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通过改组、改造、兼并、重组、出售转让、内部职工持股等多种方式,使一些企业重现生机,变优变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改制后困难重重,有的甚至被迫出现二次改制,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一、当前国有中小企业公司化改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从企业内部看,主要是:1、产权关系没有理顺,产权多元化进展缓慢。从实践看,许多中小企业改制后,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程度低,国有股仍独占股东大会决策控制权,使国企改制成为“翻牌公司”。产权关系的不清晰导致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最终将导致决策的随意性和预期短期化的倾向。2、改制企业的法人治…  相似文献   

2.
企业兼并作为深化企业改革一种新形式,正在我国各地出现,由于我国情况复杂、经验不足,有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值得研究。其中首先必须把我国企业兼并的概念及与其它改革形式的关系搞清楚。如有的视产权转让为兼并;有的认为合并就是兼并;还有的把企业承包企业、企业租货企业、参股经营都算作兼并。例如新民晚报今年10月报导“上海市企业兼并的形式主要有产权有偿转让、企业承包企业、行政方式兼并和企业自愿合并等四种。”因此,有必要对企业兼并的概念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信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庆  姜楠 《山东经济》2002,(5):48-50
经过多年改革的我国电信业与世界其它国家电信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进一步的电信业改革主要面临三个问题 :市场竞争问题 ;规制问题 ;外资进入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现行产业组织政策进行改革 ,具体包括 :进行规制改革 ,鼓励兼并 ;建立反垄断机构 ,制定《反垄断法》 ;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提高企业竞争力 ;建立普遍服务基金。  相似文献   

4.
企业兼并主要有3种类型:①横向兼并,指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之间或其产品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兼并。②纵向兼并,指处在同一产品生产(或同一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发生纵向兼并的企业,其产品具有密切的投入产出关系。③混合兼并,指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间的兼并。  相似文献   

5.
《开放潮》1999,(1)
三明人造板有限公司是三明市市属大型一类国有木材加工企业,根据国家国有企业兼并的有关政策规定,于1997年10月26日由中国林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永安林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兼并。 一、兼并双方企业基本情况及兼并动因 三明人造板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三明胶合板厂,1967年由上海迁往三明,“七  相似文献   

6.
企业兼并应注意保护职工权益。企业兼并时,职工应享有知悉权和建议权,被兼并企业职工的债权应由存续企业承担,被兼并企业的职工应得到妥善安置。我国现行立法在保护兼并企业的职工权益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亟须在今后的立法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7.
康丽 《魅力中国》2014,(20):354-354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理顺职工之间的关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煤矿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一轮企业改制正在迅速全面展开,以股份制合作、兼并、出售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巳成为增强企业活力的治本措施。它不仅能从根本上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使企业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而且有利于加速企业自我解困、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企业兼并作为企业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正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为了积极推动企业兼并迅速、健康地发展,必须妥善地解决企业兼并中出现的以下几个问题。一、转变思想观念减少兼并阻力企业兼并这一新生事物,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长,许多地区还尚属起步阶段,为数不少的职工对它还不够熟悉,思想上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顾虑。从已实行企业兼并的部分企业来看,大多数干部和工人是积极支持兼并、拥护兼并的,但也有部分干部和工人存在以下思想顾虑:被兼并企业的领导干部怕兼  相似文献   

10.
徐长军 《魅力中国》2010,(22):146-147
公司治理结构的确立,自然产生了企业党组织如何定位和发挥作用的问题,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新老三会”职能如何协调的问题,如何寻求党委会与法人治理结构双方的“结合点”等相关问题。理顺和完善企业领导管理体制,首先应理顺党委、董事会、经理班子三者间的关系,使其交叉任职,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不能事无巨细都管,不能干预企业的具体事务,而应站在宏观决策的高度,从战略全局上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目标上把关定向,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1.
企业财务目标不仅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而且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关于企业财务目标的主要观点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经济增加值最大化,资本配置最优化。本文在简要述评了各种目标观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财务目标的影响因素,如股利决策、法律和经济环境等。进而提出:企业制定财务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有:紧密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理顺财务关系,提高投资回报率和资产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省市经济     
天津市采取“六先六后”的办法做好企业兼并工作:一、先托管后兼并。优势企业的厂长兼任被兼并企业的厂长,同时运营两个企业,经过运行磨合,减少了兼并过程中的震动。二、先调整后兼并。对于跨地区、跨行业间的兼并,采取先划转隶属关系,再实施兼并,减少了企业兼并过程中的混乱。三、先搬迁后兼并。把解决污染搬迁或地处黄金地段的企业整体腾挪,搬迁到有产品关联或有闲置场地的企业,腾出一处厂址进行  相似文献   

13.
刘毅 《中国经贸》2009,(22):30-31
兼并企业的资源整合是指兼并双方相互使用、复制对方的优势资源并形成良好的资源关系。这种转移包括有形资源的转移和无形资源的共享。兼并使企业克服了市场失灵而能在企业间转移、交换公司特有的资源,兼并也促使公司重组其业务组织。资源的整合重组促进业务成长,改变公司业务的品种和服务,改善公司业务的技术和组织系统。重组使公司可以通过改变业务运行方法提高公司的效率和效益,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从规模的扩大等获得效益。  相似文献   

14.
企业兼并是由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效应和企业发展动机等动因决定的一种企业变更和终止的方式,企业兼并具有减少亏损企业.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减少国有企业的负债,以优汰劣,优化企业结构的作用。但企业兼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着许多难点。因此,企业兼并:要明确企业的产权关系,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充分发挥投资银行的作用,制订优惠的信贷政策鼓励企业兼并;对资产评估进行规范;解决被兼并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健全有关兼并的法规及政策。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开始执行的新出口退税政策理顺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解决了政府长期拖欠企业退税的问题,而随之又出现了各级政府之间关系如何理顺的新问题。实行不久的出口退税方案面临两年内的第二次调整……  相似文献   

16.
杨坤 《魅力中国》2013,(20):92-93
摘要:企业财务目标不仅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而且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关于企业财务目标的主要观点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经济增加值最大化。资本配置最优化。本文在简要述评了各种目标观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财务目标的影响因素.如股利决策、法律和经济环境等。进而提出:企业制定财务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有:紧密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理顺财务关系。提高投资回报率和资产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政府从垄断资本的利益出发,制定了各种改善和加强劳动工资管理的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有:协调劳使关系政策,雇佣政策和工资政策等。一、协调劳使关系政策在日本,所谓“劳使关系”与“劳资关系”的含义基本是一致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劳资关系”是指资  相似文献   

18.
企业兼并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也可能使企业由此背上沉重的包袱,甚至破产倒闭。因此,企业必须识别兼并风险,分析其成因,采取有效的防范与控制措施,保证兼并成功。一、我国企业兼并的风险及其成因由于我国企业外部环境的不完善性、动态变化性,及企业自身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等原因,目前我国企业兼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风险:(-)政策与法律风险。目前,国家鼓励兼并的政策限于国务院确定的大中型重点企业及110个试点城市的国有企业,在此范围外的企业兼并享受不到这一优惠政策,相应地付出的兼并成本要高,可能发生的风险要…  相似文献   

19.
资讯点击     
《发展》2006,(1)
发展言论在“200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包括国有股的公司的分红问题,对提高公司经营能力、明晰产权、提高资本资源的配置效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同时,需要进行的配套改革主要包括:进一步提升会计准则,解决企业成本和利润关系的扭曲问题;不断完善税制,解决税基的计算等问题;分离企业的社会职能;解决上市公司和存续公司的问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近日透露,今后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到2008年要全部解决历史遗留的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退出市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潍坊结合工业实际,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很抓了企业股份制改造。产权转让、兼并联合和租赁经营工作,加快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增强了企业活力。 一是,具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目前,全市已设立股份有限公司38家,有限租赁公司32户,股份合作制企业6户。股本总额达12亿多元,其中向社会法人和内部职工定向募集7.1亿元;17户溢价发行的企业收入达1.6亿元,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