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海萍 《乡镇经济》2006,(12):39-41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特殊性的扶贫开发形式,核心目标是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但目前我省旅游扶贫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在分析我省旅游扶贫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我省旅游扶贫工作应关注的重点,以此关注贫困人口利益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扶贫方式。随着我国现阶段对农村经济问题的越来越重视,改善农村的生活生产条件,提高农村经济收入水平,已经变现的越来越有必要。然而,现阶段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还存在一些问题,扶贫效果难以实现。文章主要研究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魏梓秋 《发展》2006,(5):56-57
旅游扶贫及其优势 一、旅游扶贫的概念 在旅游地的规划开发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保存完好、旅游价值较高的旅游资源总是和贫困地区联系在一起。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贫困地区往往由于其交通不便、观念落后等原因,对自然旅游资源没有开发而保存完好;二是贫困地区由于与外界联系较少,其本地传统的民风民俗较少受到外来化的冲击和影响,成为独具吸引力的人旅游资源,也是基于以上条件,使旅游扶贫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发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构建旅游产业链,吸引游客前来消费,从而带动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通过对黔东南台江县的深入调研,探讨了台江县发展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及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创新生态旅游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民族文化旅游扶贫三种旅游扶模式。探寻打造农文旅一体化的台江旅游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志发 《老区建设》2012,(15):45-47
旅游扶贫是通过扶持具有旅游资源的贫困乡村发展旅游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贫网农民脱贫致富、村庄环境改观的一种新的扶贫模式。近年来,江西省上饶市通过实施大旅游战略,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给贫困乡村带来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旅游扶贫是解决旅游资源富集地区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实地调查与访谈,厘清了中廖村旅游扶贫现状,总结了扶贫工作的已有成效,认为尚有部分村民没有实现真脱贫。然后,立足于外部性理论探究当地旅游扶贫中的外部影响,发现旅游扶贫有助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生活环境,但是也会增加社会治理成本、产生交通问题,甚至引发公地悲剧。因此,认为可以从政府主导、经济调节、公众参与三个方面来降低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旅游扶贫工作逐渐展开,学者们对旅游扶贫研究也愈加关注.本文从旅游扶贫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旅游扶贫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首先,对目前国内旅游扶贫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其次,对旅游扶贫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旅游扶贫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旅游扶贫的进一步发展及相关学者对旅游扶贫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滇西边境山区属国家公布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文章在充分分析滇西边境山区旅游资源、经济发展状况、交通条件基础上,结合国家、云南省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和旅游发展战略,提出滇西旅游精准扶贫相应对策,以促进滇西边境山区旅游业发展,以期发挥旅游精准扶贫的经济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9.
选取龙胜县5种典型旅游扶贫模式的代表性旅游村寨为调研点,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居民对旅游扶贫产生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效应的感知。研究发现,发展旅游以后居民的经济水平,民族文化认同感,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整体上有了明显改善,对未来通过发展旅游实现脱贫普遍持有乐观态度。但是同时存在扶贫效应不均衡、不全面的问题。在未来的旅游扶贫工作中需要重点提高居民旅游参与能力,加强保护当地生态和社会环境,重视挖掘和保护地方民族文化内涵,尊重居民人格平等和劳动付出,以保障龙胜县旅游产业能够持续带动更多居民实现脱贫。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鄱阳县依据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和县情,实施了以旅游推动扶贫发展的战略,不仅一改过去"经济穷县、旅游弱县"的形象,一跃成为江西省新兴的生态旅游强县、旅游经济大县,而且加快了当地百姓的脱贫致富步伐。鄱阳县的实践对各地旅游扶贫开发具有一定的启示,即要高度重视旅游扶贫工作的多维价值,科学制定旅游扶贫工作的专项规划,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高效利用现有帮扶政策与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一提到扶贫,一些人仅仅想到引进资金,利用当地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兴办工业项 目。其实,扶贫的种类很多,有组织地扶持贫困地区的旅游发展亦是扶贫的重要方法之一, 而且有其他扶贫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和作用。   一、旅游扶贫的意义   1、旅游业的方兴未艾为贫困地区开发旅游业提供了发展契机。改革二十年,我国经济 有了较快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余暇时间,这些都是旅游发展的必要条 件。人们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会转向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如旅游、休闲娱乐等。从 去年的"五一"和国庆"黄金周",异常火爆…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利用可以做旅游的乡村有针对性的进行扶贫工作,通过发展贫困地区的优良的旅游资源,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脱贫攻坚战,从原来的人们对生活物质的需求改变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为实现我国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扶贫政策。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是帮助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有效的一种发展模式。文章通过分析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意义,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主要问题。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途径,助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融合发展,其中一些建议意见对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扶贫模式变迁,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扶贫开发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机制演化。扶贫开发的施策单元由县域、村落延伸到家户,扶贫抓手经由建设基础设施、培育重点产业逐步向贫困村社区参与、底部资源整合转变,再进一步转向有利于贫困户家庭发展能力发现与构建的底层机制创新。与之相应,旅游扶贫几乎同步经历了以产业为核心带动扶贫,以扶贫为目的引进产业项目进而再转向旅游与扶贫机制对接融合,经历了产业自发、项目自觉、机制自洽三种机制演化形态。  相似文献   

14.
攀西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众多,是四川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扶贫实践中贫困人口的利益被长期忽视,导致旅游扶贫目标偏离,精准度较低.将攀西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实现旅游扶贫具有重要意义.在结合攀西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本文对攀西地区旅游扶贫做出了合理规划,提出了攀西地区实现旅游扶贫的五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重要的扶贫工具在重庆武陵山片区被广泛使用.据调查,旅游扶贫开发以来,多数居民在经济和非经济方面有程度不同的获益.当地贫困人口的受益属于典型的以政府扶持为主导模式,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正式部门、参与旅游非正式部门和旅游者帮扶协同发挥作用的模式.在该模式运行中,存在没有把贫困人口获益作为核心、项目开发缺乏系统论证和忽视社区参与等问题.因此,需要从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注重企业支持和强调贫困人口参与等四个方面优化贫困人口的受益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武陵源区委、区政府确定了“以旅游为龙头、以农业为基础,实施旅游带动扶贫”的战略方针,以抓好温饱工程、经济开发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和科技兴农工程等四大工程为突破口,围绕旅游上马旅游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制订扶贫攻坚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效益。一、立足旅游服务,带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旅游资源是武陵源的基本资源,旅游产业是武陵源的主导产业。武陵源的旅游服务业已呈现出初步繁荣的趋势,全区贫困农民借助武陵源旅游业的发展,逐步摸索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随着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针对广大游客吃、穿、住、行、游、乐、…  相似文献   

17.
1、经济效益最大原则。选择什么样的扶贫方式和扶贫方式各要素之间是否合理配置,对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条件下,为达到脱贫致富目标,各个地区可以选择不同的扶贫方式。在所追求的经济目标和社会效益标准来看,在许多方式中,必有一种方式是最佳方式,有一两种方式是次佳方式或是可行方式,我们选用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切实可行的贫困地区,扶贫方式中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我国贫困人口众多,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有助于加快这些地区的脱贫致富步伐。本文梳理了我国近年旅游扶贫研究及进展,界定了旅游扶贫的内涵,提出了旅游扶贫的原则,并以天津商业大学校地合作对象山西省方山县为例,初步探讨了旅游精准扶贫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旅游开发扶贫思路产生的背景及其涵义和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分析了新疆旅游开发扶贫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新疆旅游开发扶贫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以怀化市旅游产业精准扶贫为对象的研究表明,贫困地区的旅游产业扶贫依然在产业扶贫规划、品牌宣传、龙头旅游产品培育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要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旅游产业精准扶贫需要转变思路、完善交通网络、激发内生动力和理顺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