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安全、人民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等息息相关.要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牢固树立统筹核能发展和安全的理念.要准确把握核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始终以依法治核为根本,坚持在实践中改进提升.  相似文献   

2.
正核安全一直被看作是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核安全被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写入了《国家安全法》,这更加肯定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的战略地位。"十二五"期间,我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核能与核技术利用领域保持良好的安全业绩。  相似文献   

3.
正核安全是核工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线,是核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第三届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系统阐述了我国的"四个并重"的核安全观,并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将核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我国核安全受到史无前例的关注。作为世界上核电建设最快的国家,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核大国立法实践经验,积极推动核安全立法,以法制保障核工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网甘肃电力白银供电公司以国家安全观为战略定位,通过严格的安全管理和执行措施来维护安全生产和电力供应的底线。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供电公司(以下简称“白银供电公司”)承担着建设、运营、发展白银市电网的任务,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始终把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地落实,持续强化各级人员安全责任落实.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中国的"核安全观",从"核能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核安全理念,从多维度、多层面深刻指明了全球核安全治理的方法、途径原则及立足点,为完善全球核能安全、发展指明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若干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首次提出了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明确指出"我国将坚定不移增强自身核安全能力,继续致力于加强核安全政府监管能力建设,加大核安全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投入力度,坚持培育和发展核安全文化。"这些新论断和新要求将我国核安全的战略定位推向了新的高度,并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12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国棱工业集团公司竞组撰写的文章。该文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安全的重要论述,总结了中国校工业创建60年的安全理念和中核人积极战行控安全文化的成功实践,阐述了中核人对中央领导指出的新的核安全观的认识和体会,以及未来发展中如何进一步抓好核安全的工作思路。本刊特转载全文,供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8.
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将核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准确理解国家核安全的内涵,明确核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有助于核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声音     
《中国核工业》2014,(11):7-7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核电,切实发挥核能的基础性能源作用,以确保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碳和污染物排放。并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致力于推进核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地增强自身核安全能力,推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事业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发生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就立即着手制定核安全行动计划。全球核电国家在该计划的倡导下开展了大量核安全工作,全球的核电安全水平已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26日~27日,第二届核安全峰会在韩国首尔召开,本次峰会共有53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这次会议围绕加强核材料和核设施的安全,重点讨论了加强核安全国家措施和促进核安全国际合作等议题.这是落实首届华盛顿峰会提出的关于加强核材料与核设施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等方面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 2010年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之后,"核安全"已经成为广为公众所熟悉的一个名词.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核安全"(Nuclear Security)与我们过去已经约定俗成的中文技术名词一核安全(Nuclear Safety)从技术层面上说并不是同一个含义.为了避免Nuclear Security和Nuclear Safety在中文翻译上的混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已经把Nuclear Security正式翻译为:核安保.  相似文献   

12.
第三届核安全峰会3月24~25日在荷兰海牙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介绍中国核安全措施和成就,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中国的“核安全观”.提出核能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由此。中国核电发展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13.
正编者按:核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将其放置核能"全球命运共同体"之上,其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核能安全发展慎之又慎、严之又严。近日出台的我国《核安全法》,从"高"制定核安全标准,从"严"加强核安全监管,从"重"强化核安全执法,体现了国家对于确保核安全的高度重视。而透过《核安全法》看核安全,在安全至上的原则下,该如何更理性的看待核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韩国是世界主要核电国家之一,一直将核电作为国家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坚定地发展。韩国重视核安全,制定了保证核安全监管活动连贯性、充分性和合理性的监管原则和方针。日本福岛核事故后,韩国为了确保核安全,采取了成立独立的核安全监管机构、评估核设施安全状况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3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呼吁各国巩固和发展核法律框架,对我国原子能法律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4月25日,《原子能法》立法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为推进《原子能法》出台建言献策。目前,我国核领域唯一的国家法律是《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而《原子能法》和《核安全法》尚在制定之中。我国《原子能法》立法工作起步于1984年。目前已形成了12章70条的《原子能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在历时30年的《原子能法》立法工作中,经历了哪些曲折起伏的过程?2013年,《核安全法》首次进入国家立项。如何科学合理确定《核安全法》适用范围?《核安全法》的定位与现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关系又是如何?目前,世界上至少有9个国家颁布了《核安全法》,这些国家核安全立法的状况对我国核安全法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借鉴?为此,本刊特向相关专家约稿,阐述他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正>9月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我国开展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跟踪评估活动圆满结束。受我国政府邀请,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和9个国家的14名高级官员和专家对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总体状况进行了历时10天的系统评估。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组织参与了此次评估活动。评估团对我国核与辐射安全工作6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积极评价:中国国家领导人对核安全予以高度  相似文献   

17.
声音     
《中国核工业》2016,(3):8-8
<正>核恐怖主义威胁已经超越了国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是安全孤岛。核与辐射恐怖活动成为国际社会最为担忧的恐怖主义形式之一,核安全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核安全峰会的召开,对于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加强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核恐怖主义威胁,让核能真正造福于民。中国正不断融入国际核安全体系,通过加强自身核安全能力建设,与美国合作建设核安保示范中心,开展加纳高浓铀微堆低浓化项目合作,帮助周边国家提升核安全水平,为提升全球核  相似文献   

18.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核能发展的保证。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有效的核安全法规体系,在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造、核电厂的调试和运行、核燃料的生产以及核安全监管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能力,建立了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因此,在现有的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核能发达国家核能安全体系的成功经验,建立更严格、更科学、更完善的核能安全体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是确保我国核能发展战略实施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速递     
《中国核工业》2012,(3):6-7
胡锦涛在核安全峰会表示要增强核能发展信心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二届核安全峰会,并发表题为《深化合作提高核安全水平》的讲话。胡锦涛指出中国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成果:中国高度重视国家核安全建设,对全国核设施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建立全方位培训计划和  相似文献   

20.
民用核安全设备,是指在民用核设施中使用的执行核安全功能的设备,包括核安全机械设备和核安全电气设备。核设备的质量关系到核设施的安全建造、调试与运行。可以说,核安全设备是核安全的基础,离开核安全设备谈核设施安全,无疑是痴人说梦。当然,离开核设施来谈核安全设备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