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建中 《发展》2007,(9):50-51
近年来,临洮县将劳务输转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五年全县平均每年异地输转人数10万人次左右,2006年达到了11.1万人,年平均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左右,2006年达到了2.6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胥波 《发展》2005,(11):10-11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做大做强劳务输转这一大产业,是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综合措施之一.甘肃省皋兰县现有农业人口15.05万人,农村劳动力7.79万人;有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6.7%.近两年来,全县已累计输转劳动力5.6万人次,创劳务收入8400万元.今年上半年,完成劳务输转1.74万人次,占全县富余劳动力的69.6%,收入3283万元.在劳务输转过程中,我们突出了"五抓".  相似文献   

3.
何强 《发展》2008,(12):23-23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甘肃省陇西县劳务输转工作已走过了20多年的光辉历程。近10年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89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2.5亿元,劳务收入已占到全县人均纯收入的48%左右,劳务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该县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劳务工作先进示范县”“全国劳动力培训输转先进县”“全国首批星火职业技能远程培训项目示范点”  相似文献   

4.
张峻铭 《发展》2008,(11):40-41
一、平凉市人力资源开发与成效 (一)加快劳务经济发展,人力资源转移步伐明显加快。从调查情况看,政府把加快劳务输转,发展劳务经济摆在了突出位置,以此作为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提高农民的战略任务,并积极开辟劳务基地,扩大劳务输转规模,使劳务经济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现实的渠道,进而带动人力资源转移实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永平 《发展》2012,(8):29-30
临洮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劳务大县,全县总人口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农村劳动力25.07万人,剩余劳动力12万人。2011年,全县输转剩余劳动力1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01亿元,培训城乡剩余劳动力2.01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60%以上,劳务输转已成为促进临洮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高起点定位,切实找准劳务经济发展方向临洮县坚持走好“三结合”路子,即输出与输入结合,以输出为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与输出城镇青年劳动力结合,以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省内输出与省外输出结合,以省外输出为主。突出建设五大体系,即劳务管理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技能培训体系,资金保障体系,跟踪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周金花 《发展》2016,(4):38
根据《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关于“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着力打造劳务品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稳定就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务工收入.进一步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各种适用技术培训,加快培养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机作业能手、农村经纪人等农村发展急需的实用人才.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农民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增强文化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拓宽增收渠道”的要求,今后灵台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输转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王百平 《发展》2006,(7):11-11
2005年,甘肃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09.83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00.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39%和56.55%,是“十五”以来甘肃省劳务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提出,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任务,努力实现劳务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是摆在甘肃省各级劳务工作机构面前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8.
一、甘肃省劳务工作的现状 2006年,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甘肃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直接领导下,全省各级劳务工作机构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省劳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输转人数和劳务收入再创历史新高,为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边拴寿 《发展》2018,(10):23-23
把劳务产业作为助推精准脱贫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坚持把劳动力就地就近输转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探索完善了"五动"劳务产业发展机制,为打造"灵台智慧劳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夏卫凯 《发展》2007,(6):29-30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把劳务输出作为破解“三农难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产业来抓。2006年,全市共输转劳动力37.2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25.1万人次,常年性输出18.5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劳务输出已成为全市经济中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品牌过硬、极具活力的当家产业,也是农民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11.
苏富祥 《发展》2011,(1):38-38
2010年,清水县贾川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坚持“调整结构兴产业,争取项目夯基础,因地制宜创特色,输转劳务促增收,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经济工作思路,全乡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兰军 《发展》2005,(2):28-29
2004年10月26日,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发言的开头部分有这么一段话:"在四川、安徽、湖南、甘肃等劳务输出大省以及其他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许多市县外出务工人员寄回的劳务款已经超过地方财政收入,有的甚至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几倍.从发展趋势看,未来一个时期,跨地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仍将以平均每年500万人左右的规模增加,其中许多还要在第二、三产业就业."这表明,甘肃省的劳务输转工作成绩可喜,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3.
王景坤 《发展》2008,(11):68-68
今年以来,甘肃省通渭县按照“培育千人小老板,带动万民再就业”的工作思路,从五个方面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先后在全县18个乡(镇)举办了各类劳动力技能培训班28期,培训各类劳务人员17208人。其中,以“建筑、轻纺、家政、保安”四大品牌为主的劳动技能培训9937人,以法律法规、务工维权常识为主的引导性培训7271人。累计输转各类务工人员6.05万人,创劳务收入20242.24万元。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转是强国富民的长远方略,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如何提升农民工的就业与创业职业技能,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输转的关键。特别是农民工输入省市强化农民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抑制农民工返乡,抵制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冲击的有效手段。本文提出了农民工输入大省浙江强化农民工技能教育的五种模式和六种方法,理论与实务结合,操作具体,实践起来行之有效。也是浙江省落实惠民政策、关注民生,推升经济发展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15.
何文渊 《发展》2005,(9):70-71
在全国各地都普遍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输转、劳务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形势下,甘肃省委、省政府紧密结合省情实际,正确判断发展形势,敏锐把握发展机遇,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及时作出了把劳务输出作为一大产业来培育,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劳务输出作为提高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奠基工程来抓;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有组织地搞好劳务输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甘肃省农村劳动力的战略性转移的决定,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推进力度.  相似文献   

16.
刘红星 《发展》2006,(9):43-43
"根据我的经验,要做好劳务输转工作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加强跟踪服务和管理,才能有效地保障外出务工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对用人单位招用的务工人员,我们泾川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相似文献   

17.
邢学英 《发展》2008,(6):31-32
一、基本情况 新华镇位于甘肃省临泽县城西15公里处,总面积278.7平方公里。全镇辖11个行政村98个合作社,4279户15997人;耕地面积36027亩。近年来,全镇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大力调整经济结构,逐步形成了以玉米制种为主的制种业,以猪、牛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以加工番茄和温室瓜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为主的劳务产业和以沿路经济为主的商贸流通业五大产业格局,全镇订单农业面积达97%,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呈现良好势态。2007年,全镇经济总收入达2.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02元。  相似文献   

18.
陈一为 《发展》2004,(8):4-4
近年来,农村劳务输转工作对城乡经济发展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城乡统筹就业成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积极促进就业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历来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和省委十届四次会议精神,就是要按照"五个统筹"和"两抓两放"的要求,将其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城乡统筹,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输转和城镇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统一实施项目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应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构建城乡统一的就业体系,并作为我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项目,尽早规划、尽早实施,长期有效地促进我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照明  权蕴章 《发展》2012,(4):53-53
近年来,陇西县福星镇党委、镇政府立足实际,大力发展中药材、马铃薯、全膜玉米、畜牧养殖和劳动力培训输转等五大特色支柱产业,狠抓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维护了农村稳定,推动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提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输出农村富裕劳动力,是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主要渠道之一。欠发达地区要把劳务活动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劳务产业,由农村的“副业”提升为“主业”,发展壮大劳务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