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飞跃超速度     
周攀峰 《商界》2004,(7):10-15
朱铬基板着面孔听邱继宝讲述“飞跃”历史.听着听着,那张举世闻名的“铁脸”开始变得柔和,甚至绽出了微笑。“邱继宝,你是我们的国宝。”朱镕基说。  相似文献   

2.
徐王婴 《浙商》2005,(7):245-246
采访王吴市长,是一位浙商朋友极力推荐的。早在这次他来杭州参加浙商论坛之前,就听浙商朋友介绍,说这位38岁的市长对浙商充满热情,两年跑下来早就是“浙江通”了。果然,他的办事风格很有点雷厉风行:6月4日下午刚到杭州,就召开会议检查布展情况,会议的空隙,与浙商朋友嘘寒问暖……  相似文献   

3.
王文正 《浙商》2011,(23):60-61
人们喜欢以笑声回报李书福的出场。这笑声是善意的,至少最近一次是这样。 10月25日,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下午场的论坛上,当李书福与邱继宝作为嘉宾被邀请上台接受主持人董倩的访谈时,李书福张口就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惹得下面的观众大笑;李书福说“老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报废了没有用了”观众们依然在笑;当李书福说‘人嘛,要关心人的问题。”他还一本正经地声称“这不是开玩笑的,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时,观众们又是报以一阵大笑:  相似文献   

4.
王文正 《浙商》2011,(5):35-39
“土地像黄金一样稀缺,而工人更稀缺,”一位浙商说。  相似文献   

5.
《浙商》2009,(21):124-124
9月18日,四川浙江商会的近500名会员聚在一起。庆中秋、迎国庆,办全民健身运动会。会长唐金根说:“通过举办运动会,来提醒浙商忙碌的同时也要注重锻炼,增强浙商的凝聚力,提升浙商影响力,发扬浙商团结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6.
雷全林 《浙商》2007,(1):42-42
有专家说,20年来浙商“走遍千山万水、吃遍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形成了所谓浙商“四千精神”。那么,具有“四千精神”的浙商,下一个20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冯盈盈 《浙商》2008,(7):39-42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浙商已经作为一个史无前例的新阶层,出现在人们面前。浙商参政议政的现象引起关注,那么,十多位浙商代表、委员在“两会”上完成了哪些参政议政职责?  相似文献   

8.
徐王婴 《浙商》2005,(6):18-19
那一天上午,蒋正华副委员长特意抽出了半天时间接受两家媒体记者的采访。当本刊记者依约赶到时,北京记者已经“近水楼台先得月”,有趣的是,当他们问到该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的时候,蒋正华副委员长转过身来指着本刊记者说:“她是我们家乡来的记者,来自《浙商》杂志,她知道浙商有个‘三创’意识。我想,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率 《浙商》2012,(7):106-106
《谋变:浙商扬帆十二五》这本书的面世正值“两会”前夕,本书记录的39位浙商中的很多人刚在书中露面发声,又“马不停蹄”赶往北京参加“两会”,参政议政。  相似文献   

10.
朱健 《浙商》2010,(17):58-58
8月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 舟曲有100多位浙江人,以金华、台州、温州人为主,在舟曲的浙商主要卖家具、油漆、服装等。且多是从经销日用品起家的。”甘肃浙江商会秘书长李原同《浙商》记者介绍道。和舟曲人一样,在那里的浙商的生命和财产都遭遇危险,经历着痛苦和煎熬。肆虐的泥石流冲垮了许多浙江人开的家具店、油漆店,很多家庭多年积攒的财富几乎全部泡汤。“截至11日,在舟曲的100多位浙商,还有20多人联系不上。,李原说。  相似文献   

11.
李玉申 《商界名家》2005,(2):108-109
《商界名家》:近10年来淅江商人在中国市场经济的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可以说,“浙商”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他们和其他地方的商人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2.
倪轶容  俞苗玲 《浙商》2009,(10):64-65
“埋头苫干,还要抬头看路”。4月7日,近百位浙商和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及专家齐聚一堂,就光伏产业未来的走势以及浙商术来的机会,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13.
数字陷阱     
《浙商》2013,(15):14-14
最近,一位浙商在一次会议上说:“数字正确,就是对企业家的最大支持。”此话怎讲?原来,眼下一些地方正按照GDP增长幅度.拼命向企业征税。现在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产不增收”,利润率能达到5%的就很了不起了。“这样的困难时期,政府非但没有为企业减税,事实上还在不断加大企业税负,制造企业叫苦不迭啊!”  相似文献   

14.
王文正  朱健 《浙商》2012,(14):66-67
有浙商说,原来为了相互帮助的互保,现在居然变成了一项“恶制度”:不仅没有让企业得到帮助,反而增加了企业风险。  相似文献   

15.
何晓春 《浙商》2005,(5):55-56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说过:“成功的企业要善于利用政府的政策来发展自己的企业。”浙商正是顺政府之势而为,与当地政府共赢,才取得了地方政府的鼓励与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王文正 《浙商》2007,(12):8-43
2007年5月31日下午3点半,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国际厅。一个小时前,在浙商大会上,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代表16位著名浙商宣读了《社会责任倡议书》,引起了与会人员的热烈反响,也令参加会议的领导“深深感动”。浙商为何要发起这样一个倡议书?发起倡议的浙商们是如何想的?这一倡议的背后,预示着浙商群体什么样的转变方向?这些问题引起了与会记者的极大好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张鲁楠 《浙商》2010,(18):126-126
“优越的投资环境,快速发展的态势,亲情式的服务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到这里投资,我信心十足。”这是一位浙商在考察皖北阜南后说出的肺腑之言。在“2010民企投融资大会暨浙商500强论坛”上,安徽省阜南县荣获“2010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  相似文献   

18.
潘欣怡 《浙商》2008,(1):120-120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哪里蕴藏商机,浙商就在哪里扎根。”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浙商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满怀着创业的激情,活跃在全国各地,闯荡在世界舞台。从青藏高原到东北三省,从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到长江三峡,处处能看到龙腾虎跃的浙商身影。浙商在现今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越来越引来人们关注的目光,吴定良便是其中被吸引的一位。  相似文献   

19.
冯永明 《浙商》2013,(12):24-24
日前,一位身家数亿的浙商向我诉苦:“我们这种人左右为难:不投资么通货膨胀钱不值钱,投资么要亏本。房地产已经有几千平方米了,不能再买房了。干实业不仅劳累,我这点钱也做不了什么。新兴产业一投资就过剩,赚的钱还要吐出来。股票跌跌不休,PE机构自身难保。你说这钱总得有出路,你让我去干什么?”  相似文献   

20.
王文正 《浙商》2010,(11):80-81
“两年后,你看到的这个地方,就是川沙第一个五星级大酒店了,规划中的上海迪斯尼,就在这不远处。”在上海浦东川沙镇中心的一块空地上,上海浙商投资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娄自淡对《浙商》记者说,这是他到浦东20年来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