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探讨了广东省环境规制的现状,然后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广东省环境规制与FDI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结论:广东省的环境规制与FDI的流入有长期动态均衡关系,环境规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FDI流入,而且这种影响是负面的。严格的环境规制是影响FDI流入的成因,但FDI的流入是环境规制的成因,它们之间不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最后,针对广东省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借鉴与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就FDI规模对湖北省就业总量和三大产业就业量贡献率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基于FDI对湖北省三大产业就业的动态弹性系数的测算结果,对湖北省如何增加区域就业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晓燕 《经济论坛》2010,(10):70-73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FDI对广东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因素表明,市场竞争是广东省外资技术溢出的一个重要渠道;产业关联程度对广东省的技术溢出影响作用不大,从回归结果来看前向和后向相关联程度高的行业的系数虽然都是正的但显著性不大;外资企业研发费用的投入对当地技术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4.
企业所得税的改革结束了长期以来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套税制并存的局面,对内外资企业均有一定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广东省影响外商投资的非税收因素逐步得到改善,税收优惠政策对FDI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两税合一"在客观上增加了广东省外资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得益于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的积累,对FDI的流入并不会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广东省应改善非税收因素,促进外资分布的地区结构优化;淘汰依靠税收成本优势而生存的中小型企业,发展大规模、高技术含量的战略型外商投资企业,提高FDI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搜集整理广东省1990—2010年间的数据,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就业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数学模型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产业结构升级在长期将会对农村就业产生拉动效应,而短期则会对农村就业产生负效应。由此对短期如何缓解就业压力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卢晓勇  孙宏  李红 《技术经济》2006,25(12):7-9,34
伴随着我国开放政策的深化和加入WTO,FDI的就业效应日趋成为学者们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FDI较为系统地分析,认识到FDI的就业效应更应该是一种间接和长远的效应,且其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特征。因此本文从FDI的关联性和长远的动态特征等方面对其就业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杜彬  刘毅 《新经济》2011,(3):83-87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对东道国的技术发展、资本形成、进出口、就业、经济增长等方面带来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外资企业亦会间接地影响东道国本地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比如,  相似文献   

8.
FDI对广东省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一直处于全国的首位.1979年到2006年广东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73.65亿美元,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强.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广东投资设了10万多家子公司和研发机构,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设立了400多家.强大的外资注入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从计量的角度分析外资对广东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FDI产业选择的变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小玲  董有德 《经济师》2007,8(6):14-14,16
外国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经济带来了许多积极作用。在就业方面它吸纳了境内大批劳动力,并对我国典型的二元就业结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FDI进入的产业结构越来越高,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必定释放出大量的非熟练劳动力,使我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又因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FDI企业面向的是劳动市场的一小部分年轻高素质劳动力。所以无论是对就业水平还是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上,将越来越凸现其消极影响。针对此文章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流入中国的外资量始终排在世界的前几位。大量的外资流入,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对我国就业产生了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指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我国雇用的工人。间接影响是指“外溢”效应,通过国内投资、产业结构、技术等对就业产生影响。本文试图采用1992~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FDI和我国不同产业就业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吸引外资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就业是中国引资政策目的之一。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FDI的区域差异性对就业的动态效应。在模型中选取1997—2010年各省市区相关数据来研究,结果显示,FDI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就业影响有显著差异,FDI对中国就业影响总效应为负,其中FDI对东部地区就业有显著的替代效应,而对中、西部地区则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FDI流入对中国内资企业就业和工资水平影响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2001~2003年经济普查数据,从企业层面就FDI流入对内资企业的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表明:FDI流入对内资企业工资水平的正面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但有别于以前结论的是,企业层面FDI流入对就业水平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原因在于外资的进入可能会对内资企业产生挤出效应,从而抵消通过关联效应带来的就业增加。所有制、创新能力和出口倾向也是影响FDI流入对内资企业就业和工资水平产生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FDI对中国就业效应的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资本劳动力配置方程将Agosin和Mayer关于FDI对资本挤入挤出效应的经典模型转化为对就业的分析,构建了关于FDI的就业效应与工资效应的实证模型;并使用我国28个省区1987—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对(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就业水平存在显著的负效应,对工资水平不存在长期影响。以1998年为分界点,将样本划分为两个子样本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子样本下的结论与全样本的结果相当一致,但1998年以后FDI对就业的负效应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vestment,简称FDI)。截止2006年我国实际利用FDI高达6918.97亿美元,已成为世界FDI的主要流入国之一。然而FDI在我国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呈现出“东高西低”的二元结构,80%以上的FDI流入东部沿海地区。而近几年流入东部沿海地区的FDI也呈现出明显“北上”之势,  相似文献   

15.
FDI已经成为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近些年来,FDI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作为资本形态的FDI,在国际生产投资中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牵制,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时期,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的FDI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这些不良影响和针对这些影响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已经成为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邓友兴 《时代经贸》2010,(6):153-153
文章利用1986--2005年全国28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与其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呈负向相关,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1986-2005年全国28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与其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呈负向相关,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外资的大量流入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支撑点.但贵州与其他省份及地区相比,FDI在数量及产业分布上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总体上是总量较少,产业分布不广.本文立足于贵州,在FDI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以求更好的利用外资,促进贵州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1990年以来,广东省对外贸易出口值占全省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3以上,1998年广东省出口总额达到756.18亿美元,1999年达到77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0%,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占全省出口额的80%,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额的40%左右,外贸出口已经构成了广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广东国民经济的重要特点,它对调整我省劳动就业结构和提供就业机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考察不同外贸出口方式和不同出口企业类型等对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对于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正确科  相似文献   

20.
FDI的就业效应按其作用内容可分为就业数量效应、就业质量效应.利用以科布一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的FDI就业效应的计量模型,通过对中国的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FDI流量对中国就业的数量和质量都产生了较明显的正面作用,且对东部地区的就业效应要大于中、西部地区,FDI存量则对中国就业的数量和质量产生间接的负面效应,而对东、中西部就业数量的总体就业效应为正,就业质量的总体效应为负.因此,应改善西部投资环境对FDI的流向分流引导,进一步加快国企改革,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