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品牌》2010,(1):34-35
张瑞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如果我们可以挑战自我,那么创造一个让全世界敬慕的中国品牌,就一定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2.
三年前,本刊曾经以“主业之外如何别开生面”为题,对前途未b的比亚迪汽车业务进行了分析。当时我们的估计是相对乐观的,但也没有预料到比亚迪汽车今天的局面。因为在一块电池与一辆汽车之间找到相似和相通之处的确是需要想象力的。现在看来,我们之所以没有充分地意识到比亚迪对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破坏力”,恰恰是因为我们太关注电池、汽车这样的产品(product),而忽略了“生产”(production),即比亚迪的生产方式。事实上,迄今为止,无论是专家、媒体还是普通的观察者,大多还是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中国制造”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末,“恒源祥”在制定21世纪发展目标时.探讨的是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经营”这个大背景。当时,我们就认为.制造业应该是发展我国经济的一个策略.“中国经营”才是我们的战略。这是一个长远国策.长远战略。考量制造业的效益和效率很能说明这个问题:1992年.我国每投入1元可以为下一年度或者未来产出0.5元的GDP,  相似文献   

4.
在影片《2012》里有这样一句台词:“看来,当初我们把方舟放在中国建是对的,囚为只有中国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的工作。”在影片中,中国仍然是个世界工厂,只不过加工的产品明显提升了档次,不再是廉价的产品,而是可以载着人类精英逃避灭顶之灾的大方舟。  相似文献   

5.
整整一年,我们家尝试抵制购买中国产品。 然而,不靠中国产品过日子,太难了,至少,不懈地坚持下去太难了。我一次次地怀念抵制的日子,可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勇气再来一次。  相似文献   

6.
吴经胜 《商务周刊》2008,(21):87-87
比亚迪是技术创新的企业,目前有电池、手机零部件、汽车三块产业。比亚迪1994年筹建公司,是以电池起步的。我们采取了一些低成本、低投资的方法,打破了日本企业的垄断,特别是在锂电池方面,目前我们的锂电池在手机这一块占有全球  相似文献   

7.
丁言 《商业文化》2006,(9):82-83
一百五十年过去了,由英国原创的“血汗工厂”制度以及资本主义的罪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痛苦的记忆。但进入新世纪以来,“血汗工厂”又重新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在我们眼皮底下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8.
李浩 《商务周刊》2009,(24):67-69
我们的企业通常在谈自己的成就或者愿景时会讲到中国或者世界500强,但为什么一直以来中国给世界的印象都是工厂,中国制造业也没有获得相应的尊敬?实际上,中国过去主要靠的是廉价劳动力资源,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前,其次则是靠中国低价格的生产要素补贴全球的经济,带来的却是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这—仗必将成为危机公关的经典之作,这也是中国政府早就该打的—仗,否则我们还会每天沉浸在自我贬低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在缺少原始资本积累的条件下,通过引进大量外资,加速实现了初期和中期工业化,初步完成了工业革命,打响了“中国制造”的声威,成就了“世界工厂”的神话。  相似文献   

11.
对中小企业,上半年可谓坏消息不断:耐克将大部分产能迁到了越南,“越南制造”的数量超过了“中国制造”;温州20%的小企业不堪资金高成本而倒闭;东莞企业感叹生存环境比不上2008年。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个案却阻挡不住统计部门推出了漂亮的半年报:上半年GDP增幅9.6%,二季度GDP当季同比增长9.5%。上半年增长的强劲动力究竟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12.
《四川物价》2005,(3):25-26
当欧洲一次又一次燃起销毁中国产品的火焰时,我们急需思考:是什么在破坏“中国制造”的声誉?  相似文献   

13.
彩电业刚刚在美国遭遇反倾销棒打,温州鞋在西班牙又遭到了火烧,而欧盟决定取消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普惠制待遇,让“中国纺织品威胁论”再度高涨……“中国制造”的出海之路上,我们已遭遇到越来越多的风暴与暗礁,抵制与围剿。  相似文献   

14.
张鼎健 《广告大观》2005,(10):167-168
一次去旅游,与妻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广州最大的一家旅游公司,毕竟出门旅游还是大品牌、大公司有保障。中午时分我们到某个售点准备落单,我们坐在了一个正打算吃午饭的销售员跟前。她很冷淡,让我们翻阅她提供的公司清单。可能因为饿,她回答我们的问题时心不在焉。我们感到很扫兴。  相似文献   

15.
钟林超 《华商》2012,(8):14-15
曾几何时,“made in china”让国人骄傲,可现在,中国制造却让外国人眼红,使中国人迷失。“中国制造”究竟怎么了?“中国制造”泡沫化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关》2008,(4):1-1
春华秋实,2007年中国外贸再次站上了另一个万亿关元的台阶!21738亿美元的骄人业绩今世人为之瞩目,而连续6年高于20%的进出口增幅更是让全球刮目相看。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已逐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标签。翻开2007年中国进、出口200强的企业榜单,其中不乏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这些耳热能详的公司名称,凝结了中国外经贸市场的喜悦、汗水和泪水,  相似文献   

17.
<正>美泰公司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召回在中国制造的玩具,再一次引发对"中国制造"的信任危机。这次事件中,我们首先必须承认相关生产厂商在与欧盟安全标准对标过程中出现了疏漏,导致了产品的质量问题,但是这种级别的过失却发展成为两国高官纷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真有一桩怪事:中国以替西方消费者生产廉价产品而闻名,但中国人自己却享受不到。  相似文献   

19.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出现在世界各地市场的时候,由“中国制造”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国制造”正在引起更多的关注。然而,在“中国制造”越来越多地被挂在嘴边的时候,我们应该清楚什么是“中国制造”,为什么“中国制造”会惹出这么多麻烦,“中国制造”究竟该怎样造。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部分中国出口产品的所谓质量问题,一些境外媒体以不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炒作,制造"中国商品威胁论",使部分民众对"中国制造"产生了误解和不安。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事实上,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