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发展农业中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发展农业生产力、使广大农村尽快富裕起来,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也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制度改革的重要条件。这是我国发展农业的一项重大经济战略。因此,深入研究发展农业商品经济的意义和途径,更好地抓住商品经济这个环节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这不仅对农业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一)各种分岐的意见及实质自85年开放了南方木材市场以来,人们的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开放市场的方向是对的,必须沿着这样的方向改革不适应的林业经济管理体制;有的人认为,开放市场不仅没有能调动林农的营林积极性,反而导致了乱砍滥伐的严重后果,因而是不适合林业生产的特点,是错误的;还有的人认为,开放销区的木材市场是必要的,而产区的市场则不能开放,  相似文献   

3.
4.
现在,中国11亿人民中的绝大多数已过上温饱生活,但还有部分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1988年,全国仍然有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那里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经济十分落后.农村还有1亿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不及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还有4000万人缺衣少食,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加速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并进而脱贫致富,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妥善解决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的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大多集中在西部,中部也有几个贫困地区.至于说到贫困人口,其主体部分集中在连片的贫困地区,还有一部分贫困人口包括贫困户和小块的贫困乡或村则零星的插花式地分布在其他地区,包括某些经济发达  相似文献   

5.
张艳 《农业经济》2008,(6):32-33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僻,距中心城市较远,长期以来其经济社会运转呈现边缘化倾向。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体之间明显存在正相关,贫困的大面积存在及其消极影响是贫困地区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根本原因。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陕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研究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对策,将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问题的提出小流域治理在我国的兴起,不仅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而且也反映了跨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移的必然趋势。我国山区面积占2/3,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492万平方公里,这些土地在各种类型的侵营力作用下,土层变薄,地力衰减,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有些地方土层冲光,岩化面积扩大,山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制约了山区经济发展。小流域治理通过对一个单元小区或流域小区内的土壤、山地、水资源、光、热、气、肥的合理利用,农、林、牧地和果园、经济林的统一规划与布设,通…  相似文献   

7.
村级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村党支部核心领导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物质基础,是走向共同富裕道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我区尚有3700个无集体经济的行政村,它们大多分布在经济比较落实的贫困地区,成为制约当地经济迅速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因素。帮助它们发展和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农垦经济已经由简单的商品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迈出了重大的一步,表现在: 一、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品种有了较大的发展,质量有了提高,企业商品率明显上升。“六五”期间全国农垦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0.8%(全国农村为8.1%,不包括  相似文献   

9.
贫困问题,是直接威胁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大事,消除贫困,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我国政府已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国务院于1994年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层层采取得力措施,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纷纷献计献策,决心打胜扶贫攻坚这一仗。笔者作为曾从事这一工作的一员,也拟从发展农业的角度谈一些有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旨在使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所需要的观念、行动、政策和机制宽化、制度化与规范化,转换经济体制,核心是确立农产品市场秩序,关键是要认真整顿治理经济环境.这是农村深化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待于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拟就此谈点想法,期与大家交流和共研.  相似文献   

11.
威廉·配第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说明,发展离不开劳动者的劳动,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贫困地区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有三大共性特点:第一是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陷入恶性循环。第二是生产方式落后,人口生产陷入恶性循环。第三是社会发育滞后,经济社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它们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贵州高原山地占87%,丘陵占10%,土地总面积2.64亿亩,耕地占17%,其特点是“十里不同天、百步不同土,一山分四季、千水注两江”。这里地下资源丰富,储藏有煤、铁、锰、汞、金、铝、锑、磷、冰洲石,硅等矿藏;地上河流落差大,可开发量达1325万千瓦;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近4000万亩在左右,树木自然生长率高。但是,这些自然资源不但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而且由于人为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加上落后的观念,严重阻碍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关于边境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的思考陈德明改革开放十五年,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猛,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在全国范围存在着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尤其是新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差距非常之大,并...  相似文献   

14.
陈德明 《中国农垦经济》1994,(6):40-40,F003,F00
关于边境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的思考陈德明改革开放15年,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猛,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仍然存在着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尤其是新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沿海开放地区的经济差距非常之大,并呈现...  相似文献   

15.
关于贫困地区环境移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我国贫困地区环境移民的必要性与可靠性,环境移民的方式、作用及后果,并就妥善实现环境移民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经过3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我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不同,形成了我国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全国还有几千万人口的地区,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如此广大区域的迟滞发展,势必延缓整个国民经济的全而“起飞”。因此,适应新的形势,开展对贫困问题的理论研究,寻求脱贫致富的实际途径,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仅就贫困地区经济特征和摆脱贫困的战略思考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中央提出了建立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新经济经济秩序的问题,此举意义深远,影响重大。我作为一个分管农业的领导者,在实践中深感,在广大农村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试就建立农村商品经济新秩序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严峻的资源供应和消耗形式,发展低碳经济是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运河城市更应注重发展低碳经济,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运河资源,使其在生态环境中优化循环。  相似文献   

19.
治理和开发相结合才能振兴小流域经济崔建民(山东枣庄市水利局)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十几年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在广大水土流失地区推广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无论是在试点和国家重点治理,还是在面上小流域治理都经历...  相似文献   

20.
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为此国家实施了“雨露“行动计划。云南省A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其主体民族是民政部划定的少小民族之一。早在1998年本县就提出发展劳务经济,但近10年来本县劳务经济发展依然缓慢。作者通过调研认为,本县劳务经济发展缓慢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文化和劳务人员素质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