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向来是我国经略西北和沟通丝绸之路的枢纽所在,战略和区域位置尤为突出.古代甘肃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过为人称道的时期,也有让人遗忘的时段.当下我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为甘肃再度振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甘肃要抓住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就必须从国家使命和自身实际出发,立足生态屏障、战略后方、交通枢纽和资源大省的优势与角色定位,转换发展模式,确立生态立省战略,以生态经济为主体,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战略支点,打造黄金通道;以历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为亮点,重塑甘肃文化形象.通过实施"一体两翼"方案,加快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步伐,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生态资本战略是甘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以来,甘肃省乘势而上,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甘肃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甘肃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甘肃最大的劣势是生态十分脆弱;发展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十分不利;环境污染加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产业结构高能耗、原材料消耗大,初级产品多,产业链短;等等。扭住生态这个"牛鼻子",就是抓住了甘肃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点。运用生态资本战略,就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甘肃部分县乡村紧紧围绕"畜牧业大省""奶业强县"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把奶业生产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初步实现了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探  相似文献   

4.
<正>天空湛蓝如镜,大地绿草如茵。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人们幸福生活指数的有效途径。多年来,海西州牢牢把握"四个转变"和坚持"七个结合",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出"三产拉动型""联合三产型""企业带动型""转产转业型"和"社企联姻型"等生态畜牧业发展新模式。从最初小而散的传统模式,到现在全州牧区已有150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联合组建跨村社、跨乡镇生态畜  相似文献   

5.
甘肃发展的关键和定位 1.甘肃发展有“五大关键” 水。由于雨水的缺少和其他原因,生态问题是制约甘肃发展的最大问题,也是催生甘肃发展的最大机遇。因为,甘肃在全国来讲,其生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也非常突出。因此,甘肃发展需要“反弹琵琶”,高举生态旗,大走生态路,实施生态国家战略,为国家生态保护和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甘肃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正我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十分脆弱。多年来,由于气候日趋干旱转暖、人口较快增长、人为破坏和不合理利用、资源过度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草原退化、沙化面积仍在加大,草产量不断下降。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在生态保护中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解决好我区"三牧"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制约我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牧区发展、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草原生态退化沙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特别是牧区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直接影响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7.
非正式约束与甘肃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民族地区受到非正式约束,使其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障碍。为此,应协调民族地区非正式约束与畜牧业经济增长的关系,以促进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鹏飞 《发展》2014,(2):33-35
正甘肃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以及北方荒漠和沙漠交汇处,是黄河和长江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具有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环境净化、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等多重生态功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甘肃,对确保国家生态安全、西部边疆稳定、民族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甘肃生态环境受多种因素影响,十分脆弱。一是受人类开发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受"人定胜天""控制自然"和"有人就有一切"等人类中心主义影响,全国人口迅速增加,各地盲目开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使祁连山生态越来越好,就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S县作为以天然草原放牧为支柱产业的畜牧业县,发展生态畜牧业利于建立符合新发展理念,符合生态环保草地资源节约利用的现代化畜牧业,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甘肃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增长与投资制度创新研究一、甘肃民族地区畜牧业投资及投资制度的特点畜牧业是甘肃民族地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而投资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则对民族地区培育支柱产业,实现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畜牧业投资作为农业总投资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然而结构不合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绿色优势不显著等因素正在困扰其持续发展.因此,在内蒙古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既要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也要调整产业布局;既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也要想方设法提升品牌效益;既要补齐基础设施或现代化建设不足,也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继续加大对畜牧业及草原生态的补贴力度,确保畜牧业发展基础稳定,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到边疆牧民.  相似文献   

12.
经过六年的探索实践,青海玉树州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三江源生态的改善、畜牧业的增效和农牧民的增收,合作社功能日渐增强。当前,青海玉树州在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成功探索实施了四种合作社发展模式,为西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提供了经验。虽然青海玉树州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三个突出问题,面临四种约束。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合作社能力建设,鼓励合作社创办经济实体和向联合社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刊发表的一组论文,分别从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约束的角度探讨了甘肃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增长问题,相信这一应用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区域经济问题的案例,能够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近年来,甘肃通过制度创新措施,来促进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但在制度创新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甘肃应在完善草场承包、加强“草食畜”配套建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等三个层面上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林草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资源,是林业生态建设、草原生态修复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发展现代林草种业,有效破解制约林草种业发展的"卡脖子"和瓶颈问题,提升林草种业发展水平与供给能力,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举措,对构建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态优先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武文斌 《发展》2013,(2):29-29
《甘肃省草畜平衡办法》和《甘肃省草原禁牧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两部贯彻实施《草原法》和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加强草原保护工作,控制草原超载过牧的政府规章。它的出台。将对依法保护甘肃草原生态环境,维护草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有理论的支撑、现实的需求。课题组以随机匿名的方式发放"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公众参与"的调查问卷1 600份,回收1 480份。问卷调查发现,公众虽然对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了解程度不高,但参与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的意愿很高,且参与途径为多种形式。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制度化的建设保障与公众沟通渠道的畅通,善用媒体促进环境信息的公开,并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的新模式,以保障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畜牧业,是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经过广泛调研,在充分认识我省省情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为实现畜牧业经济跨越发展、绿色发展所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草地生态保护相协调,既减轻草场压力又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牧民增收与生...  相似文献   

18.
生态畜牧业是鄂尔多斯市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既可以扩大畜牧业发展的空间,又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春云 《发展》2005,(10):75-75
天祝县是甘肃省九大牧业县之一,是全省草地畜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草畜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自治县成立以后,历届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了畜牧业组织机构,制定了“以牧为主”的生产方针,大力发展畜牧业,成功地培育出毛肉兼用型的甘肃高山细毛羊新品种,主要畜禽存栏急剧增加,肉蛋奶产量大幅度增长,畜种改良步伐加快,畜产品加工能力逐步提高,基本形成了以甘肃高山细毛羊、牦牛、天祝白牦牛等为主的畜牧业主导产业,奠定了天祝县在全省的草地畜牧业大县地位。天祝县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经济,做大做强优…  相似文献   

20.
王有国 《发展》2006,(10):27-28
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全省各类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2亿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18万吨.畜牧业增加值63.1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6.3%,农民人均收入净增部分来自畜牧业收入约占40%,畜牧业在甘肃县域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把草食畜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培育之后,全省各地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政策落实和技术进步,畜牧业区域布局日趋合理,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已进入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