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25日,中核集团与湖南省政府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达成协议,以打造我国内陆首座核电站为目标,加速推进湖南桃花江核电项目建设。这标志着我国核电由沿海向内陆省份发展迈出的实质性一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勤、中核集团总经理康日新、国家环保总局核安全司司长李干杰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肖捷与中核集团副总经理王寿君代表双方签字。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余剑锋主持了签字仪式。此前,6月27日,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筹建处在湖南益阳市正式揭牌成立。中核集团与湖南省携手推进桃花江核电项目进程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20年     
2011年12月15日,是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安全运行整20年的日子。20年来,这座电站凝结了核工业几代人的期许,书写了无数中国核电人的沧桑回忆;20年来,这座电站已经成为中国核电的标杆,这标杆上,不仅镌刻着中国核电自主创新的伟大创举,更记录着中国核电人在逆境下自强不息的铿锵足迹。  相似文献   

3.
<正>"对核电产业而言,数字化变革是决定发展命运的必然选择。"面对记者,说出这句话时,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巍的表情坚毅而决绝。从最早的上个世纪90年代下定决心将核电设计图从纸上搬入电脑,并逐步实现三维设计,到如今致力于将"华龙一号"首台机组打造成我国首座数字化核电站……历时20余年,在推动核电项目设计与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中核工程这家公司从没有一刻犹豫。如此倾其全力的投入与付出究竟源于什么?我们不难从与刘巍的对话中得到答案。  相似文献   

4.
参照美国,可以将我国内陆核电厂布局在长江流域以及其他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报告《新形势下我国核电发展的建议》(2012年2月)中提出要"统筹沿海和内陆核电厂的布局"。这需要我们克服一些认识上的障碍,需要对影响内陆核电厂布局的关键因素做出深入的分析,其中包括如何借鉴国外内陆核电厂长期运  相似文献   

5.
<正>30年磨一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是集我国30年核电建设和运行的经验、融合先进的设计理念的创新成果,"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集成了核电全产业链以及重大装备制造业、相关服务行业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工业水平发展的程度。"华龙一号"示范首堆示范工程的顺利建设并按期建成,是我国由核电大国迈进核电强国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实施"制  相似文献   

6.
正实现能源安全、低碳可持续发展须依靠内陆核电发展内陆核电是我国华北、长江流域以及中南地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治理PM2.5等大气雾霾的必要措施。国际实践表明在内陆建设核电的工程技术和运行管理是完全成熟的。内陆核电是我国绿色低碳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同时,湖南省一次能源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高,发展核电成为湖南省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9月1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常规岛厂房主行车正式吊装开始,标志着该机组常规岛正式进入全面安装阶段。9月14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装卸料机在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出厂验收。这标志着中核集团实现了全球首台"华龙一号"装卸料机"零"的突破,已完全具备了三代核电装卸料机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能力,使我国核电装备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唤醒地热     
正在能源转型逐步过渡到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能源体系的当下,尤其是2017年,在谈到核电、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外还真绕不开地热能了。随着我国首个《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供电、供热又制冷的地热能综合利用或将改写能源新格局。目前,我国在中低温地热资源直接利用方面已处领先水平,地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核工业发展也迈人了"新常态"。核工业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核电行业对外合作范围和渠道将进一步扩大。"十三五"期间,核电行业将迎来又一次重大战略机遇期,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为顺应形势,抓住机遇,实现新的跨越,各核电企业正在编制"十三五"乃至更长期的规划。为切实更好地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规划编制中应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并把握好以下八大关系,对核电企业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中核核电运行公司党委以"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集众智、汇众力,编制完成了公司党建工作"十三五"规划,为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贯彻落实和公司"十三五"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做好了政治、思想和组织准备。编制党建工作五年规划在秦山核电历史上是第一次,公司党委高度重视,立足"严细实新"、遵循"八  相似文献   

11.
<正>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电力行业的重大发展机遇,核电是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核电企业是能源互联网行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大力发展核电是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建成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的核电发展目标。截至目前,国内在运核电机组36台,总  相似文献   

12.
法国内陆核电选址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与法国电力公司共同组织的中法内陆核电选址和建设研讨会议在巴黎成功举行。法国多位专家介绍了法国发展内陆核电的经验和技术考量。本文总结了法方的核电厂选址经验,并阐述了法国经验对我国内陆核电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的全国"两会"毫无例外地再次引发了新一轮对于核电发展关注的热潮。面对众多业内人士对我国核电提速的预期,记者从"两会"关注中梳理出"核电发展、核电‘走出去’、内陆核电、‘华龙一号’"等一些热词。驱霾清洁能源中首选核电如果你在春节前后或2月中旬登上从北京开往南方的火车去旅游,"你将欣赏一路的‘雾景’",这绝不只是一句戏言。冲出京津冀的  相似文献   

14.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首座大型商用压水堆核电站,是我国“九五”期间唯一自主设计建造的国产化核电项目。它成功地吸收、借鉴了国内外核电设计、建造的先进经验,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参考,三环路改为两环路,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建造并取得了成功。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建设成功,在我国核电的创新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将发挥重要作用。一、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技术创新的成果和作用秦山核电二期工程采用“以我为主、中外合作”方式建设。由于将堆芯155个组件减少为…  相似文献   

15.
(一)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是继秦山一期和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后,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座2×60万千瓦核电站。主体工程于6月2日全面开工,这标志着我国核电事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核电站对安全和质量要求极高,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工程接口多、建设周期较长的高科技大型建设项目。通常,业主需要组建一支相当庞大的管理队伍,而在秦山二期工程建设上,核电秦山联营有  相似文献   

16.
动态     
正中广核阳江5号机组并网发电5月23日21时12分,中国广核集团阳江核电站5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成功,成为2018年国内首台实现并网发电的核电机组。阳江核电作为我国一次核准机组数量最多和规模最大的核电项目,5号机组是我国首个具备"三代"核电主要技术特征、满足最新安全技术标准的自主品牌核电机  相似文献   

17.
<正>5月7日——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的发展历程中注定被铭记。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开工建设。如今承载着核电强国使命、承担着核电"走出去"重任的"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已走过一年。2016年5月7日的福清现场,"华龙一号"首堆一年来成长足迹的展示以及承载10件华龙物品的"时光胶囊"被埋入核电现场,既是对"华龙一号"成长时刻的特别记忆,也将见证  相似文献   

18.
4月28日,我国首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在一片喜庆热烈的气氛中迎来了扩建工程的开工。然而,在三代招标即将揭晓之时,这两台二代技术升级版机组的建造价值何在?在国内核电建设任务吃紧,急需建造百万千瓦级大型核电站之际,这两台65万千瓦核电站建造的意义又在哪里?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中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寿君。核电国产化道路上的“踏实一步”谈到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的开工,王寿君的态度显得比较低调:“这是我国核电建设的务实之选,是在核电国产化道路上迈出的踏实一步。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可以说是核电国产化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正核电:超前部署,让"安全高效发展"切实"落地"记者(以下简称"记"):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指导思想。作为核工业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您对此如何理解?如何加强此方面的工作?王毅韧(以下简称"王"):"十三五"期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到8800万千瓦。国家  相似文献   

20.
核电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推动核电发展,对保护生态环境、调整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核电建设意义重大,江西彭泽核电项目是我国首批启动的内陆核电,中电投江西核电有限公司作为其建设运营单位,塑造了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为统领、以核安全文化为核心、积极融入江西优秀地域文化的"三合一"特色企业文化,在推进项目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