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劳动力为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形成大规模的距区区域流动。全面地分析流动的特点、原因、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寻求促进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健康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卢迈等人把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分为3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严格控制农民流动、以计划转移为主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就地转移为主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以跨区流动为主的阶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王爱文则对改革开放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作了更为详细的划分:20世纪80年代前期农业内部富余劳动力问题显现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地向非农业产业转移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大规模跨地区流动就业阶段;90年代后期农村劳动力转移趋于平稳的阶段。这些划分,基本刻画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的再思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问题上 ,人们已经形成共识 ,但是 ,在转移的具体途径方面却存在很大分歧。这种分歧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应就地转移、就地消化 ;另一种观点认为 ,应通过优先发展小城镇予以吸纳 ;第三种观点认为 ,应向城市转移 ,尤其是向大中城市转移。本文认为 ,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应该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但需要解决一些制度性的障碍 ,否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那种力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就地转移的设想是不切实际的 ,也是行不通的 ;力图通过优先发展小城镇来吸纳大量农村剩…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农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偏低,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转移与就业。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各种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转移成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抽样调查的数据为依据对1993年度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规模、流动范围、外出打工的滞留时间及外出打工人员的区域间流向等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 一、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状况 根据调查,调查范围内外出打工人数为3603人,占被调查的总人口6.03%;1993年全乡村总人口数为85166万人,若以此比例进行简单外推,则1993年全国农村估计有5139.66万人外出打工。即大约每8.6个农村劳动力中就有1人外出打工。  相似文献   

6.
7.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社会热点,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亦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由之路。鉴于女性劳动力的特殊性,本文拟以江苏省为例,针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中呈现的特点进行统计描述,并在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就其影响因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形成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特别是每年春节前后一段时间,集中流动,声势浩大,被人们形象地称作“民工潮”。这种流动具有什么特点?将是什么趋势?社会效应如何?应采取什么对策?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形成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比较清晰的阶段性特征,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动了中国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国际社会的接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革,农村劳动力流动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产生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群体特征与宏观背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群体特征与宏观背景分析杜鹰本文依托对四川、安徽两省的实地调查和抽样调查获取的大量数据资料,对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群体特征及其宏观经济背景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使用的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本课题组1995年对四川、安徽两省的实...  相似文献   

12.
新疆特色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劳动力总量、质量、就业现状及农业劳动力剩余状况的分析,剖析了新疆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率低的原因,提出了应对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玲玲 《农村经济》2003,(12):70-71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 农村劳动力供给数量大 ,质量低我国是一个拥有 9亿多农村人口的农业国 ,现有耕地 14亿亩 ,农村土地只能容纳约 1 4亿多的劳动力 ,并且由于城市和道路的扩建大量占用耕地 ,荒漠化对耕地的连年侵蚀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明显呈下降趋势 ;另外 ,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将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逐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加入到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中去。这表明 ,农村劳动力供给数量巨大 ,更为严重的是农村劳动力增长速度过快 ,使得农村劳动力需求与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供给之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情况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的流动与易地就业,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客观反映,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然而,在我国形成于八十年代,发展于九十年代的由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形成浩浩荡荡的“民工潮”,却给人们留下许许多多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根据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农村调查长期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的布署,我们在辽宁农村调查长期固定观察点,对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就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促进效应和制约效应。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促进效应有:帮助劳动力增加收入更新观念;为输入地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推动各项改革深入进行。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约效应有:引起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对农业及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互动影响,也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流动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不确定性、风险与中国农村劳动力区际流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作为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既创造了在软化的制度约束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途径,并成为。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同时也产生了其特有的问题,那就是由于制度、市场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障碍,使得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表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本文根据武汉市的调查资料,对农村劳动力区际流动中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中国农村劳动力区际流动不确定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规律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江西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出现大量剩余,从而引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寻求就业机会而进行的大规模流动。本文针对江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具体情况,试图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具体情况,试图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就业规律及其原因做一探索。  相似文献   

19.
进入90 年代,苏南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针对劳动力的供求矛盾问题,提出了缓解劳动力就业的可供选择的三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0.
教育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吉林省的微观数据,本文应用微明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了教育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流动倾向越高,其中,具有大专学历劳动力的流动比率比具有初中和高中学历劳动力的流动比率分别高出5个和2.8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水平正相关;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教育收益率明显高于在农村务农的教育收益率,其中,具有初中和大专学历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收益率分别是相应学历农村务农人员教育收益率的4倍和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