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经济综合开发是指在特定的农村生态经济地域范围内,对没有被利用或利用不充分的资源,通过现代科技、设备、智力、生产和经济活动,进行不同形态的再投入,其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发展新的产业和产品,以求得系统整体性,结构优化性,生态平衡性和经济最佳性。对村级生态经济综合开发的运作模式进行探讨的目的在于以农村基本单位为研究对象,构建出一整套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经济综合开发新路径,从最基层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增收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农村家庭能源生态模式是指以户为单元,利用山地、大田、庭院等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建造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并围绕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构成“生态工程模式”.俗称“猪-沼-果”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一、生态养殖1.生态养殖的概念生态养殖是近年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人为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  相似文献   

4.
蒋丽 《农业技术经济》2023,(1):F0004-F0004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来,生态文明理念在我国各行业中广泛渗透与融合,形成了系统化的生态绿色发展理念与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扩展。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切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要求农业改变传统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实现精准、绿色、智慧化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农业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基础的农产品生产,还要尽可能提升农业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建立以农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能,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农业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及政府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与政策,同时归纳总结了国际上现代农业经营趋势为:以生态型、增收型农业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以发展优势和主导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以农牧结合型农业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并提出我国现代农业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农业布局区域化、农业生产规模化、农业产业系统一体化、农业资源利用生态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典型——甘肃省定西市农村生态环境薄弱的现状,将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农业生产实际中去,利用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以沼气发酵生产为纽带核心,把种植、养殖联结起来,充分利用干旱半干旱区的雨水集流,建立起"种草+养畜+水窖+沼气+太阳灶+高效农业"能源生态型良性循环体系,从而在半干旱区达到农村庭园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农村废物资源化、生活用能再生化,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揭示不同模式土地整治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效应,探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健康的新路径。方法 文章构建“土地整治—农地细碎化—农户生态生产行为”逻辑框架,基于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咸丰县、宣恩县483份农户调查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不同模式土地整治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差异。结果 (1)土地整治通过治理农地细碎化,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与机械发展,有效降低农户单位面积化肥、农药的投入,有助于塑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2)与政府主导模式相比,新农主导模式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强化土地整治与农地流转的耦合关联,更有利于改善农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促进效果也更为明显。结论 应将农地细碎化治理作为土地整治的核心内容,在巩固和完善政府主导模式的同时,加大新农主导模式的支持力度,增强农户生态保护与社会责任分担意识,不断推进土地整治模式的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土地整治在塑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通过国内的金融创新,生态融资可以为区域循环经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作为以生态资源保护、恢复和合理开发为目标的融资方式,生态融资应当在“生态资源-生态资本-生态融资”框架下围绕生态金融的特殊问题来展开.区域循环经济建设的生态项目性质可区分为纯生态公益性、有生态效益和潜在商业价值、有商业价值三类,通过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多元投融资主体的不同组合和多种融资工具的组合,构建具有不同适应对象的生态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我们唐山市实施了以沼气建设为核心,“以三改(”改圈、改厕、改厨)为重点建设内容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实现了沼气利用由生活型向生产综合利用型、产业型的转变,实现了“农民居住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产品生产无害化”的目标,有效地促进了唐山农业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0.
生态经济型林业结构组合与经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根和  石怀绶 《林业经济问题》2001,21(2):114-115,120
本文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 ,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和生产力水平 ,研究总结生态林业结构组合经营模式 ,即以针阔叶树种混交型、生态经济型的生态经济林业结构模式和林一牧、林一农结合、林———工———商———贸结合的产业网络经营模式及其产生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分析了上述结构的特征及其经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多位一体"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域,探索适合农村的"多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沼气生态工程,构建循环经济模式的还原系统;配套发展养殖业,构建循环经济中的养殖系统;推广沼肥综合利用,打造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实现环境治理与"多能互补";另外还开展新型材料沼气池的研发,发展"农家乐"农业绿色旅游,延长农村循环经济"资源链";创建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模式的实施推广。在5年的探索过程中,该模式在项目区域内达到了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和推广“稻鸭共栖”生产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强化领导,形成合力“稻鸭共栖”生产模式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工程。为切实搞好稻鸭共栖工作,我们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农业局、畜牧水产局等部门为成员的绿色大米生产领导小组,并以县政府的名义下发了《上高县标准化绿色大米计划实施意见》。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宣传发动。就抓好稻鸭共栖工程的实施,多次召开了专题会议,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发展绿色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源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分析了制约水源区发展的因素,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提出建设生态工程与生态产业,构建水源区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生态科技发展模式。以广东省东源县水源区为例,分析了生态科技发展模式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水源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4.
生态养殖是指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组织、调整和管理畜禽生产,以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最,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畜禽养殖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形式。在合理安排粮食生产的情况下,种草养畜,以畜禽的粪便养地,种养结合,实现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家禽生态养殖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合理利用畜牧生态工程技术;协调好种养比例;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防止传染病扩散和传播;产品无公害化。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家禽生态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实质是生态经济;出发点在于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刘玉豚  陈维志 《农业经济》1995,(11):28-29,42
本文是辽西北寒冷地区高效益庭院生态模式研究。通过三年在彰武县平安乡试验基点建成以沼气为纽带,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两翼的庭院生态模式。用沼气池与塑料温室相结合,温室保池温,日光增室温,沼气照明做饭,沼液浇蔬菜成为无公害蔬菜,沼液、沼渣做鱼的饵料,增产显著。沼渣沤制秸秆肥改良土壤,改善卫生环境条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产业的升级,黄岛区现行的蓝莓生产经营模式已不能高效地为生产服务,因此在深入研究黄岛区蓝莓现行经营模式的运行机理后,提出避免寻租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民、拓宽融资渠道、降低经营风险,降低信息获取成本的蓝莓生产经营模式完善与优化原则,并以此为依据构建起多元化生产经营模式与生态观光生产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张旋  程军 《水利经济》2013,31(1):62-65
目前三峡库区工作进入后续阶段,为了促进三峡生态屏障区的环境保护和加快生态移民安置工作,运用土地流转的相关理论,结合生态屏障区的移民安置实践,提出了以生态农林产业园为基础,以土地流转为桥梁的移民安置模式,分析该安置模式的应用条件,并构建了土地流转生态屏障区移民安置模式。以重庆LS片区移民安置为例,对其土地流转生态屏障区移民安置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片区移民安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三生用地”分类及其空间格局分析——以昌黎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我国现行的土地分类体系偏重于土地的生产、生活功能,对土地的生态特性考虑不够,将很多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土地归为未利用地,使得其因未得到应有的保护而被随意侵占。[目的]为了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亟需明确各类土地的功能定位,尤其要在土地分类中加强对生态用地的考虑。[方法]文章以土地的生态、生产、生活功能为主导,同时兼顾其多功能性,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所有土地类型分为生态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产生态用地、生活生产用地四大类,构建"三生用地"分类体系。进而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方法,以秦皇岛市昌黎县为例,分析了该县2014年"三生用地"的分布情况。[结论]结果表明:昌黎县生活生产用地、生产生态用地分布绝对平均;生态生产用地分布相对合理,主要分布于两山乡、十里铺乡;生态用地在全县各乡镇分布差距悬殊,主要分布在两山乡、昌黎镇及十里铺乡。基于县域四类用地在乡镇间分布的均匀程度差异,文章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林景观生态及其单元开发模式的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根据景观生态学格局与过程理论,以乡镇为区划单元,以林地(包括园地)、农田为基质,进行农林土地的景观生态分类与景观单元空间格局的优化配置,提出了景观优化格局的构建,单元景观的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