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增长与投资制度创新研究一、甘肃民族地区畜牧业投资及投资制度的特点畜牧业是甘肃民族地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而投资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则对民族地区培育支柱产业,实现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畜牧业投资作为农业总投资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本项研究为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作为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民族地区畜牧业结构调整与畜牧业经济增长》以甘肃民族地区为例,分析了这一地区畜牧业的草场结构、饲料结构、畜种结构、畜产品结构、畜群结构等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民族地区畜牧业应采取的行政措施、经济措施、法律措施、科技措施。《民族地区畜产品流通制度创新与畜牧业经济增长》,分析了民族地区畜产品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使畜产品由分散流通转向规模流通,建立畜产品流通的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畜产品各项流通管理制度等制度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刊发表的一组论文,分别从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约束的角度探讨了甘肃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增长问题,相信这一应用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区域经济问题的案例,能够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近年来,甘肃通过制度创新措施,来促进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但在制度创新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甘肃应在完善草场承包、加强“草食畜”配套建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等三个层面上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非正式约束与甘肃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民族地区受到非正式约束,使其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障碍。为此,应协调民族地区非正式约束与畜牧业经济增长的关系,以促进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甘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探讨●李兴江(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系兰州,730070一、甘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困难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经济增长向集约化转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备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但仍未摆脱粗放经营为主的格局,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主要...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吴江杜延军(兰州730070,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系)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计算出自然科学与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很难计算出社会科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是因为,社会科学对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创新的核心制度要有效率还需要创设配套制度来保障.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促进经济增长目标是首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要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结构.其中,发展特色经济模式是核心制度.要很好地发展特色经济,需要创新一些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内的配套制度.从而,循序渐进地推进新农村经济增长,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创新的核心制度要有效率还需要创设配套制度来保障。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促进经济增长目标是首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要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结构。其中,发展特色经济模式是核心制度。要很好地发展特色经济,需要创新一些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内的配套制度。从而,循序渐进地推进新农村经济增长,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农村制度变迁:甘肃河西地区的案例研究●敏行聂正彦(西北师范大学政法系兰州,730070)甘肃河西地区土地资源丰裕,农业发展条件较好,是国家和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在河西地区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0年代初期以来,...  相似文献   

10.
甘肃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义C-D生产函数,对甘肃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2004年间甘肃广义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44.96%,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上升.但是,同发达地区相比,甘肃科技综合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甘肃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使经济增长尽快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集约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经济利益分化与社会公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利益分化与社会公平问题刘秉国(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系,兰州,730070)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向现代化推进步伐的加快,全社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但是通过市场经济固有规律所带来的利益分化和社会不公问题也呈现出加速扩展...  相似文献   

12.
张森春 《发展》2001,(7):50-52
甘肃省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难点   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看,甘肃民族地区是我国最典型的欠发达地区。 1998年甘肃省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人均 GDP仅为全省人均 GDP的二分之一强,尚不足全国人均 GDP的三分之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的 70%、全国的 50%。在甘肃民族地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 89%,就业结构中农业劳动力占 77%, GDP构成中农牧业产值占 37%。因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甘肃平均水平。   1991年到 2000年的 10年间,是甘肃民族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横向分析,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同全省…  相似文献   

13.
生态保护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长期困扰甘肃乃至全国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样本,对甘肃民族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对策性研究,针对生态环境、生态移民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三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传统畜牧业存量大,要摆脱落后局面,就必须利用技术进步改造、融合传统畜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科技正在与经济进一步紧密结合,经济合作的全球化趋势明显增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我国跨越式发展的实现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促进民族地区传统畜牧业发展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使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5.
规模递增、技术进步与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娟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9):45-49
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技术进步贡献率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用OSL估计方法建立了样本区域旅游就业线性模型和索洛余值增长模型,研究发现:已有研究中基于经济规模不变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前提假设与现实严重不符。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弹性和为2.03,呈规模报酬递增,且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贡献差异明显,资本投入要素贡献度高达182%,劳动投入32%。平均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极低仅为一11%,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最后为持续发展西部旅游经济,提出加强技术引进、制度创新及继续大量资本投入的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 西北5省区地域辽阔,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有20多亿亩草原,全国著名的5大牧区就有甘肃、青海、新疆3个在西北。畜牧业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草场、饲草、畜群和群种等方面的显著优势。西北牧区是蒙、藏、回、维吾尔、哈萨克等兄弟民族聚居的地区。畜牧业是这一地区民族经济的主要支柱。建国40多年来,这里的畜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在古代的政治、军事地位》系列论文之一 ,文章简略阐述了北宋政府对甘肃 (现甘肃行政所辖地域 )秦州 (今天水一带 )、河西、河湟等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方面的经略 ,探析北宋时期甘肃的地理位置、民族政权的立场和经济资源对北宋王朝所具有的战略意义 ,由此凸现出甘肃在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所具有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8.
吕萍 《开发研究》2005,(4):108-110
甘肃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营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实现甘肃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制度创新是其必然选择。制度的落后又使制度创新和改革空间更大,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种与发达地区的比较优势,应加快推进甘肃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体系,并立求在政府管理制度、融资制度、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管理制度等制度要素上着力。  相似文献   

19.
吴振宇 《发展》2013,(11):27-2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庄浪县在项目管理上坚持制度创新,在项目前期的立项审批方面,摸索出了以项目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议项目、以县政府常务会议定项目的管理模式,实行“一站式”服务,项目单位各负其责,加快了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为全县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因素的贡献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正林 《改革》2007,(11):49-54
基于1978~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地区差异与农业增长进行研究表明,制度变迁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作用显著,土地产权制度、价格制度、财税制度变迁通过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利益来影响农业增长。同时,各地区中影响农业增长的各种因素及其对农业增长的要素贡献度存在差异。可从加强农村经济制度创新入手,结合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寻找制度创新和地区特色的结合点来促进农业稳步增长.缩小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