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着力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在努力扩大国内投资需求的同时,积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特别要把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村市场难以发展的关键,是农村家庭消费需求不足,要破解农村家庭消费低迷状态,就必须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改善消费预期和消费环境,形成农村家庭消费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苑德军 《中国金融》2006,(12):44-45
尽管近年来居民消费总量保持了较高的增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在逐步增强,但居民消费率偏低,消费增长相对缓慢,仍然是经济运行中主要的结构性矛盾。可以说,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其主要表现在:消费率偏低使经济增长严重受制于国内市场的需求约束,这不仅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会大大削弱经济增长的后劲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林石 《国际金融》2010,(1):8-12
一、增长动力仍显不足(一)半开的引擎消费一直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是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消费增长却相对缓慢。在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这具引擎仅仅半开,在拉动美国经济时就显得颇为吃力。2009年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2.2%,消费贡献了其中的2.0%;但接下来几个季度,即使经济增长保持相当的水平,消费的贡  相似文献   

4.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但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效力甚微。因此分析制约国内居民消费增长率的因素,寻找提高消费增长率的途径,提高消费增长率,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大地  郭元 《中国金融》2004,(15):12-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长。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能源消费也在迅速增长,1978~2003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年均为4.4%。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占世界能源总消费的10%左右,位于美国之后,在世界上排名第二。  相似文献   

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之一,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023年中国经济开局态势向好,“拼经济”成为各地政府开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消费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盘,对全年经济增长具有引领拉动作用。2023年3月,上海出台了15项举措,聚焦新型消费、服务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领域,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背景下,2023年4月14日,由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交通银行《新金融》期刊联合主办,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高质量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恢复和扩大消费”专题研讨会在沪举办。来自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的专家围绕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多视角、多层面地剖析了消费金融的现状、重点、热点,分享了各自的观点。本刊摘编与会专家的讨论发言和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繁荣和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要努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困难已经受到各方关注,如何促进欠发达边疆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本照  王瑞 《西南金融》2009,(10):61-62
一、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因素:消费习惯、货币政策、金融衍生品的滥用等众多因素引发了金融危机 1.美国的消费习惯和高负债率的经济增长模式.美国人的储蓄率一直很低,个人存款增长幅度几乎为零,他们爿惯了提前消费,尤其是美国的中下阶层,负债消费、过度消费是他们的生存手段,如此以来就形成了高负债率的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9.
2007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这给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是我国近十年来形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存在问题,理论与实践已证明,这种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难能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健的增长,只有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才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最优选择。最后,就我国如何启动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是一个历史性事件,它标志着美国超前的消费模式和自由资本主义模式的终结,也标志着旧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崩溃,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大的调整和动荡时期。受其影响。我国未来数年内外部需求增长将明显下降,并导致工业增速相应放慢。同时,次贷危机降低了居民未来的收入预期,居民的娱乐、旅游、教育、通讯等消费可能进一步降温。以住房、汽车为对象的信用消费可能出现明显下滑。但从长期看,我国国内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国际位势相对有利,为了降低风险和把握机遇,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刺激内需增长。加速经济结构的转型,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是一个历史性事件,它标志着美国超前的消费模式和自由资本主义模式的终结,也标志着旧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崩溃,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大的调整和动荡时期。受其影响。我国未来数年内外部需求增长将明显下降,并导致工业增速相应放慢。同时,次贷危机降低了居民未来的收入预期,居民的娱乐、旅游、教育、通讯等消费可能进一步降温。以住房、汽车为对象的信用消费可能出现明显下滑。但从长期看,我国国内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国际位势相对有利,为了降低风险和把握机遇,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刺激内需增长。加速经济结构的转型,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消费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家庭消费正在经历质的变化。因此,探讨家庭消费,对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家庭消费已有的研究进行总结,接着分析家庭消费与金融素养、数字经济和人口老龄化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家庭消费的规律和本质,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政府意识到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脆弱性,韩国政府于是将政策重心逐步从促进出口贸易转向刺激国内消费。然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韩国的家庭债务持续攀升,成为威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主要风险,对韩国经济社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文章对韩国家庭债务的特征、起因、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源动力,是内需的支撑点。"当前世界的经济形势很严峻,我国要想保持经济长期发展,就需要改变以前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重视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本文主要针对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进行分析,首先是对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表现进行描述,之后分析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提出扩大消费需求几点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消费金融公司作为连接中国庞大消费市场和供给的桥梁,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服务实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始终把扩大国内消费、促进消费升级、培育消费热点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而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都将会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美国经济恢复增长势头.通货膨胀也有缓和迹象.美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经修正后为2.8%,低于此前3.0%的初值.但近期美国在消费支出和就业增长方面均有良好表现.通货膨胀亦趋缓和.美国7月份的个人消费开支继上月下降0.4%之后转而增加了0.8%.同时.得益于包括信用卡消费在内的周转性信贷强劲增长.7月份美国消费信贷  相似文献   

18.
李桓 《证券导刊》2010,(17):15-15
对于以消费为主的经济体来说,支撑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个人消费,普通商品和耐用消费品消费额分别增长6.2%和11.3%,十分强劲。消费的回归,表明美国经济复苏暂时回到正轨。  相似文献   

19.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最终消费对我国经济影响的最深远。辽宁省实现消费结构趋向合理化,应从提高收入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一、启动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1-启动消费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中国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表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不断攀升、居民日常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外经贸依存度的上升,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大推进器。在近年来国内买方市场形成和国际经济频繁波动的情况下,启动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原因在于:①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开始受到限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地区的东南亚国家进口需求萎缩。外贸体制改革带来的充分竞争能量、人民币汇率并轨带来的价格优势、优惠关税政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