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联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三大地带为基本地缘格局的区域差距也丰不断的扩大与升级。并且,这种差距表现为多层次和全方位的。从三大地带来看,不仅三大地带之间的差距在拉大,而且三大地带内部的差距也有不断扩张的趋势。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区域差距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现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区域差距会自行缩小。但是,现实的区域经济发展轨迹和相关的实证研究都已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市场力量不仅无法使区域经济差距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迹象。那么,区域差距与经济增长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以及区域差距-区域增长-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联动关系,就成为了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不平等与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的假设,分析了中国各省份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区域经济增长与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差距,揭示了居民收入差异问题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各地不可忽视的社会冲突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3.
运用不平衡指数、集中度指数、标准差、变差系数等指标来测度1993-2003年中国30个省市和东、中、西部消费发展的省际差异和三大地带差异.结果显示,30个省市之间消费发展尽管有差异,但差异的规律不明显;而消费发展在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消费发展的地区差距主要表现在东、中、西三类地区之间.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收入差距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收入差距正在加速扩大的非均衡格局,已经对我国整个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何缩小差距,保持区域经济的同步协调发展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对三大地带、六大区和各省市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提出缩小区域收入差距的思路和政策建议。希望能有助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有助于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目标、效果及遗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的地区差距由来已久,这种差距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还体现在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上,早期的研究呼吁利用转移支付的形式来促成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转移支付在缓解地区经济差距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方面的表现不如人意,虽然转移支付部分激励了地方政府提高公共品的水平,但是没有证据显示地区之间的财力差距因此而缩小,并且转移支付诱导了地方政府盲目扩大自身的人员规模,降低了地方的财税努力。因而未来的改革既要涉及到转移支付体制本身,也要涉及到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建设,要优先通过市场机制而不是行政干预的方式促成区域平衡发展.以最大限度降低增长的代价。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经常被其他同级地方政府之间攀比和效仿,势必演化为政府间财政支出的公开竞争行为。该行为借助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的传导势必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本文将通过地方政府这种财政支出竞争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视角揭示了区域经济差距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刘文  田利珍 《珠江经济》2008,201(5):65-77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其人力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均居全国前列,但区域间存在差距,且区域内部分化严重:居民教育水平居全国前列,但各省市之间差距较大;人均教育经费高于全国水平,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却逐年扩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医疗卫生资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资源配置不平衡。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等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同时促进区域内部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发展,是这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苏浙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空间结构上存在着差距甚大的三大地带.中间地带的"二传手"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是加大区域经济在空间结构上的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统筹长三角的协调发展中应该将中间地带城市的发展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文章以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建设为例对此提出相应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苏浙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空间结构上存在着差距甚大的三大地带。中间地带的“二传手”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是加大区域经济在空间结构上的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统筹长三角的协调发展中应该将中间地带城市的发展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文章以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建设为例对此提出相应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精准扶贫是加快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也带来不同影响.文章通过分析江苏省三大区域的贫困度及空间分布,研究分析江苏省三大区域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西藏作为我国的一个民族自治地方,由于其自然、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独特性,使得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无论是与其他民族自治地方、一般地方(省、直辖市)相比较,还是与特别行政区相比较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和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 1“六五”期间,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低于全国11%的平均水平.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与全国人均水平的差额从1980年的327元扩大到1985年的605.7元——五年时间差距几乎翻了一番!如何认识并解决民族地区(文中民族地区泛指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少数民族人口占较大比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农村经济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成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但从地域方面看,以东、中、西三大地带为基本地域单元,经济差距日益拉大,区域不平衡不断加剧,已成为国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口发展的地区差异实证研究:1992-2001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运用不平衡指数I、集中度指数D、标准差S、变差系数V等指标来定量测试1992-2001年中国30年省市和东、中、西部出口发展的省际差异和三大地带差异,并对30个省市的出口发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992-2001年30个省市之间出口发展尽管有差异,但差距在逐渐缩小;而出口发展在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中国出口发展的地区差距主要表现在东、中、西三类地区之间。需要采取措施加快中西部出口贸易的发展以缩小与东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财政关系的变迁是在国家强烈主导下进行的,同时受到地方各利益集团力量对比的影响。中央发展战略经常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摇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与不规范性。民族自治地方的博弈优势在于其政治要价能力,劣势源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追求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的主导下,民族自治地方逐渐在博弈中处于劣势。为此。一方面,应当制度化对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处理,加大西部民族利益集团的倾斜。另一方面,加大地方政府违规的惩罚力度,加强对东部利益集团的利益约束。  相似文献   

16.
安徽     
《重庆与世界》2013,(6):42-43
安徽位于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要;中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了深厚璀璨的文化底蕴。安徽是中国道家文化、北宋理学等重要文化的发源之地。明清处于鼎盛时期的徽文化与敦煌文化、藏文化并称中国三大地方显学之一。徽文化,  相似文献   

17.
《山东建设》2005,(13):21-22
针对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综合经济区方案存在的一些明显缺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提出,目前在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情况下,有必要在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的基础上,重新考虑划分中国的综合经济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宪  刘勇 《开放导报》2008,(3):32-37
200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区域经济继续保持普遍加速高位运行态势,地区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增长速度继续呈"西部东部快、中部慢"格局,差距继续有所缩小;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总量比重结构差距呈"地带缩小、省区拉大"态势。2008年我国区域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趋势,增长速度可能稍有放缓,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绝对差扩速放缓、相对差距略有缩小"态势。本文提出了2008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考虑不同区域存在技术差距的前提下,首次运用共同前沿考察了2002-2012年中国三大区域的创新效率,并定量测算中国区域创新水平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中国总体创新效率偏低,创新水平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参考不同技术集合,三大区域在群组前沿和共同前沿下呈现不同的发展格局;东部区域与当前全国最优创新水平非常接近,而中西部区域创新技术缺口比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波动幅度较大;三大区域之间的创新水平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呈现严重非均衡状态。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之间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差距对我国目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了严重影响,造成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与传导渠道在各区域的显著差异,严重弱化了稳健货币政策促进宏观经济增长的实效性。因此,构建区域金融支持体系、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