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陕西能源消费量剧增,而导致能源消费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如何甄别出关键的影响因素并据之进行控制,是理论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基于1995~2009年陕西能源消费量及表征经济发展的诸变量的统计数据,借鉴因素分解及因果关系分析技术,定量研究陕西省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通过因素分解技术,发现经济总量、能源消费强度及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引起陕西能源消费量变动的主要因素,通过因果关系分析技术,发现经济总量、能源消费强度及国民经济中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是能源消费总量的格兰杰因,并据之提出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约束下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7,(6)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能源是驱动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京津冀三地能源消费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利于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对京津冀三地能源消费驱动因素进行探究。文章基于LMDI分解分析模型,选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常住人口、能源强度及能源结构等指标,对比分析北京市、天津市与河北省三地1995-2013年能源消费驱动因素差异。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是促使天津市及河北省能源消费增加的主要动力;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对北京市能源消费驱动作用显著;产业结构调整对京津冀三地能源消费作用不是非常显著;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京津冀三地能源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结构变化对京津冀三地能源消费的影响较弱。最后,文章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京津冀三地在节能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Laspeyres分解模型,对1985-2003年间中国工业部门28个行业能源消费量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收入效应、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对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等因素所导致的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强度下降是中国能源消费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从各阶段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分解来看,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波动主要是由结构效应的不稳定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东盟五国1971 - 2007年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菲律宾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经济结构效应一直在下降,印尼的效应则从低点一直往上走;印尼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强度效应出现反向关系,而其他四国则保持几乎一致的变化轨迹;印尼的燃料转化效应曲线一直保持着平稳的上升趋势,泰国保持着从小幅的上升后维持不变的状态,其他三国几乎没有任何变动. 相似文献
5.
6.
基于SDA法的能源消费影响关键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因数分解法,本文分行业研究了影响中国能源消费的关键要素,将影响能源消费变动的因素分解为能源强度变化、技术系数变化、国内最终消费比例变化、资本形成总额比例变化、出口比例和进口比例变化以及最终需求总量变化等6个指标。研究结果显示,技术系数变化是影响中国能源需求量变动的最主要因素;能源强度变化、出口比例和进口比例变化也是影响能源消费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在影响中国能源消费变化的各行业中,电力、蒸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产品制造业等6个行业对中国能源消费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2002—2016年,伴随着291亿农村人口的城镇化,中国居民能源消费量增长了190%。在这一背景下,准确识别城乡居民能源消费模式差异及影响因素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城乡视角,重新界定居民能源消费,涵盖了建筑用能和交通用能两部分;同时在模型中创新性地引入了财富效应和强度效应,结合结构效应、城镇化效应和人口效应进行定量研究。利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基于我国2002—2012年城镇、农村居民数据,本文考察了不同驱动因素对城镇和农村能源消费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建筑能耗强度和住房面积的增长是驱动居民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也对城镇居民能源消费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由于较高的增长率,农村建筑能耗强度和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对能耗增量的贡献已经逐渐超过城市。此外,分解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居民能源消费的正向效应在逐年递减。这为“城镇化导致居民能源消费增加”提供了间接反证。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ARCH类模型对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的波动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不具备自我稳定机制,其波动性存在非对称现象,正向冲击能够增加能源消费增长率的波动性,而负向冲击则能降低能源消费的波动性,且波动性对增长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15.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基于能源结构约束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等常规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进行了量化。结果显示,煤炭消费依然是我国的能源消费主体,其次是石油、水电、风电、核电及天然气。这意味着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的主要矛盾并不是能源的总量约束,而是能源的结构性约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生产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固定效应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200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增长、农业从业人数、机械化水平及过去消费习惯与农业生产能源消费正相关;能源价格与农业生产能源消费负相关;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在短期内对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的影响有限。当前节约农业生产能源消费应从改革能源价格机制、更新改造农机和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18.
运用Laspeyres指数完全分解技术对1995—2008年我国六部门的终端能源消费变动进行量化分析,分解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能源技术进步等因素对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我国终端能耗逐年增长的主导因素,其中技术进步的节能潜力要远大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间陕西省取得了跨越式的经济大发展,特别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其经济发展已驶入了快车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带来碳排放总量的增加,测算了陕西省2002~2012年7种主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使用LMDI法(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把陕西省能源碳排放增量分解成人口、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消费强度这五方面因素。研究得出,2002~2012年间除能源消费强度这一因素的累积效应为负外,其余四种因素的累积效应皆为正。使用逐年效应角度观察,人均GDP是碳排放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能源消费强度对碳排放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1978-2009年的能源消费与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认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为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