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卡在人们的日常消费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不少人在使用银行卡,尤其是信用卡的时候,对于它们的使用条款并没有足够的了解,随之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费用,等到拿到账单的时候才“目瞪口呆”。所以,以下专门列出了银行卡在使用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带你走出银行卡的“迷潭”。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中山大学读书期间,佛山某知名公司,员工待遇相当丰厚,为了“员工和企业的利益”,公司派财务人员向“专家”咨询如何可以少缴税。经广东某高校专家的指点获得“真经”:其办法是将工资拆分,分发到两三张银行卡中,如此做法的好处就是在扣除费用的时候,每张卡可以扣除800元(当时个人所得税扣除额为800元),累计实际扣除额可高达1600甚或2400,还有更高的。  相似文献   

3.
笔者的一位朋友张女士聊天时说:“我现在都记不清楚自己究竟办过多少张银行卡,至少有10张。但常用的只有一张,其他的卡.扔得到处都是。其中有一张成了我的书签.还有的被女儿当成扑克牌玩。”究竟有多少张银行卡受此待遇呢?据有关数据表明,9成以上的银行卡躺在钱包中或在某个地方“睡大觉”。  相似文献   

4.
最高存储金额限制可以有效控制电子货币网上支付风险,但银行卡中的风险承担问题比较复杂。经济分析、比较研究和法学分析的结论是,我国银行卡风险承担规则应建立在有“责任限制”的无过错责任之上。未获授权使用时持卡人承担的责任应限制在1000元以内,超过限额以上的损失由发卡银行承担。  相似文献   

5.
尹娟  可婷 《新智慧》2006,(6):46-47
常见问题一:究竟该有几张银行卡 钱包里有十几张银行卡的小范想给自己的银行卡来一次“大扫除”,可是他发现自己的大部分银行卡都有各自的功能,少了一个都不行。究竟钱包里要保留几张银行卡?  相似文献   

6.
在移动支付时代,银行卡或将逐渐成为灭绝的“恐龙”。业内人士认为这完全可能会发生在21世纪20年代的某一天。而依赖于银行卡的现金取款服务,又将演变成何种形态呢?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陕西省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现状、银行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银行卡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有2.5亿银行卡在流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方便、安全的银行卡作为日常消费工具,同时,名目繁多的银行卡又常常让消费者有些应接不暇。因此,认清各种银行卡的功能,了解银行卡使用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充分、恰当地使用银行卡是消费者聪明使用银行卡的关键。 三类银行卡任你选 银行卡按支付功能可分为三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银行卡立法相对滞后,多方面的法律问题影响银行卡追透,致使实务中的一些问题无法解决,影响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当专项立法,从法律上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强化发卡审查,从源头上杜绝风险隐患发生,规范追透程序,从时效上确保债权不受损害,做好跟踪检查,从管理上使“冒用”者无机可乘。  相似文献   

10.
殷学强  王永 《西部金融》2011,(10):57-58
近年来,金融消费者领域面临的问题日渐突出,本文以塔城银行卡发展现状为例,探寻金融消费者在银行卡使用中面临的风险,并对完善我国银行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胡金盛  晓娇 《新智慧》2006,(5):40-41
打开你的钱包,相信每个入都会拥有一张或者一张以上的银行卡。很不幸地,这些借记卡、准贷记卡、信用卡大多只充当了我们日常储蓄或者消费的工具,简直是浪费资源啊。这只能怪人们对银行卡的了解不够细致和深入。其实,它们大有“潜力可挖”,除了能在你的储蓄和消费中发挥作用外,有没有想过它们也能帮你节约理财成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手握三张卡教你“钱生钱”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小姐手里一共有七八张卡。她经常搞不清楚每张卡里究竟有多少钱。最近,张小姐去银行分别打了一下每张卡的账户清单,算下来,她一年竞累积了五万多元。可是一直以来,这些钱就这么白白零存着。再一看账户流水记录,买股票的、购物的、转账的,许多钱自己都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笔者问了身边的朋友,发现被这么多卡、存折搞得心烦的人还真不少,让钱一年到头随意躺在卡里“放大羊”的也大有人在。究竟应该怎么管理这一堆银行卡呢?近日,笔者就银行卡管理问题请教了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分行个人银行部理财产品经理刘忠斌先生。听说许多人为家中各种银行卡和“存折”而心烦,刘忠斌笑着说:“这不奇怪,其实只要将手里的卡做个功能规划,就轻松多了。”刘忠斌认为,如果可能的话,要尽量减少开户银行数量,把手中的卡集中到三张卡中。这三张卡按功能可划分成日常消费卡、投资卡和资金积累卡。  相似文献   

13.
Visa的“封堵”威胁源于两点:一是其境内市场战略遭遇严重挫折,二是中国银联境外受理网络不断扩张侵蚀了其境外清算收益。但本文的分析表明,在境内人民币银行卡清算市场准入终将放开这一假设预期基础上,“封堵”威胁是不可置信的。渐进式的结构重构应是境内人民币银行卡清算市场的结构政策选择。具体来说,短期内应维持中国银联在境内人民币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垄断地位,同时强化对中国银联的政府监管,使其基本具备应对国际银行卡组织竞争的能力,为准入的放开创造条件;尽早明确境内人民币银行卡清算市场准入放开的时间,最终放开市场准入,培育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4.
继小额账户收取管理费之后,银行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收费潮”。四大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从2006年6月1日开始收取跨行查询费。银行卡跨行提现费、小额账户管理费、借记卡年费、跨省存取款费……银行收费项目越来越多,“免费午餐”越来越少,现在又多了跨行查询费。持卡人在境内其他银  相似文献   

15.
大宏 《大众商务》2006,(7):47-47
继小额账户收取管理费之后,银行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收费潮”。四大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从2006年6月1日开始收取跨行查询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银行卡支付平台的双边市场特征以及银行卡组织进行简要的概述,并运用双重定价模型对银行卡组织的纵向一体化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垄断的收单市场中,作为独立的利益个体——银行卡组织具有对线下收单市场进行纵向一体化的动机。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我们认为银联有别于传统的开放型银行卡组织,通过禁止直连模式以及其子公司银联商务直接参与到收单市场竞争中,进行纵向一体化行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逐步深入,银行业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推陈出新,诸如银行卡、各类基金、外汇及衍生产品和一些综合性的理财产品如“理财金”、“卓越理财”等层出不穷。此外,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纷纷涌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银行卡联网通用的不断完善,银行卡跨行取款和消费已成为一种趋势,人们真正体会到了使用银行卡的便利。然而,银行卡跨行存款业务却一直迟迟没有完全铺开。笔者深入思考了跨行存款业务开展的特点,从跨行存款业务的相关概念着手,分析了跨行存款业务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0年5月16日,按照上级人行有关宣传内容和宣传活动要求,人行陇县支行牵头组织辖内各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集中开展了“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金融法规宣传活动,重点以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人民币反假、反洗钱知识宣传为主,突出了“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你我共同的责任”这一宣传主题。  相似文献   

20.
以目前商业社会的发达程度,和所谓·品牌文化的深入来看,品牌的意义,早就从先前“区别于其他”和“品质保证”的阶段,发展到了“生活方式的象征”。对于我们来讲,使用哪一种品牌的物品,几乎就决定了我们对哪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当一个小白领在寒风中追赶一辆公交车的时候,谁能否认,她肩膀上斜挎的LV坤包,不是在强烈地表达她对生活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