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点一线”的开放战略是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时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新的、全面振兴的经济发展格局。“五点一线”的建设,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形成与成长,对于全面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发展临港经济,开发海洋资源,发挥口岸优势和交通枢纽作用,实现大开放格局,推动沿海观光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快临港工业园区和物流业的壮大,将起到多重促进作用,将为实施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起飞,提供又一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王娜 《辽宁经济》2007,(11):14-14
2003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吹响了东北大振兴的号角。全省各级党组织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东北三省的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扎实工作,几年来老工业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3.
国家战略层面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约18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69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605元。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区域,在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形成互利互赢的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莉 《辽宁经济》2009,(2):30-31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和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开发开放思路的深入落实,沈抚经济区、辽东湾经济区、辽西沿海经济带三个版块初具规模。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振兴与发展已进人国家宏观决策层级。作为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一端,辽西沿海经济带较弱,它的迅速崛起具有关键性作用,也直接关系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胜军 《辽宁经济》2009,(10):23-23
2009年7月1日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作为沿海经济带的东端起点,东港市将紧紧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建设临港产业园区,努力把东港建设成为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几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东港市积极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王博  张达 《东北之窗》2014,(11):48-49
正如果从2009年7月1日算起,辽宁沿海经济带才刚刚五岁。即使是从2005年辽宁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算起,它也还不到十岁。但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短短几年时间所取得的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之所以能如此,与一个新字有关。正因为有决策者的新思维和不断完善的新机制新体制,才造就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成为新项目、新产业和新工艺聚集的新生态区。2003年10月,国家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那时,人们都喜欢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东北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宁 《东北之窗》2014,(11):43-44
正2009年7月1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得以原则通过。至此,辽宁沿海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从2005年辽宁省提出"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2009年更名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只有四年多的时间。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从一个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既有辽宁的不懈努力,更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大局考量。  相似文献   

8.
曹松威  何艳 《辽宁经济》2010,(12):22-23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使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定位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的第四经济增长极。它是由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六个城市的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组成的。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总面积为5.65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9.
东北巨变源于改革不断深入自从2003年中央11号文件拉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幕,还是那方肥沃的黑土地,还是那些豪爽的东北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谱写了新东北现象:2008年,东北三省经济总量达到28196亿元,与2003年相比,五年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3.05%。  相似文献   

10.
何霞 《北方经济》2014,(6):71-73
正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中心地带,是连接中国东北经济区和华北京津冀经济区的重要枢纽,是东北亚面向亚太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乃至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实施五点一线战略以来,国家、省及沿海经济带六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支持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大大推动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沿海6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81亿元,占  相似文献   

11.
    
8月17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要求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着力抓好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等9方面工作。此时,距国务院将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还不到50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东北出台两个战略性政策,这在东北历史上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2.
2006年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发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重大决策。“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由沿渤海一侧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包括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沿黄海一侧的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五大区域和一条贯通全省海岸线的滨海公路所组成。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京津唐经济圈与东北经济固的交叉点上,在东北亚经济合作、环渤海经济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经济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大规模的地区发展建设。自从辽宁沿海经济带7月1日升格为国家战略之后,人们就一直在关注:这一新的国家战略早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是否也得到足够的金融支持呢?而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一大批项目潮涌辽宁沿海经济带,这会不会带来新一轮的项目冲动,导致重复建设?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管委会主任董呈发说:当前的这个机遇是科学发展的机遇,如果还是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老路,还是搞‘先污染、后治理’,这样的机遇就变成了‘遭遇’。显然,人们的疑虑并非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和谐辽宁,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由此,对全省劳动者的素质和人才结构的需求必将发生重大变化,对教育事业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突破常规,以新理念、新思路,实现辽宁教育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5.
自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三省能否成为“第四增长极”,一直是理论界和东北地区各级领导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在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指导下.对东北三省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人力资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东北三省在发挥人力资本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东北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面对新时期的城市发展竞争,沈阳市委、市政府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取得了做优发展空间的战略共识。这是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增长极”的需要,更是沈阳空间拓展与合理布局调整的需要。本文在对沈阳当前面临的形势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对做优沈阳发展空间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近年来,营口港加快深水航道和深水专用泊位的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集装箱的疏运功能。具备8个现代化的集装箱专用码头和500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场地,并配有国内最先进的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这是加快辽宁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个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将对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其素质的提高能促使经济快速发展,而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都取决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及合理使用。因此,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开发,为进一步创新人力资源制度机制、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共享人力资源,为积极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里程碑。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采取的一些尝试性政策,如简化工商登记程序、扩大服务业的开放、采用负面清单措施进一步实现贸易与投资便利化,这些措施都将在促进自贸区发展的同时,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正因为如此,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各地也在跃跃欲试,积极探索。一、上海自贸区建设是改革开放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眼构建东北亚重要的人才高地,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力度,人才工作和人才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