化的互动模式及互动途径。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在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资金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财政和金融是农村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要实现重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的各自优势,形成良性互动是必然要求。本文对现在文献中有关重庆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实验区背景下有关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和财政与金融协调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企业金融理论从完美的资本市场出发,认为企业只是一个通过投资获取现金收益流量的主体,不同的金融证券只是代表投资者对企业现金收益的要求权,资本结构决策、治理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但是,完美资本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资本结构是治理结构的基础和依据,治理结构是资本结构的体现和反映,  相似文献   

11.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及城郊关系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经验表明,大都市区人口空间演变引发政治、经济、社会重心向郊区转移,并进一步带来城郊关系的调整,从而对大都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城市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人口空间演变催生了平等、分工、协作的新型城郊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位和交通条件、资源禀赋与资源地域组合、区域发展外部势力介入、计划经济时期重化工业基地建设、制度环境等方面探讨了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进而为解决东北地区城市和区域的关系问题,促进城市与区域的良性互动,提高城市与区域整体实力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世界范围的太平洋经济圈城市间的竞争,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应该站在国家整体可持续发展安全的战略高度,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全球化的视角上,重新审视中国沿海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格局.首次提出了沿海城市群与内地城市的"嵌入性结构关系"格局的大沿海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了"新人文区位论"、"区域性结构空洞"等全新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打破传统沿海城市的区位观,建立广义沿海城市区位概念,推广沿海城市的"新人文区位"再造体系,建立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的制度型地域结构关系,扭转中国沿海与内地间存在的"区域性结构空洞"和"区域性产业结构空洞",寻找一种全新的中国沿海城市的发展创新道路,构建一个全新的国家安全型可持续的现代化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城乡自然生态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对城乡之间自然生态关系缺乏准确的研究现状,首次提出建立城乡自然生态关系概念的观点,认为在城市化和城市规划研究中应加强对城乡资源关系、资源利用关系、组成要素关系和要素感知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应充分认识和利用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实现小康社会,城市居住需划、建设、管理工作应该改变观念、调整规划、全盘考虑、制度政策,建立一个健全的机制,为国家、城市提供适应不同城域城市、不同城市区域、不同阶层的住房方案.文章还提出实现住宅个性化,改变城市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本效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3):107-110,126
置身于陌生人社会,农民工没有声望、形象等储蓄,"过路人"心态给予他们以危险的误导:越轨行为可以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巨大收益.优化农民工的城市社会生态,构建城市和谐社会,是城市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规划强制性内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体现规划公共政策属性、实施规划监督和检查的重要内容。城乡规划法赋予了强制性内容的法律地位,并且规定了其区别于一般内容的修改程序。然而强制性内容的规划编制往往研究不够深入、制定不够慎重,随着下位规划的开展,研究逐步加深,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必然产生较多的难以落实的问题,进行强制性内容的修改将带来较大的效率和效益成本。因此必须提高规划强制性内容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强制性内容进行分类分层,指标性、空间载体性内容区别对待,努力探索在规划编制中保障强制性内容得以顺利实现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及城市生态系统理论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对象,生态城市定位为主题,探讨这一复杂系统及其与周边的协调关系.论述了建构生态城市规划目标体系及其规划理论、指标体系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理论界和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工作者应关注城市生态化控制理论,以及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核心与宗旨等问题.以广州等城市生态化水平为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调整目标.同时,提出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一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19.
裴婷婷 《价值工程》2012,31(19):257-258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目前高校师生关系仍存在不和谐现象,本文分析了不和谐师生关系的表现及原因,最后提出了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