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良敏 《商业时代》2011,(21):69-70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基础上,采用专门的方法,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进行控制和调整,以达到其相关利益主体利益最大化所采取的行为。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2.
《商》2015,(30)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盈余管理的研究在西方的经济领域已经非常常见,但是对于盈余管理,并不具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通过多种政策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有的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有目的的管理层行为,并且多数为了私人利益。学者们的观点在本质上有差异,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理论都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本文以经济周期为基础,探究了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盈余管理特征,并且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法规和相关法规的基础上,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从而调节企业的对外财务报告,影响外部信息使用者针对企业盈余做出理性判断的行为。文章通过对科龙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对其利润操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这种行为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正>一、集团企业盈余管理的分类集团企业盈余管理分为广义盈余管理和狭义盈余管理两类。狭义盈余管理是指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企业通过对外报告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及利用信息披露,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狭义盈余管理多以跨期会计盈余的形式体现,影响不同的会计期间,从企业运营来看,狭义盈余管理是会计复式记账、责权发生制的产物,是对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活动在当前企业中普遍存在,尤其上市公司会利用盈余管理将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调控,以此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不同性质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也不尽相同,鉴于国有企业本身固有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A企业为例,分析了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与资本市场动机、政治动机和声誉动机等直接相关。适当的盈余管理能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盈利机会,国有上市企业应当改善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规范盈余管理动机,同时加强外部审计及证券监管部门监督,避免盈余管理滥用,以减少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是一种在不违反海律、法规及会计原则的前提下,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或非会计手段,利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或未涉及的领域以及会计原则的可选择性、凭借一定的职业判断,有目的地选择更有利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披露或与其相关的辅助信息进行管理,最终导致财务报告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善的行为,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屡见不鲜,逐渐成为机构投资者、债权人、资本市场乃至政府相关部门关注并希望加以规范和治理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当公司的管理层为了实现其偏好的目标,利用其酌情决定权和裁量权来调整财务报告尤其是其中的会计收益信息时,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就发生了。国外市场上,上市公司出于各种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屡见不鲜。近年来,我国一些公司也逐渐开始进行盈余管理。而一直以来,许多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都将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作为盈余管理的前提,比如美国会计学家Scott在《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所作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管理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但是盈余管理必然合法么?本文结合国际上关于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对盈余管理包含合法属性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就盈余管理的合法性和企业道德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当公司的管理层为了实现其偏好的目标,利用其酌情决定权和裁量权来调整财务报告尤其是其中的会计收益信息时,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就发生了。国外市场上,上市公司出于各种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屡见不鲜。近年来,我国一些公司也逐渐开始进行盈余管理。而一直以来,许多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都将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作为盈余管理的前提,比如美国会计学家Scott在《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所作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管理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但是盈余管理必然合法么?本文结合国际上关于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对盈余管理包含合法属性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就盈余管理的合法性和企业道德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盈余管理,就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的开机报告进行调整和控制的管理行为。企业盈余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会计估计的变更,来实现对收益及费用成本的多计或者少计,从而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多种手段人为影响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盈余的行为.一方面,会计准则通过制定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规范,有力地约束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会计准则又无法完全消除盈余管理,甚至可能引发企业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借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发的契杌,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概念入手,指出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并分析了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盈余管理的新空间,以期对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公司价值最大化是目前公司财务管理较为/,L*-J-的观点,而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契约约束的利益相关方,对公司盈余质量展开博弈。本文基于市场的非完全有效性,从盈余质量、盈余质量与股票价格、盈余质量与利益相关方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最终得出结论:在非有效市场中,盈余质量的高低是在公司利益相关者多方博弈过程中趋于均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大股东与管理者出于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加之信息不对称及相关方面的监督乏力等因素,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现象。本文通过对不同股权结构下的管理权进行分析,将产生于代理关系中具有侵害性的盈余管理分为管理者侵害股东利益和大股东与管理者合谋侵害小股东利益两种,并利用博弈原理对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了分析,以期探寻出大股东与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C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07~2011年沪深A股上市的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了用于衡量企业盈余管理程度和投资效率的模型,并实证检验了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究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此问题上的不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大于民营企业,盈余管理程度与投资效率显著负相关,并且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有着更强烈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宋德懋 《商》2012,(20):54-54
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以尽可能地进行盈余管理。西方国家的会计理论界很早就开始了盈余管理的研究,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国内外理论界有诸多论述,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对于盈余管理、金融资产分类政策与盈余管理关系进行研究,并对盈余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盈余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和交易规划等方面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了有目的干预行为,其产生有内在动机和外部条件,我国上市公司也存在大量盈余管理现象,且大多是一种过度的机会主义行为。为此,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规范,以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在阐述盈余管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详细梳理了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企业基于不同的盈余管理目的,利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具有税务优势、筹资优势和政治优势。但容易出现过度进行盈余管理,操纵企业利润的现象。为避免滥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应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加强社会审计力量,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完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9.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调整对外公布分会计信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的的行为。虽然盈余管理能帮助企业解决暂时的财务困难,但是会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失真,不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本文分析了中远海控盈余管理的手段,并提出相应治理措施,以期得出有效的盈余管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关于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最早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因盈余管理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这一话题一直受到经济界和会计界热议。文章在整理了一些文献后,从不同影响因素的角度对国内盈余管理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