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迅速,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发展特点、模式、问题及根源,并从政府、企业运营、人才培养、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发展建议,以期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发展。但产业园发展涉及的角色众多,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不同地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发展可结合政、产、学、研、用的功能和特点,创新构建适合本地化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园模式。  相似文献   

2.
截止2015年7月,扬州市城区已有多个政府主导的电子商务园,其中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五亭龙电子商务基地、蒋王电子商务园、百分百电子商务产业园这四个较为知名。电商园在运营过程中通常与当地高职院校合作,将高校作为技术与人才基础;高职院校也愿意与电子商务产业园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培育人才。但是电子商务产业园如何与高校合作,把电子商务产业做大做强,本文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如何通过电子商务产业园引领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对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定义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并构建了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形成条件模型,通过对国内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分析,指出电子商务产业园具备交通便利性、配套服务完备性、政策扶持性以及区位优势性的特点。最后依据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分别从产业园形成基础、园区性质以及经营覆盖领域等三个方面归纳出电子商务产业园类型。本文对我国各地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也开始进入"互联网+"的时代,电子商务产业园也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崭露头角,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电子商务园区的建设不是毫无章法的,政府在其建设过程中要起到一定的作用。笔者分析电子商务园区的建设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期望对政府指导电子商务园区的建设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园区盈利模式及发展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园区发展大多数依靠国家政策资金补助,近年来先建后补的财政资金给予方式,激发了各地创建农业园区的积极性。成功的农业园区要做好市场定位,打造主导产业优势,形成支撑"产加销、贸工农"完整的产业链,找准盈利点,才能区别于传统农业。笔者以农业产业园为例,从2017年农业农村部通过的4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分析,总结出几种产业园的盈利模式并对园区式发展的现代农业提出了初期、中期、成熟发展阶段盈利模式选择方式,为相关经营主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淘宝村""电子商务产业园"为代表的电商集聚是近些年电子商务产业中典型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电子商务产业化与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化的发展进程。初期电商群体以"个体户"的形式嵌入在传统商圈与产业集群中,分享供应链体系,随着规模效应的作用,分工细化,新兴岗位不断出现与发展,电商产业化带动了空间集聚与集群重构。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动态供应在电商产业集聚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人力资源市场中需求与供给的互动为区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商》2015,(40):265-266
据陈南江对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总结,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已经走过了景区景点阶段,进入了度假村度假区阶段和旅游小镇旅游社区阶段,未来我国旅游产品开发有望走向旅游产业园的发展阶段。旅游产业园是在产业融合和产业集群基础上发展而来,在我国尚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在我国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以"旅游产业园"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探讨了旅游产业园的概念、主题旅游产业园的研究、旅游产业园开发对策等。基于此,在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园实践发展先于理论发展的客观现实基础上指出我国旅游产业园研究的空白,并提出未来我国旅游产业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发展在中国已经经历了许多个年头,但是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自身认识与条件不足,然后政府的帮扶力度不够也是严重制约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电子商务优势分析入手,阐释了地方政府在本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应该采取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9.
跨境电商已然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点,各地政府把跨境电商园区的建设作为发展跨境电商产业的重要抓手。而如何构建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让"买全球、卖全球"的梦想变为现实是摆在各大跨境电商产业园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绍兴"众创小镇"跨境电商产业园为例,基于生态圈理论分析其建设路径,以此实现集中资源、集聚政策、集群效应,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传统外贸结构的升级和"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作为国际贸易新方式的跨境电商开始发展。我国跨境电商经历了线上、线下的信息服务阶段,交易平台电子化阶段,产业链式服务阶段。在政府的扶持及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跨境电商迅猛发展,但目前仍存在贸易失衡、物流成本高、配送周期长、支付等问题。我国跨境电商应加快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缩小贸易顺差,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物流体系和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机制,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助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我国外贸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正走在一条政府积极引导的道路上,在市场规制主导和政府产业政策主导的大争论中,两者不一定菲得水火不容.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非"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的对非产业园也在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产业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非洲集聚投资的一个亮点。自中非产业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产业园进入特区建设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现阶段仍面临着所在国整体营商环境较差、我国对外投资配套体系不健全、企业自身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中,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是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发展较为成熟的案例之一,对其发展模式和经验的总结利于为其他产业园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冀伟 《商场现代化》2010,(24):106-108
政府主导的区域电子商务模式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崭新的模式,也是我国信息化道路的一个新的阶段,它实现了数据在中央,应用在地方的模式,为企业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区域的整体效率。但我国区域发展有其特殊性,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区域电子商务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的讨论将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个宏观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产业集群形成"要素—产业链—创新网络"视角,将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划分为产业要素集聚、产业链发展与区域创新网络建设三个阶段,探析三个阶段的主导因素,并提出对盐城市推进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其包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由政府与市场多元主体共同建设完整的产业链,建立健全区域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万家商户问卷的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联动发展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专业市场形成了挑战,也带来了极大的机遇.文章以义乌小商品市场及相关电子商务企业为例,结合对1万家市场经营户的问卷调查和全国40余个专业市场的实地访谈,探析我国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联动发展的基本态势,总结得出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联动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和三个不同阶段,分析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专业市场功能、形态的创新,为我国众多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新兴应用,团购因其模式简单、易于复制、低价等优势,迅速成长为一种最流行的消费方式。自2010年团购引入中国以来,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市场调整—理性发展三个阶段,本文在分析我国网络团购的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促进团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的竞争力,在分析苏州跨境电子商务具有的优势基础上,指出了搭建苏州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平台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从"政府主导、外引内育、差异竞争、协同发展、小额集聚"五个角度详细阐述了打造苏州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平台的路径,以不断提高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的规模效益和整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正走在一条政府积极引导的道路上,在市场规制主导和政府产业政策主导的大争论中,两者不一定菲得水火不容.……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制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政府经济管理策略要摆脱传统思路的限制,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新的经济发展形式"开绿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制定的发展策略结合未来电子商务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出合理的电子商务政府推进策略,进而通过对政府推进策略的优化创新,发挥政府推进策略在电子商务经济中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在进行政府推进策略研究过程中,能够充分参考未来电子商务经济发展趋势,进而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的合理政府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中小企业因为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而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电子商务必将成为未来商务模式的主导,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整体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分析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并且找出合理的改进对策,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