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必须对大量的价值现象做出思考。价值问题普遍存在。和谐社会中价值问题核心是人的价值问题,即人与其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想和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取向。追求和谐社会必须首先追问和谐社会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就是社会满足人类某种需求。人类社会要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必然要形成符合人类理想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丰富的内涵,当代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从多方面着手。其中,追求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利益多元、以人为本正是其基本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而言的一种治国方略,中国在20世纪末(党的十五大)明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1世纪初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建设目标。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的内在根据就在于二者在价值上的契合。文章详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行政法治在民主的价值、自由的价值、平等的价值、公正的价值和秩序的价值等价值上的价值契合。 相似文献
5.
论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是和谐社会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只有实现了社会公平,才能把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从而为提高效率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社会公平是一种相对的公平,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强调的起点的公平和过程的公平。和谐社会要求所有人在经济上得到回报,即公平地享受改革成果;和谐社会是一种向所有人开放的、机会均等的公平社会。践行社会公平应做到“公平与效率并重”或“公平与效率优化结合;”通过政策和财政倾斜,鼓励和扶助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转变政府职能,创建公平竞争和机会均等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并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典范.目前,全国上下掀起了践行和谐社会的高潮.因而从马克思主义视野把握和谐社会,从哲学层面认识和谐社会,对于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保持清醒的意识,坚持正确的方向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思想进行论述,并对其当代价值进行剖析,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和谐社会的精髓,更好地开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要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延安精神的和谐价值内涵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科学理论。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延安人”.虽然立足西北一隅.却能够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矢志不渝,为人民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不懈奋斗.他们的奋斗目标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解放被压迫的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一种价值理念和价值实践的统一,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是当代社会的一种价值追求,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追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完善的社会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价值体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实现的前提,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0.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和道德共识。树立和践行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为指导,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动力、保障、关键、突出任务等问题。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对西方混合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分析,明确界定了西方混合经济理论的定义,探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教训和现实的不和谐因素,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经济基础的实现形式是发展混合经济。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分析沟通行动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探讨了沟通行动理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体现的价值。指出从沟通行动理论的理论价值出发,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可以充当有利的理论批判武器;从实际操作的层面出发,能够找出造成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强调人与人之间对话协调性,逐渐降低权利与金钱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党提出建构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所蕴涵的价值诉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充分满足人民的价值需要;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地发挥客体的价值功能;三是坚持改革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变革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本文以公平原则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价值取向,分析我国存在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角度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并要求我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党的十七大在党章中又增写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作这样的修改,既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的要求和指导原则,又阐明了现阶段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着力点——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有步骤地持续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的价值标准之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更是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一个永恒主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主张.特别强调指出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政府对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选择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以往政策在价值上的效率取向,虽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也造成一些社会问题如资源过度使用、贫富分化、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必须调整政策价值取向。而政策的公共性、公平性、人本性、平衡性,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造成了社会结构的深层次变化,致使各种利益矛盾冲突摩擦凸显,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极大的威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依赖政府有效地解决冲突的良性运行机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