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大巍 《活力》2010,(8):362-362
灾难新闻.是指“反映由天灾或人祸导致的.给人类带来不幸的社会原生态的新闻”。不仅包括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新闻。也包括战争和恐怖袭击等人为灾难的新闻,环境污染、交通和生产事故等事件。从1842年德国汉堡的火灾废墟图片开始.灾难新闻摄影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战争、疾病和灾难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新闻摄影关注的重点.从“荷赛”获奖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WPP在其51年的新闻摄影评奖历史中曾将年度最佳新闻图片奖授予灾难新闻摄影四十多次,这是一个足以让人惊叹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李志刚 《活力》2011,(5):195-195
标题是人类社会传播活动发展需要的产物.它同新闻一起反映时代的社会生活.同时又影响着社会、推动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新闻标题学的一部分,新闻标题的历史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分析标题的演进与社会历史进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了解新闻标题的历史与发展趋势.也进一步阐明了报刊新闻标题的对新闻传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李卓 《活力》2010,(20):168-168
一、新闻写作坚持的基本 标准新闻.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是消息、通讯、新闻特写、速写等体裁的统称。由此对于新闻稿件的书写也要求具有一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李志杰 《活力》2005,(5):225-225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新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写的新文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尽管这是一种边界不十分清楚、内涵不十分确定的边缘性新闻文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类似于新闻调查和新闻分析,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报道,它是从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切入,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而非简单的现象报道。社会经济新闻是以辩证的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而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成就报道”和“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5.
新闻每天都在发生。信息社会里.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日益多样化,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新闻更具贴近性和可读性?这就对新闻工作者对新闻语言的运用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即,新闻语言一定要保有真诚性。所谓“真”.“顾名思义”.就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李艳丽  魏绪东 《活力》2006,(2):170-17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新闻传媒普遍加大了社会新闻的报道力度,以提高和增强媒体自身的价值.吸引更多的读者、观众和听众。不少社会新闻作品既发挥了道德规范功能作用,又体现了指导性原则,在主体上很好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主流,充分发挥了表达舆论、传播思想和观点,达到统一思想和行动,社会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李春晓 《活力》2010,(20):154-155
社会新闻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的一种新闻题材,报道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利益相关、情趣相连,因而博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正因为社会新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种优势,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也就成为各新闻媒体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报纸靠读者求生存已经成为现实与必然。面对这个现实与必然,作为《伊春日报》如何去争取更多的读者,从而更加体现出自己的权威性.发挥好自己的指导性.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新闻宣传,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李涛 《活力》2011,(15):43-43
当今.我们处于信息时代。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成为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简直不可设想,不读报纸、不看电视、不听广播,生活将如何度过!新闻传播如此重要,所以,人们都非常关心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毋庸质疑,我们现在的新闻,在真实性上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  相似文献   

9.
刘恒志 《活力》2013,(10):70-70
一、做好热点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必要性 所谓的热点新闻,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易引起震撼力、在社会上易引起感染力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人们比较关注的国家大事、重大事件或任务。就当前我区新闻宣传工作整体来看,会议新闻、简单事件新闻占的比重较大.对于人们较为关心的热点新闻报道的较少。人们一打开电视或广播,看到的或听到的大多数是会议报道和一些事件报道。  相似文献   

10.
范红毓 《活力》2013,(1):49-49
电视已走进千家万户.看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取少的一种习惯。人们通过电视知道新闻,了解百姓生活,电视引领着人们感知社会、认清丑恶、走向世界。电视提高了人们的文化艺术水平和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11.
朱兴明 《活力》2014,(3):78-78
一、新闻价值原则 所谓新闻价值,是指一则新闻能给社会带来的新的信息的分量。换言之,新闻价值是一个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1.新鲜 新闻要新鲜,一方面是指构成新闻事件必须是新近发生或者是正在发生的,即新闻必须具有时效性;另一方面也指构成新闻的事件从内容上来看是新的,即有新意的.有新鲜感的。新鲜性,也要求新闻包含着新的内容。-件事情,如果是司空见惯的,没有多少新意,人们就不会感兴趣。相反,如果令人耳目一新,或者是自古未有的,人们往往愿意了解,愿意传播。  相似文献   

12.
王丹 《活力》2013,(4):126-126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生活在经济之中,从个体到集体.整个社会都十分关心经济,重视经济。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所以经济新闻在我国的各种新闻传播媒介中都占有十分显著的位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经济新闻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经济领域里出现了大量新鲜事物。  相似文献   

13.
王晖 《活力》2011,(16):91-91
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深度报道的内涵和特征.提出新闻工作者必须要通过细致调查分析才能做好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4.
俞帅锋 《民营科技》2007,(11):106-106
从历史和现当代新闻界存在的种种问题及社会弊端来分析,可以看出:新闻职业道德的形成与社会完善、发展是同步的。这种现象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由新闻职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更与社会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没有哪一种职业像新闻这样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及人民的生活有昔如此大的影响,也没有哪一种职业的道德状况受社会影响如此之深。尤其是现代社会,新闻已成为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和社会对新闻职业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任何一种职业。  相似文献   

15.
郭莉娜 《活力》2013,(4):162-162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新闻评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方法是比较概括和抽象的。主要通过分析说理的方法.从理论、政治、政策和思想上去启发和引导读者。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评论已经成为包括通讯社、广播、电视在内各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体裁,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由婧涵 《活力》2008,(9):86-86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民众参与社会事物决策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所以各种传媒结合自身的特点,相继推出了一些反映民声的新闻节目,因此,民生新闻也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7.
吕芳 《活力》2011,(7):182-182
道德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随着社会的分工和生产劳动内部的分工而产生的。是随着这种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新闻行业的道德.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通过新闻职业特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一个一线电视新闻采编记者的角度,通过与不同人群面对面的采访,客观生动地挖掘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幸福生活。文章从电视新闻记者要坚守新闻阵地客观记录新闻事实、坚守职业操守无愧于记者职业、不断学习提高新闻业务水平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得出记者要勤于思索乐于坚守,做时代忠实的记录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赵丹琪 《活力》2011,(11):185-185
播音是有声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环节。我们常说“播新闻不难,播好新闻却很难”。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播音语言在原有准确规范、朴实无华、圆润饱满、简洁明快的基础上.对于播音的语速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在当前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信息量的要求,促使了新闻播音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清楚明快。播音的语速究竟应该有多快,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人主张新闻播音提速。有人呼吁让提速的播音慢下来。  相似文献   

20.
白雪松 《活力》2011,(6):262-262
作为诸多新闻品种的一种,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以短小的篇幅再现当时的景况.并把新闻事件传播给受众的一种新闻体裁。现场短新闻是一种常用体裁。是受众喜爱的一种报道形式。由于它同时具备了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章短而精等特征,适应人们对信息的需要,适应了信息大爆炸的知识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