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灰色关联理论在我国粮食生产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依然是粮食问题,粮食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从10多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来看,农业所占的比例均占40-50%,由此可见,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然而必须看到,我国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农业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粮食的供求平衡问题是最突出的矛盾。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状况不可能改变,农业综合生产能  相似文献   

2.
在粮食生产获得逐年丰收的大好前景下,随着粮食增产动力的不足,粮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粮食补贴政策效果的不显著所引发的农户分化现象正在凸显,在对S县的调研过程中尤为突出,因此需要对农业补贴政策从种子到收获整个过程都要进行创新与完善,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粮食,加大对农机具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等等,才可以将S县一个贫困县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3.
李琳 《价值工程》2010,29(14):233-234
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树立正确的理念,谋划粮食产业发展,多措并举提高粮食产量,是当前农业的关键问题。本文围绕这一课题,从分析供需矛盾、粮食生产形势、效益和生产趋势入手,提出了努力提高粮食产业发展之建议。  相似文献   

4.
制约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反映在粮食生产方面,即粮食播种的面积,粮食产量和粮食的出口数量等方面。但是,哈萨克斯坦也依然在粮食生产方面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和可预见的问题,对此,本文从制约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的因素分析,梳理了哈萨克斯坦自独立以来制约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扩大和产品质量提高,以及在粮食深加工等方面的诸多制约原因的探索,使我们对哈萨克斯坦的农业现状有更立体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在以单纯追求数量增长或以解决温饱为中心的农业发展模式下,我们形成了固有的粮食安全观,现在到了应该转变观念的时候.从世界范围看待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实际上已经和国际目前的新世纪的粮食安全观开始接轨.无论是从解决温饱角度还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粮食安全都要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农产品丰富以后,尽快着手解决总量供给有余而结构性不足的矛盾,是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一致”抑或“冲突”,是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中国主产区11个省份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粮食生产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粮食稳定增产存在一致性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并没有对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产生显著影响.保持农村劳动力持续稳定转移,通过要素替代或要素对流,增加农业资本投入,保持耕地面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将有利于实现中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王海波  杨斌 《民营科技》2011,(8):172-172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青壮年务农劳动力短缺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在促进我国粮食七连增及农业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装备作用。  相似文献   

8.
粮食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农业生态补偿是提升粮食安全韧性、增强粮食主产区可持续保障粮食安全能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当前,尽管从政策设计层面到地方实践层面,围绕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补偿都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由于农业生产生态功能的内在悖论、政府市场的双重失灵等原因,还面临主体形成困境、要素效率困境、路径依赖困境、技术扩散困境等多重困境,需要积极打破因区域分工带来的利益失衡,重构公平合理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9.
21世纪,随着中国人口持续增长,耕地的不断减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粮食的需求将与日俱增,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在制约因素众多情况下,粮食生产任务十分艰巨。进行科学布局,明确各类区域发展取向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根据历年科学考察和试验研究结果,以及各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水平,提出“发展东部,提高中部,开发西部”的战略布局,作为21世纪粮食生产格局的总体构思。根据有关资料分析研究,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应为:东部平原粮食产业化生产与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带,其中:东北平原优质商品玉米、大豆、大米生产基地建设区,华北平原优质商品小麦、玉米生产基地建设区,华中长江中游平原优质商品大米生产基地建设区,华东长江下游平原优质商品大米、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区,东南丘陵优质大米生产区。中部高原粮食生产力及其生产环境质量提高带,其中:黄河上中游西北高原小麦、玉米、马铃薯生产区,长江上游西高南原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区。西部高寒农业、绿洲农业的粮食生产潜力与光能、水、土资源潜力开发带。其中:新疆绿洲农业优质小麦、玉米生产区,西藏高寒农业高产青稞、小麦生产区。  相似文献   

10.
开始于1988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是中央政府为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战略举措。内容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农业高新科技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的实施,为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调艇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果,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提出了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建设招标制的要求,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招标工作本身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探索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2030年中国粮食自给有余:产大于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言,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古今中外皆把粮食当作战略性资源、关键性产品。作为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问题更为敏感。中国粮食生产的震动波及效应很大。中国粮食生产若减产10%,则会对世界粮食贸易量的20%以上产生影响。一个自然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辽宁经济统计》2008,(5):38-39
据调查,在东北粮食主产区,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大大高于粮食价格涨幅,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丰收后出现的“谷贱伤农”现象将影响到粮食生产,如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2008年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结构显著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大幅提高,资源环境对粮食生产的约束不断加剧,世界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日益显现,我国粮食供需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粮食供求形势将长期处于波动性紧平衡状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心的问题。前不久,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强调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的战略地位。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安全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的效益,对稳定农业生产、确保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导致电力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缺口越来越大的同时,工业用地增多,都市化速度加快,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等原因,已经导致粮食供应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峻.而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产品价格低,农民税费重,以及农民的土地权利等问题更扩大了粮食不足的缺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粮农增收,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提高,农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河南粮食生产中依然存在着农民种粮效益低、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本文对进一步夯实河南粮食生产的基础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乡镇企业》2008,(5):69-69
<正>阴冷的天气挡不住丰收后农民卖粮的热情。东海县平明粮管所门前的马路上又排起了长长的卖粮车队。这是东海县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推进粮食产业化工程,实施粮食定单生产的一个缩影。2007年元旦也是这样的天气,温家宝总理顶着寒风不顾劳累来到东海县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粮农增收,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提高,农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河南粮食生产中依然存在若农民种粮效益低、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本文对进一步夯实河南粮食生产的基础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粮食生产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粮农增收,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提高,农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河南粮食生产中依然存在着农民种粮效益低、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本文对进一步夯实河南粮食生产的基础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口的继续增加,粮食问题仍将是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本文讨论中国未来15年的粮食供给和需求的形势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