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管理,是巩固和发展劳动合同制度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高劳动关系双方对劳动合同制度的认识,发挥劳动合同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郭晨  尹俊 《中国市场》2012,(11):73-76
劳动合同,也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试用期作为劳动合同中的一个特殊的阶段,对调整劳动关系中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实践中用人单位侵犯试用期劳动者权益的情形普遍、复杂地存在着,各种此类纠纷层出不穷。因此,规范并加强劳动合同试用期劳动者权利的保护,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维护劳动者人权的要求,更是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劳动合同试用期劳动者权利保护的必要性,接下来对我国法律、法规关于试用期的规定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分析了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劳动者权利的法律保护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加强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劳动者权利的法律保护的建议,希望完善现行法律法规,树起保护试用期劳动者权利的多重法律屏障,给予其更加周全、完备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订立不是劳动关系建立的标志。劳动合同形式多样,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不是劳动关系的唯一合法表现形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不能一概适用双倍工资罚则。  相似文献   

4.
《销售与管理》2006,(2):72-72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且应以书面形式对诸如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做出约定。  相似文献   

5.
韩菁 《消费导刊》2009,(13):146-146
根据法律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作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规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对规范双方行为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通过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方法来限制劳动者自由流动,现就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关于违约金问题的规定作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根据实践分析发现,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种种原因不能期满,导致在劳动协议期满之前就将劳动合同关系解除,这是劳动合同法中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因为这直接涉及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利益以及劳动秩序的稳定。按相关劳动立法的规定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主要可以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由合同的双方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共同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另外一种是由劳动者自己单方面的解除劳动合同,主要包括即时解除和预告解除两种形式,最后一种就是由用人单位单方面的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主要包括预告解除、即时解除、经济裁员三种形式。劳动合同的签订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在解除时应依法定程序解除。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在劳动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劳动合同法》规范了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更加注重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对石油勘探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带来诸多法律风险。分析了石油勘探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风险点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风险防范策略,以期加强石油勘探企业的劳动合同管理,保障石油勘探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劳动合同的解除的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解除分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协商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9.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建设和谐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我国境内的用人单位招收职工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在实践中,有些企业漠视对劳动合同的管理,忽略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客观上造成了劳资关系的紧张,也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时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定义入手,对合同订立、解除、用人单位的应对措施等几个方面做了分析.以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了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引导建立较稳定长期的劳动关系,保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赢的劳动合同形式.  相似文献   

11.
《劳动法》上劳动关系的认定以劳动合同为标准,《劳动合同法》不再以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作为劳动关系确立的标准。虽然后者让更多的劳动者进入制度保护范围,但是依然无法从实质上认定劳动者。家政服务者、大学生兼职、农民工等非典型劳动者全体被阻挡在法律调整之外,引发了"非典型劳动者是否应纳入劳动法保护"以及"劳务关系也应由劳动法调整"等问题。农民工是一个特殊而又复杂的劳动者群体,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也是关注的重点,这一问题的解决,应当从农民工的劳动者性质研究入手。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方面发生的大量争议,大多是由于解除合同而引起的.有的企业片面强调其用人"自主权",随意解除劳动合同,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不有少劳动者误解"择业自由",任意跳槽,甚至不辞而别,影响了企业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因此,了解并切实执行有关劳动合同解除上的规定和制度,有助于理顺劳动关系,规范劳动合同管理,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9)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是指劳动者作为劳动合同的主体,由法律所赋予的享有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即辞职权。作为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者的辞职权在劳动关系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对于劳动者的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在不同的行业中受到了不同的限制;另一方面,强势劳动者与弱势劳动者在行使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时右具有不同的情况。本文旨在讨论在不同的行业以及强弱不同的劳动者之间,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的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劳动者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解除劳动合同,以及合同内容显失公平等。原因之一是《劳动法》没有明确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主体,也没有规定对事实劳动关系如何处理,无形中鼓励了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二是没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的具体时间,致使许多用人单位滥用使用期,无限期拖延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三是对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和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制裁措施不力;四是没有规定劳动合同的登记申报制度,因此劳动监察部门无法对劳动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可见…  相似文献   

15.
周渝舜 《商》2013,(16):186-18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的产生逐渐增多,如何避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存在的法律风险,这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试图通过对劳动关系双方分别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简单的分析、阐释,并提出防范劳动合同双方法律风险的些许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6.
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事关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对无效劳动合同及部分条款无效的劳动合同的认定标准及其法律处理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预防和避免无效劳动合同产生的方法,对无效劳动合同的研究有助于保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商》2015,(50)
书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其中权利义务规定明确,有利于节约争议处理、劳动监督检查等成本,提高合同履行效率,所以书面劳动合同一直以来是我国劳动合同订立形式的立法目标。本文通过介绍《劳动合同法》为了强化书面形式劳动合同所做的制度安排,以及对该制度存在的原因,得出在我国当代国情的要求下,劳动合同书面化应当继续得到立法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商》2015,(25)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我国法定劳动合同的一种,对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日常实践中,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认识往往存在误区,笔者将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定义、订立、其与固定期限合同的主要区别等方面进行分析,来探讨无固定期限存在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法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劳动合同的期限处于由固定期限向无固定期限的演变过程中.但在新自由主义广泛流行的背景下,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又开始强调市场自由,建立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基础上的劳动雇佣制度正在悄悄发生变革.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制定实施只有向劳动者倾斜,侧重保护处于弱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倾斜中调整和平衡雇佣双方的关系,才是变革时代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20.
《商》2015,(23)
劳动关系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关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标志着我国劳动合同制度以国家法律形式确立下来。其中,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占据了很大比重,生活中,大量的劳动关系纠纷也都源于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后经济补偿。本文在劳动法倾斜保护方针的指引下,探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经济补偿的特点、功能以及我国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经济补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相关的完善的建议。指出进一步界定劳动者的范围,从而保障底层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改变传统的经济补偿支付方法、方式。以法律形式来保证经济补偿制度,完善法律法规措施。以期对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的经济补偿制度的完善有所启发,对司法审判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